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18 07:00高捷陈家俊
智慧健康 2019年33期
关键词:慢性病研究组满意度

高捷,陈家俊

(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203)

0 引言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退化,抵抗力下降,且免疫力功能低下,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引起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1]。这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所占数量不断增加,在人口比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导致老年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疾病之一,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择2017 年9 月至2019 年2 月内收诊的140 例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进行探讨,现在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2017 年9 月至2019 年2 月内收诊的14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成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研究组,各组占70 例。纳入标准:①确诊慢性疾病;②年龄≥60 岁,性别不限;③愿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年龄<60 岁患者;②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患者;⑥耳聋哑巴以及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对照组70 例患者中包括39 例男性和31 例女性,最小60岁,最大84 岁,平均(71.39±5.38)岁,病程2-13年,平均(6.94±1.28)年,其中,29 例高血压,17 例糖尿病,15 例冠心病,9 例慢性支气管炎。研究组70 例患者中包括37 例男性和33 例女性,最小60 岁,最大85 岁,平均(70.24±5.21)岁,病程1-15 年,平均(7.01±1.14)年,其中,31 例高血压,19 例糖尿病,12 例冠心病,8 例慢性支气管炎。数据分析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可分组讨论。

1.2 方法

这次研究中,对照组70 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的70 例患者护理中,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家庭护理。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适当提供家庭护理服务,指导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措施,劝导病人积极接受治疗,在护理操作的同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训练,为患者提供全面、完善的护理服务,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尽可能减轻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积极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抵抗力及机体功能呈下降趋势,严重时,可导致活动受限,对此,护士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操作性的个性化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2]。②健康宣教。护士全面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分析患者文化程度与新知识接受能力,采取讲座会、一对一指导以及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宣传慢性病相关知识,如诱发因素、主要表现、临床治疗、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纠正错误认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病情。③心理护理。慢性病,病程长,加上老年人心理敏感,担心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担心治疗费用昂贵等,容易产生负性情绪,降低依从性,不利于疾病治疗[3-4]。④饮食护理。注重饮食平衡,杜绝暴饮暴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每日营养充足,提高机体免疫力。⑤运动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QLQ-C30 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4 个指标,即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及总体质量,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②采用自制的问卷表,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总分值100 分,90-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60-89 分表示满意,0-59 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0 软件进行分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百分率(%)表示,χ2值检验,检验值P<0.05 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指标,数据显示,护理前组间各指标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不同方案护理之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都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表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2.2 护理满意度

调查发现,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非特指某一种疾病,二是对一类疾病的总称,慢性病,不仅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导致伤残,而且会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加上医疗费用昂贵,大大增加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5-6]。对于老年慢性病,积极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发病率。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①积极锻炼,一般情况下,每周至少锻炼3 次,下午4-5 时是最佳的锻炼时机,其次是晚间饭后2-3 h。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耐力型运动,还涉及有力量型运动,如拉力器、器械和哑铃等。实际生活中,应该配合耐力型与力量型运动,即使是年龄超过65 岁,每周也至少锻炼2-3 次。②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膳食结构,保证每日营养摄入均衡,切勿暴饮暴食。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慢性病研究组满意度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