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

2019-12-18 07:00季照萍季江丽
智慧健康 2019年33期
关键词:脊髓脊柱住院

季照萍,季江丽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二科,云南 曲靖 655000)

0 引言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创伤性损伤的发生率愈发上升,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因此选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来减少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备受关注[1]。故本次实验尝试对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间收治的患者进行连续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50 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5 例。对照组:男性16 例,女性9 例,年龄49-72 岁,平均(62.48±5.84)岁;观察组:男性18 例,女性7 例,年龄50-73 岁,平均(62.50±5.81)岁。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完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征得其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如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的危险性;做好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术后定期检测患者体温、血压、脉搏等。

观察组实行连续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担忧手术成败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不良心理及时疏导,详细告知其手术治疗的原理和效果,可讲解以往成功案例来增加患者信心;为了防止患者术中出现不良反应(副交感神经反射亢进),护理人员可在术前30 分钟为患者肌肉注射0.5 mg 阿托品。②生理护理:对每位患者个体化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并安排合理的术前锻炼,注意应以患者舒适程度为主要的考察内容;术后在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同时,应注意对其进行体位连续护理,以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功能性锻炼,帮助患者活动肌肉关节,减少疼痛;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保证干净卫生,并且定期更换床单被褥。③针对因疼痛而难以入睡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安静的病房环境,必要情况下,可利用镇静药物帮助患者入睡。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25)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考察指标包括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和腹胀。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数据t 检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α=0.05 为检验标准,P<0.05 为差异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更短(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连续护理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以此帮助患者处理出院后的一系列状况,以此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2]。该护理模式在康复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脊柱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功能障碍,保证其功能恢复,最终加快机体系统功能的恢复[3]。在本次研究中,连续护理干预模式中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疏导患者不良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合理安排体位锻炼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帮助患者依据专业性建议进行康复锻炼,通过主动和被动的活动干预有效保证患者肌肉关节正常活动,避免褥疮和肌肉萎缩,加快患者手术部位的血液循环,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促进其下床活动速度。经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足以说明连续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在于亚英[4]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一文,治疗组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12]。

猜你喜欢
脊髓脊柱住院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妈妈住院了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