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与放射治疗

2019-12-18 07:00刘天博王梓行王博宇
智慧健康 2019年33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自体皮瓣

刘天博,王梓行,王博宇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0 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首,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自上世纪70 年代末以来,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就不断上升[1]。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但是乳腺癌每年的发病人数增加比例却明显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1%-2%,尤其在国内的各个大型城市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已非常高,发病率超过十万分之50。

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晚期乳腺癌患者也有对应的积极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的病灶仅是乳腺癌治疗方法的开始,病灶周边的癌细胞和血液、淋巴结中残留的癌细胞,手术无能为力。因此,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的重要方法,可以较好的抑制残留的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但是,作为女性患者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乳房的健康外形。如何综合衡量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重建和放射治疗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2]。因此本文对80 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重建与放射治疗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 年6 月至2016 月3 年在我院妇科接受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患者共80 例,手术方式为乳腺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纳入标准为:术前经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癌;获取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患者年龄范围为25-63岁,平均(39.6±8.1)岁。有69 例患者保留乳头乳晕。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65 例,小叶癌13 例,混合型癌患者2 例。肿瘤TNM 分期:一期11 例,二期61 例,三期8 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即刻乳房再造+术后放疗组48 例,以及放疗后择期乳房再造组32例。两组患者的病理分级、病理类型、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包括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瓣坏死、切口延期愈合、血管栓塞、脂肪液化等。长期并发症包括脂肪坏死、乳房体积减小、皮瓣挛缩及腹壁疝等。术后由患者自己对乳腺外观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早期并发症比较

乳腺癌患者在放射治疗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在放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色泽、弹性的变化,表现为色素沉着、皮肤红肿和损伤,皮肤弹性降低,并在放疗结束后6-8 个月逐渐恢复正常色泽和弹性。两个组患者术后3 个月乳房重建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个组患者术后3 个月乳房重建早期并发症的结果

2.2 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自我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8-15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0 个月,有1 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未有患者出现远处转移。80 例患者中,共有20 例患者出现Ⅱ级包膜挛缩,5例患者出现Ⅲ级包膜挛缩。对发生包膜挛缩的25 例患者进行松解或者手术切除,更换为乳房假体。对患者乳房外形、手感、对称性进行综合的评价,患者自评结果为优的有60 例,良好的有16 例,差的有4 例,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局部病灶的复发率,但是不仅对患者的生理、乳房外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创伤。随着乳腺癌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综合治疗的实施,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辅助性化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随着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明显的延长,因而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越来越得到女性患者的重视,相应的乳房重建和形体修复技术也日趋成熟[3]。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目的,在于矫正患者畸形的胸壁,让患者的生理符合标准,心理上得到满足。乳房切除术后,可以采用自体组织进行重建,包括背阔肌肌皮瓣,游离或带蒂的腹直肌肌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也可以采用异体组织进行重建。假体植入和自体组织移植乳房重建各有其优缺点,这是因为乳房重建的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大小、病灶位置、病理分期、类型、手术切除情况、放疗疗程、组织的可及性、重建乳房的大小及形态。因此我们充分考虑了组织对放疗的耐受性、并发症等情况,慎重对待需要放疗患者行假体植入乳房再造的条件,更多的选择自体组织(比如背阔肌肌皮瓣)来进行乳房再造。笔者认为选择自体组织再造时,可根据组织血管的反应性及对放疗的耐受性,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选择:背阔肌皮瓣、游离腹直肌皮瓣或无对侧组织成分的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带蒂腹直肌皮瓣或脐周腹直肌皮瓣、穿支皮瓣。

本文结果显示,即刻乳房重建与择期乳房重建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脂肪液化、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病与乳房重建的时机无关,而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比如糖尿病病史、吸烟史有关。我们还发现,虽然放疗可以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明显的损伤,但是这种损伤具有可逆性。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当出现扩张器外露的时候,可退出二期再造。自体重建的患者在术后放射治疗容易发生增加皮瓣坏死,或者增加皮瓣下垂的发生概率,但我们可以通过乳房固定术或对侧乳房缩小术改善这一情况[4-6]。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效果良好,可以让患者安全的耐受术后化疗,并且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术后明确需要放疗的患者行二期乳房再造术,颇具临床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自体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