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在急诊急性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9-12-18 07:00向娟
智慧健康 2019年33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毒物灌流

向娟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 急诊科,四川 资阳 641300)

0 引言

急性中毒指的是人体一次性接触大量毒物而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现象,而可导致人们发生急性中毒的毒物种类较多,如食物、毒物、药物、虫兽伤等,也由此,在急诊科临床中,急性中毒是十分常见的急症之一,并且患者大多发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该类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清除体内毒物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1]。既往,应用解毒药物并配合洗胃、导泄、利尿等措施一直被临床中作为治疗急性中毒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较高死亡率,而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血液灌流技术在急诊急性中毒患者治疗中已经广泛开展并获得普遍认可。本次为进一步探讨血液灌流在急诊急性中毒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特对我院急诊科引进血液灌流设备前后所收治的130 例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5 年3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130 例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并将2015 年3 月至2016 年12 月间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的65 例设为对照组,将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间加用血液灌流治疗的65 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1 例,女34 例,年龄从12-66 岁,平均(39.0±12.7)岁,中毒类型分布:有机磷农药类中毒26 例、杀鼠剂类中毒13 例、药物类中毒16 例、食物类中毒10 例;中毒程度分布:中度中毒41 例,重度中毒24 例;观察组中,男32 例,女33 例,年龄从11-68 岁,平均(39.4±12.9)岁,中毒类型分布:有机磷农药类中毒28 例、杀鼠剂类中毒11 例、药物类中毒15 例、食物类中毒11 例;中毒程度分布:中度中毒40 例,重度中毒25 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体格检查、询问毒物接触史以及快速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明确诊断,排除存在有非中毒类患者以及合并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的患者。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中毒类型、中毒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因院内未引进血液灌流设备与技术,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即在入院确诊后尽早实施彻底洗胃与导泄措施,并建立多条有效静脉通道,及时根据中毒类型给予应用相应的解毒药物,同时积极纠正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防治感染以及对症治疗所出现的肺水肿、脑水肿、休克等并发症,另外,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于呼吸困难者经吸氧无法缓解者要及时予以机械通气治疗。我院急诊科于2017 年1 月引进由珠海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JF-800A 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及血液灌流技术并应用于急性中毒患者的治疗中,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治疗,首先静脉推注1-2 mg/kg 的肝素令患者处于全身肝素化,同时以1:20的1500 m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灌流器管道,选取患者股静脉实施单针双腔置管以建立血液通路,连接管道后,调整血液流速为150-200 mL/min,灌流过程中维持4-5 mL/0.5 h 的肝素量,灌流时间为2 h,根据患者中毒类型给予不同的血液灌流次数,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与杀鼠剂中毒患者进行2-3 次,根据患者病情每间隔8-24 h 重复一次,而药物中毒与食物中毒患者均进行1 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将患者治疗结局分为治愈、残疾、死亡三类,其中治愈为患者经治疗后各中毒症状均消失,各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且未遗留肢体、语言、精神等功能障碍;残疾为患者经治疗后各中毒症状均消失,各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但遗留有肢体、语言、精神等功能障碍;死亡为患者经救治无效而死亡。分别对比两组治愈率、残疾率、死亡率。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其中胆碱酯酶活力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采用丁酰硫代胆碱法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纳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将计量资料表示为(),并用t进行检验,将计数资料表示为n(例)、%(率),并用χ2检验%(率),检验结果均以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

观察组治愈率为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8,残疾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2.30%、3.0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1%、12.31%,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3 讨论

急性中毒在临床中是指毒物于短时间内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机体多个系统出现严重损害而发生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疾病,而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可导致人们发生急性中毒的毒物种类较多,也导致急性中毒患者在急诊科中十分常见,并且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治疗,及时清除患者体内毒物,防止继续对机体产生危害一直被公认为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2]。既往,临床所采取常规急救方案包括洗胃、导泄、利尿及应用相应解毒药物等,但此类治疗方法多仅对体内未吸收的毒物有一定清除效果,但对于已被吸收存在于血液中的毒物却无法清除,并令患者受到持续性伤害而导致预后不佳[3-4]。近年来,血液灌流技术已经在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中广泛开展,其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首先将血液引入装有活性炭等吸附剂的灌流器中,再输回体内,而在此过程中,吸附剂可有效吸附血液中所存在的脂溶性、大分子量等多种类的有毒物质,从而可达到清除血液中毒物、减轻毒物对患者的持续性伤害目的,进而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5-6]。在本次回顾性研究中,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疾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昏迷之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也可进一步表明,血液灌流应用于急性中毒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血液灌流在急诊急性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毒物灌流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血清胆碱酯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家禽中毒怎么办
毒物——水银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问题分析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