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研究

2019-12-19 19:35田凤云
商品与质量 2019年43期
关键词:现代化管理工作生产

田凤云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经济开发区凤凰城街道办事处 山东东营 257 400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影响较大,直接关乎到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为了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一个关键内容是提高农村经济管理认知和重视,在国家政府和制度支持下,优化农业产业链,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时,增长农户收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研究分析,改善其中不足,为后续的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1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近些年来,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受到城市二元制限制,城乡发展不平衡,极大的阻碍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为了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应积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遵循科学发展原理,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发展[1]。而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进一步拓宽农村经济融资渠道和销售渠道,改善农村经济生产链,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促使农业经济获得新生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农业生产中,遵循农业市场规律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综合考量农业生产关系,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提升。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农业生产管控,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在合理的规划部署下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工作[2]。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监管控制,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农业生产活动高效展开。

2 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2.1 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国家任务,关乎到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制定合理措施来完成这一任务。实际工作中,应摸索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契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并渗透创新管理思想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3]。从现代化角度来看,管理核心内容的变化应动态调整经济增长渠道,谋求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2.2 信息化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凭借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多样化的技术和设备,辅助农业经济管理更加高效、便捷的展开,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结合长期实践证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高效展开,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用,有助于整合与共享农业信息,推动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4]。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形式创新,市场资源信息流通更加便捷,及时获得市场信息为企业决策部署提供支持,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2.3 产业化

如何最大程度上缩短城乡差异,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帮扶,力求形成完善的农业经济产业链,并设立农产品基地来吸引农户参与到经济合作社,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化规模。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有助于农业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整合农业资源,更加集中的进行农业生产[5]。同时,产业化发展可以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谋求可持续发展。

3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阐述

3.1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模式滞后

以往我国小农经济下的农业发展中,经济管理模式与小农经济特点相契合制定,尽管此种经济模式在当时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此种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飞快发展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模式的缺陷不足逐渐暴露出来,迫切的需要改进和创新。当前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渐朝着信息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受到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束缚和影响,难以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6]。

3.2 基层人员未能足够关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我国对于农业生产和发展重视程度较高,对于经济管理在农业生产中起到的作用予以高度肯定,颁布了一系列优惠和帮扶政策,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快速发展。基层工作人员作为各项工作的执行者,自身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都会影响到政策落实[7]。所以,工作人员对政策的了解程度高低,是否可以层层传递到实处十分重要,但是很多基层人员存在政策认识不足的问题,也正是这种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策实施效果,有待改进和完善。

3.3 配套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当前农村经济相较于城市经济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不足,阻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展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农业即便存在一定的进步,但较之西方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利于农业生产结构升级优化[8]。农业生产会受到自然环境所影响,圣突发自然灾害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农户收入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则会大大增加农业经济管理难度。此外,缺少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创新能力不足,无法达成现代化农业生产目标。

3.4 管理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下,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足部加快,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前景,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为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村年轻劳动力群前往城市务工,即便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但专业素养不高,理念陈旧,影响着整体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成效。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建立了农业发展平台,离不开完善制度和优秀人才的支持,但是我国当前农业综合管理能力薄弱,管理手段单一、滞后,无法灵活使用市场变化,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失衡。

4 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方法

4.1 制定科学合理且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展开,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支持。所以,应深入调查了解我国农村发展情况,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协调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确保各项业务顺利展开。完善的制度有助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展开,所有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遵循统一的制度开展工作,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最大程度上消除矛盾问题。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前期充分调研和论证,遵循理论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经济管理制度,将原本制度中优秀内容保留下来,新旧制度合理衔接和过渡。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可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规避混乱使用,但是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轮转制度,完善配套登记工作。配套制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9]。

4.2 培养复合型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农业是我国立国之本,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关乎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通过对国家制定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研究,落实精神到实处,传递政策的精髓,保证政策顺利落实。定期组织教育宣传,提升基层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重视程度,通过宣传活动讲政策传递到基层,依据制度规范化展开,切实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在专业理论和技术支持下,吸收更多专业人才,定期组织培训,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用到实处,积累丰富工作经验。此外,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和绩效考核制度,激励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果。

4.3 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不良影响,需要定期更新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制度和管理模式,契合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在先进技术支持下,推行机械化生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自然环境对农作物生产的不良影响,农户保持稳定收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农业已经有了稳定的生产条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小,未来应考虑如何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借助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高效生产。增加资金投入力度,结合不同区域特点打造更具特色的项目,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提升农民农户对现代化生产的认知和了解,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农业生产和发展起到的作用愈加突出,经济管理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关乎农业经济发展。当前各地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呈现出新面貌,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推动我国特色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化管理工作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