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该不该上网络歌曲

2019-12-19 02:13言章
意林绘阅读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李荣浩中国好声音女歌手

言章

2019年8月23日,在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导师李荣浩为学员李凡一选了网络女歌手陈雪凝的作品《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播出后引起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在这么重要的舞台上,不应该选择没有档次的网络歌曲。

8月25日,李荣浩为自己辩解称,音乐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与好坏之分,只有喜欢和不喜欢这两种形式;网络歌曲并不代表没有档次,没有品位。他还现身说法:“我出生在穷人家庭,不管我多努力,被多少人认可,难道就注定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吗?”

李荣浩1985年出生在安徽一个贫苦家庭,9岁时才得到父亲给他买的一把木吉他。他几乎没上过音乐课,完全靠自学获得音乐知识。他3次高考落榜后,兜里揣着1800元钱“北漂”打拼。他在20岁时遭遇车祸,肋骨刺到肺里,长时间住院治疗。后来父亲患白血病去世。他靠为别人写歌、制作音乐赚的钱赡养母亲并偿还父亲及他自己住院时欠下的債务。从2013年起,李荣浩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启了他的演唱生涯,至今发行了5张个人专辑,举办3轮巡演。2014年凭借专辑《模特》荣获“第25届金曲奖”最佳新人奖,随后签约华纳唱片,荣登“2019年福布斯中国100名人榜”。

李荣浩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证明,出身寒门照样可以登上大雅之堂,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在音乐史上,像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等世界殿堂级的音乐大师大都出身卑微,并且没经过科班训练,完全靠自学成名的勋伯格,其作曲与和声教材至今仍是世界著名音乐学院的教材。最近几年世界上收入最高女歌手,如碧昂丝、泰勒?斯威夫特、艾莉婕等,也大都是从酒吧和街头唱出来的。

既然音乐家“英雄不问出处”,音乐也是如此,不管音乐体裁是怎样的,也不管音乐的出处如何,只要人们喜欢,就可以在任何场合演唱。给音乐分出“高雅”与“低俗”,是欧洲封建时期的艺术分裂现象。教士和王公贵族上层阶级享受的是“高雅”音乐,平民百姓中下层阶级只能消费“低俗”音乐。

现在看来,1600年诞生于意大利的歌剧可谓“高雅”,它融合了美声、诗歌、交响乐、表演、舞蹈、布景、服装、灯光等艺术形式,殊不知,歌剧也是由意大利民间狂欢发展而来的。1637年至1700年,意大利约13万人口的威尼斯就有17家歌剧院,歌剧是平民阶层的一种业余生活方式,正如英国小说家威廉?贝克福德描写的那样:“去歌剧院对每个意大利人来说是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刻,无论他是何种身份,就连最贫穷的人也会省下当天一点面包钱去享受一下。”

莫扎特平民出身,桀骜不驯,拒绝祈求任何教堂、宫廷职位,也不像贝多芬那样接受任何贵族的馈赠,作为自由音乐人靠给人写曲子养活全家,他当面顶撞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说:“我是个低俗的人,但我的音乐不低俗。”可莫扎特的《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等这些当时被宫廷禁演的“低俗”歌剧,现在谁能说不“高雅”?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等级观念作为腐朽没落的封建意识形态被人类所摒弃,人们不再用“高雅”与“低俗”给音乐分类了。

音乐和饮食一样,各有所好,有的喜欢美声,有的喜欢通俗,有的喜欢摇滚,有的喜欢嘻哈,有的喜欢民歌,有的喜欢乡村,任何人不应把自己的审美观和喜好强加给别人,更没有资格摆出音乐判官的架势,把“高雅”“低俗”的标签到处乱贴。

田龙华摘自《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李荣浩中国好声音女歌手
论民间女歌手在长调传承中的贡献
李荣浩:眼睛小小,还挺好笑
握住自信
拜访“红军女歌手”谢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