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践任务提升眼视光专业人才职业素养探析

2019-12-19 02:15邹俊平夏菁曾显茜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

邹俊平 夏菁 曾显茜

摘 要:眼视光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核心”,通过校外实践任务提升其职业素养,既是满足就业岗位需求,也是社会眼病防治形势所需,更是职业教育的特性应采取的教学模式。眼视光校外实践任务,可增强民众对眼健康的重视,也可使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融汇专业核心素养,提升对专业的认识和认可度,树立专业和职业自信,极大地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

关键词:校外实践任务;眼视光;职业素养

眼视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能适应国民健康中眼健康的需求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眼视光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眼视光技术员”。培养模式则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核心”。可见,眼视光人才培养通过真实工作任务来提升职业素养已成共识,而且,“职业学校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兴趣很高,实践课的教学效率一般比理论课和文化课的教學效率要好”[1] 。实践任务是与职业院校学生整体智力类型适配度高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学习者自身智力类型特征与教育类型适配的公平性追求”[2] 。

一、通过校外实践任务提升眼视光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一)眼视光专业人才职业素养不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通过对我国开设眼视光技术专业的7个省、14个地级市的高校、眼镜店及眼镜相关企业、综合性医院等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最注重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认为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首先需要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其次,是具备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3]。对XX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养。且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注重专业技能操作(42.8%)、人际沟通(30.4%)、社会实践(15.9%) 等能力培养[4]。由于眼视光技术从业人员每天直接面向顾客,无论是专业技术岗位还是产品销售岗位都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技巧。

(二)社会眼病防治的严峻形势需要眼健康专业人才积极参与

国家卫健委(原卫计委)2016年制定的《“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 年)》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眼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眼病防治健康教育,普及眼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眼病防治意识。大力倡导儿童和青少年的科学用眼。开展眼病防治相关的医疗资源调查和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完善鼓励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参与爱眼护眼宣传教育和眼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工作。2014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 45.71%、74.36%、83.28%和 86.36%。如果近视发展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干预,到 2020 年,我国存在视力问题的人口可能会高达7亿以上。爱尔眼科与腾讯联合推出《中国青少年眼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发现有45.4%的家长没有主动了解过近视防控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仍然认为近视“没什么大不了”,且纵容孩子玩手机、平板电脑[5]。

(三)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进行实践任务的教学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教育基本原理的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教学方法等改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强调,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工作任务导向法”是源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任务导向”的校外实践教学改革,学生们普遍反映,实践目的明确,实践项目要求清楚,任务清单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校外实践教学的效果[6]。合作性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相互观察和自我反思的材料和机会[7]。

综上可以发现,就业岗位要求眼视光专业人才毕业生提升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说明院校在这方面的培养有所欠缺,必须加大力度培养。社会眼病防治的严峻形势也需要眼视光专业人才执行校外实践任务,进行健康宣教和社会服务,唤醒大众对眼健康的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教育基本原理之一,职业院校的学生因智力类型不同于普教,因此,通过任务式、项目式等实践教学对职教人才职业素养培养尤其重要。

二、校外实践任务的模式

职业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计已在第一学年进行了基础技能训练和初级岗位技能训练,第二学年进行七八级岗位技能训练,第三学年进行职业岗位综合训练。而且从第二学期开始,把学生分成固定的实习小组安排到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班实习上班,实习期间学生和企业的正式员工一样,所以学生在第二学年开始就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根据这种情况,要求学生组建任务小组,人员在5至8人之间。以二年级学生为主体,可以同年级、班级、也可不同。教学团队根据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任务模块制定校外任务执行计划。任务小组在专业教师以及人文素养与应用写作、人际沟通等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任务执行实施方案并撰写总结报告,分阶段执行任务。

第一阶段:在社区居委会和院校的支持下,进入社区和院校,对人民群众和学生关心的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包括近视、远视、斜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防治,眼镜的定配等。

第二阶段:在社区和院校进行义诊,对人民群众和学生常见的眼科疾病进行初步诊查,包括近视、远视、斜弱视、视疲劳,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也包括视力检测、眼科疾病最新的防治解决方法。

第三阶段:进入眼镜行进行眼镜营销、定配眼镜等的观摩学习。对社区或家庭所在地的眼科流行病进行专题调查和统计,写出调查报告。

所有任务均为校外真实的任务,与校内模拟的任务不同在于更能激发学生执行任务的兴趣和创新力,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与团队协作才能直面大众完成任务,既培养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又提升了专业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校外任务的执行,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眼科疾病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对眼科疾病防治的重视,对对接“健康中国”“健康湖南”“健康长沙”的战略部署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也对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融汇专业核心素养,提升对专业的认识和认可度,树立专业和职业自信,以及极大地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对地方的服务,不仅可以提升院校和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把“小专业”办大,而且可以融洽校地关系,服务地方、服务社会,让地方真正离不开。

参考文献

[1] 广州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物理研究会.中职学生物理课程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R].广州,2004.

[2] 姜大源.关于加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思考(连载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5-30.

[3] 贾松.新形势下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3-5.

[4] 王海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就业调查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6):174-176.

[5] 夏菁. 2017级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湖南长沙:长沙卫生职业学院,2017.

[6] 郑艳.基于任务导向的校外实践教学项目设计:以社区矫正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50):118-120.

[7] 李爱琴.大学生课外实践教学监控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26):171-172.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先生”该如何做才好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