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20 06:27毛月琦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

毛月琦

(宁夏灵武市会计核算中心,宁夏 灵武 751400)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既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也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监督者及服务者,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履职好坏直接关系着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凸显诸多问题,如内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运行不规范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推行内控制度环境薄弱,内控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衡机制有待加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这些因素加大了单位财务风险,降低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务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单位平稳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内部控制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足,推行内控制度的环境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公共管理部门,主要提供公共服务,既不核算成本,也不进行绩效考核,因此,各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刚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内控制度作为业务运行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对制度的实行没有落到实处。在推行内控制度过程中,部分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且由于内部控制工作程序复杂,影响效率,短期看不到效果,致使认为对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非财务部门无关,认为财务管理就是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仅停留在完善相关财务制度上,没有从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上整体推进,而“内部控制建设由谁负责”这一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导致内控推行效果不佳。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制衡机制有待加强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管理不够严谨,没有完整的内控体系,内控制度不完善,制约性不强,造成单位内控管理出现漏洞,员工工作无章可循、无规可依,单位日常运行出现混乱;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因受编制、岗位、单位职能等因素影响,存在一人多岗,岗位设置不科学,缺乏独立性,制衡机制无法保障;有的单位虽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制度主要以财务管理为主,没有覆盖到各经济业务中的各个环节,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有的制定的制度范围过于狭窄,太过片面;有的制度脱离单位实际情况,使制度无法有效实施;有的单位的相关制度未进行修订、完善,制度僵化,流于形式,已不适应新的管理需要。

(三)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内部评价和监督流于形式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有的没有成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单位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人员通常由单位财务人员兼任,财务人员不仅仅单一的从事单位财务工作,还要负责单位的监督审核工作,且也没有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缺少一定的独立性,使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无法保证监督力度和效果。而外部监督部门如财政、审计部门,由于单位资源有限,只是对单位领导进行离任审计和专项检查,无法定期全覆盖的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机制不完善,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四)预算控制环节薄弱,推行内部信息化难度大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缺少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编制上没有结合单位实际,只是由财务人员依据单位往年的预算收支情况进行编制,对预算的执行监督不力,没有对预算进行绩效评价,预算控制薄弱。从单位的信息化程度看,各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不一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财务管理软件各种各样,财政一体化大平台、资产管理软件与单位财务核算不衔接,致使内控信息化管理难度增大。

三、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完善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育宣传,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第一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要增强单位责任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带动全体人员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将内部控制纳入单位业务培训范围,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内部控制培训,让全体员工了解内控理念、流程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不是某一人、某一部门的事,而是关系全局,覆盖各项经济业务的全方位全员负责的事,实现“要我内控”和“我要内控”的理念转变,从而形成注重风险防范、讲规矩守规矩、强化责任意识的风气,为实施内部控制创造良好氛围。同时,根据单位业务特点对单位内部结构进行改变,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改善单位内部的控制环境,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正常实施提供保障。

(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在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根据单位的业务特点,合理设置单位内部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施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和授权审批制,让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减少失误,防止舞弊,提高单位的控制水平。

(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的重心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合理、有效的支配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首先,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明确预算管理的流程和职责;其次结合单位的业务特点、规划计划、发展情况及往年财务收支情况,优化资源配置,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缩小预算与实际支出差距;第三是加强预算的监督和执行,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力,从源头控制财务风险。严格支出标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对每一项经济活动做到严控把关,把关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厉行节约、精打细算,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跟随市场潮流,就应该结合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将内控理念、控制方法、控制流程固化到时信息系统中,自动记录和跟踪业务流程的运行情况,实现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程序化和常态化。并将内部授权审批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嵌入到信息系统中,使业务流程实现自动流转和主动提示,自动实现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约束,制止了违规行业,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管理制度执行的影响,降低了日常工作的出错率,减少工作的随意性。不仅如此,通过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加速单位现代化管理进程,合理规避单位内部经营风险,做到规范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

(五)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系统

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优化监督系统,应建议专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执行情况以及资金流通全程监控和管制,及时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遏制管理漏洞,降低风险,确保事业单位内部相关活动顺利进行,发挥内控管理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加强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防范风险、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促进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内控体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任务重,行政事业单位做为国家治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单位内部治理的基础,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水平,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
行政学人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7部门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