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

2019-12-20 08:49孙鸿鹤
奋斗 2019年22期
关键词:纲要现代化特色

孙鸿鹤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2003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2019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这四本《学习纲要》正式出版发行时,党中央都向全党印发了学习通知,强调这四本《学习纲要》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从四本《学习纲要》中,可以清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深刻认识和领会到我们党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一、重大时代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强调:“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是,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三步走”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指出:“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一步,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九〇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一九九一年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强调:“到二十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强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表明中国人民决心用一百年左右时间艰苦奋斗,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今天,“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走”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均已提前实现,中国人民正在向着“两个一百年”的“第三步走”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明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更高目标,完善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丰富了“两个一百年”科学内涵,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指引着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以人民为中心”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强调:“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从小岗村十八名农民生死状上按下的红手印,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傻子瓜子”号称“中国第一商贩”,到民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从马胜利“承包国有企业第一人”,到股份制成为国有经济主要实现形式,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正因为我们党始终有人民的支持,我们党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向人民、向历史、向世界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动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强调:“坚持通过改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勇于走自己的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观的气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前进道路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强调:“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将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进一步发展为五位一体。”《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相协调,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和实践上不断探索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我们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了文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并弘扬党的发展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力指导了我国新的发展实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外部条件——“对外开放”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指出:“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强调:“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强调:“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汲取中国长期闭关自守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敏锐观察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形势,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果断制定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展现了大国担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仅发展了自己,同时也造福了世界。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同时,必须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今天,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科技革命和产業变革日新月异,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阻挡,各国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更加紧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将永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同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无负于人民重托和希望的执政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二亿多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强调:“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在一个又一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碰壁跌跤,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会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化解了党面临的严重政治风险,正本清源、拨正船头,保证全党沿着正确航向前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风险”是长期的、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必须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冷静清醒、增强行动上的勇毅执着,坚定全面从严的政治自觉,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纲要现代化特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我的女巫朋友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