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爷爷”:拿起笔,世界就是无穷大

2019-12-20 09:43可新
当代工人 2019年22期
关键词:黑猫警长动画片

可新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精明。耳朵竖得像天线,听得一切可疑的声音……”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下就能把我们拉回到那个守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的童年时代。

1984年,由戴铁郎导演的《黑猫警长》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系列片之一。机智、勇敢、帅气的黑猫警长率领警员痛歼搬仓鼠、侦破螳螂案、消灭一只耳的剧情成为了一代人共同的回忆。英勇正直的黑猫警长,在无数孩子的心目中,曾是英雄般的男神存在。

波折中诞生

说起国产动画,不得不提到20世纪曾经撑起动画电影一片天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厂)。20世纪50~80年代,美影厂出品了《牧童》《九色鹿》《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动画。

在推崇民族化的美影厂,戴铁郎算得上一个异类。与当时美影厂“走民族特色”的方向不同,戴铁郎热爱科学,喜欢现代,喜欢喝可乐、吃蛋糕,想做反映时代特征甚至走在时代前面的作品。

在美影厂工作的前20年,戴铁郎没有当过导演。一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影厂面临转型,《哪吒闹海》导演之一、《大闹天宫》动画设计严定宪担任厂长,戴铁郎这才有机会尝试自己想做的动画。

一次在一个地摊上,戴铁郎看到一本很薄的童话书《黑猫警长》。看过之后,他立刻就萌生了想把这个题材改编成系列动画片的念头。当他与厂里沟通时,领导认为这种东西没什么好改编的,因为当时厂里对动画片的普遍要求是——短片,民族化的东西,并且能在国外得奖。

戴铁郎很坚持,因为他想通过猫与鼠的斗争,让孩子们分清善与恶。

很快,戴铁郎开始设计黑猫警長的形象。他设计出很多版本拿去问孩子们的意见。令他出乎意料的是,他最得意的设计,孩子们觉得太复杂,不喜欢。其中有一版孩子们看了纷纷说好,原因是他们能画出来。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眼睛、黑白相间的黑猫警长形象。

为了创制这部动画片,戴铁郎顶着太多压力:一间30平方米的工作室;加班只有两毛钱加班费;福利只有免费的绿豆汤……除了他以外,整个创作团队都是刚进厂没多久的年轻人。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用10个月时间做出的两集动画片,没想到在内部放映后却被叫停了,理由是:里面打打杀杀,不符合传统美学,讲述的科学道理也没什么艺术性。

戴铁郎依旧坚持,他认为民族化的形式根据演变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在发展,有时候儿童需要一些超意识的画面。

直到一年半以后,一位电影局领导看了片子觉得不错,一些小朋友试看后也很喜欢,《黑猫警长》才得以播出。那时电视还没普及,《黑猫警长》只能在电影院星期六的儿童场放映,或是在电影正片之前播放一点儿。看过的孩子们反映都很热烈,这让戴铁郎觉得,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最终,《黑猫警长》在电视上播出时万人空巷,成为中国动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帮忙”几十年

戴铁郎是广东惠阳人,1930年生于新加坡。1940年,戴铁郎一家人回到中国。两年后,其父遭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戴铁郎撑起了整个家,在上海美专半工半读,白天开会、发传单,夜里做从他母亲那里传下来的木刻版画,勉强维持家用。那年他才14岁。

战争时期,戴铁郎的父亲被四处外派,全家生活动荡不安。在这段时间里,戴铁郎坚持做木刻版画。

随着和平的来临,戴铁郎重新获得了上学的机会。他独自坐火车前往北京,准备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正值寒冬,火车越开越冷,下车后,只穿了一件薄外套的戴铁郎叫了辆车去学校,实在扛不住严寒,他便下了车,跟车夫说:“你继续拉车,我跟着你跑。”

就这样,戴铁郎跟着车一路跑,跑到北京电影学院,跑成了学校里第一批动画专业的学生。

入学后,麻烦就来了——前20年,戴铁郎四处漂泊,对绘画唯一的基础,就是木刻版画,也多是自学。其他同学都在专业学校学过动画相关课程,差距一下就显露了出来。

为了跟上同学的进度,戴铁郎只得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别人睡觉,戴铁郎学习;别人出去逛街,戴铁郎还在学习。宿舍熄灯了,他就借着厕所的光,看书、预习。就这样,他把差距补了回来。

其实,那时候的戴铁郎还没把动画当成毕生理想,他当时的想法是毕业后考研,接着学习版画。

没想到的是,戴铁郎毕业那会儿,美影厂负责人盛特伟到北京电影学院招人。盛特伟和戴铁郎此前在香港同一个画会待过,二人算是老朋友。盛特伟说:“你先到我这里来帮帮忙。”

戴铁郎心想还不错,这不仅是一份来自老友的邀请,去的还是动画制片厂。不久,他就跟着7个同学一起,来到美影厂。

这个忙,一帮就是几十年。

动画有哲学

戴铁郎非常喜欢孩子。在厂里工作时,他就经常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玩玩具。星期天,电影厂厂休,附近郊区有条小河,戴铁郎就带着孩子去小河里放遥控船,或者去少年宫玩遥控飞机,做做模型。

通过和孩子们大量接触,戴铁郎开始揣摩孩子们到底想要什么,“我发现一点,孩子们蛮真的,他们追求的东西很单纯,就是真善美。”戴铁郎还注意到,那时的动画片里,现代题材极少,没有什么科学知识。

当时正值70年代末,国家提出养鸡计划。于是《母鸡搬家》在戴铁郎手中诞生了,这部动画里出现了太阳能、电梯、自动化厂房……后来还拿了科普文化奖,这部动画也奠定了戴铁郎的制作风格。

此后,他佳作不断,例如家喻户晓的《九色鹿》,拿过国外奖项的《我的朋友小海豚》,还有《小红脸和小蓝脸》——戴铁郎发现孩子们不爱护牙齿,他想用这部动画督促孩子们看牙医。

戴铁郎曾说:“我了解孩子,熟悉孩子,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他们求知欲特别强,知识面广,反应快,善于联想。他们从大量的儿童书籍报刊中吸取知识。广播、电视的普及,更加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比我们做孩子时可强多了。不要以为我们不懂的,他们也一定不懂。”

在《黑猫警长》这个童话世界里,他就专门安排了一些不常见的内容:“孩子们对现代交通工具和武器特别感兴趣。因此,影片中出现了气垫摩托、激光枪、火焰喷射枪、直升飞机、微型引爆炸弹以及步话器、自动门等。这些,既能吸引小观众,又能增强时代气息。”

戴铁郎对孩子的喜爱和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黑猫警长》仍然是我们记忆中最爱的经典。

令人惋惜的是,今年9月4日,“黑猫警长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每一集结束,黑猫警长都会举起手枪“砰砰”打出“请看下集”的字样,在第五集结束后,再也盼不来第六集。

戴铁郎曾说:“如果你心里面装着一个世界,拿起笔,世界就是无穷大!”

对于这个无穷大的世界,《黑猫警长》还没有完结,它的第六集或许就是“国漫的未来”。

猜你喜欢
黑猫警长动画片
黑猫钓鱼 边庆祝
借 鱼
奥克斯警长失踪事件(下)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The Cat’s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