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槟榔繁育实用技术①

2019-12-22 12:50苏那一周灿明潘木莲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槟榔苗圃种苗

苏那一 吴 元 周灿明 潘木莲

(海南多元槟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海南琼海571400)

槟榔是棕榈科槟榔属多年生药用常绿乔木,具有适应性强,易栽易长,经济价值较高等特点。海南是中国槟榔主产区,种植规模达全国95%以上[1]。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热带高效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并呈逐渐向西部发展的趋势,是海南200多万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1 选优种

1.1 前期调研

采摘槟榔种果前,应开展槟榔园调查工作。主要调查槟榔生势情况,包括胸径、节间、叶色、幼果、青果、病虫害及近年单位面积产量等,特别是定期对果实进行跟踪,在每年8~11月槟榔鲜果采摘季节,做好标记及数据收集,确保所采集的种果品质优良。

1.2 种果采集

槟榔投产期较长,宜选择优良单株留种树作为后代繁殖的种子来源,这直接关系到槟榔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椰子要小,槟榔要老”,采集种果时,要求在栽培规模不低于3.33 hm2、连片种植、管理较好、高产稳产的槟榔园采集,选择树龄约20年的优良母株,这样繁育出来的槟榔树,经济寿命长;树龄在15年以下的母株,繁育出的槟榔树,经济寿命短,抗逆性较差。

依据我国槟榔消费市场的需求,南方地区不宜种植泰国种和越南种,宜选择海南本地种[2],要求从无病区中筛选种果,杜绝从黄化病发生区引种。选种要求槟榔树生长健壮,上下粗细均匀,地上部100cm 处胸径达12cm 以上,节间短,长度4~8cm,有效叶片数达8 片以上,叶色青绿或浓绿色,叶柄长而柔软,开花早,花序长而稍下垂,果枝节间长,单株年均抽生果穗5个以上,槟榔园最近3年单株平均产量15 kg 以上。种果需采集母本植株第2、3 穗果实,这是由于第1 托果穗成熟时间早,此时正值低温干旱,果小不饱满,不宜作种。

1.3 种果类型

随着槟榔青果加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青果品质要求将越来越严格,为使种植多年的槟榔不被市场淘汰,应选择适宜加工成榔干、外观好、市场销量大、经济效益较高的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俗称长果形)槟榔种果。

1.4 种果品质

选择充分成熟、果皮呈橙黄色,果大饱满,果形一致,大小均匀,果实无裂痕、无病斑,鲜果重量为20~24 个/kg,质地优良的槟榔种果。这样的种果不仅发芽较快,且发芽率显著提高,长出的槟榔苗也更健壮[3]。

2 建立苗圃地

2.1 整地备耕

槟榔苗圃地应选择土壤肥沃[4]、地势较高、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水源充足、便于排水、交通便利的沙质土壤新垦荒地或熟地,严禁在槟榔黄化病灾区建立苗圃地。育苗前,苗圃地需提早整地,耕深25cm 左右,同时清除树根、石头和杂物,以利于土壤风化,消灭杂草。

2.2 修建苗床

采用苗床育苗法。修建苗床时,应根据种植园地的地形起垄作畦,畦高15~20cm,畦宽1.0~1.3m,畦间距50~60cm,长度以利于管理为原则,随地块大小及形状而定,一般为10~15m。畦的走向以便于排灌为原则,随地形而定。

2.3 土壤消毒

在播种前,为消灭土壤中病原菌和病虫体,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进行消毒,以减少种苗受病虫害为害。

2.4 搭建荫棚

槟榔苗期需要适当的光照,催芽苗要求荫蔽度60%~80%,种苗出芽装袋后要求隐蔽度为60%~70%,而后视苗木成长情况,逐渐减少荫蔽度。因此,需合理调控隐蔽度,架设高2m 的荫棚,直至出圃前1 个月拆除全部荫蔽物,使槟榔种苗生长健壮。

2.5 灌溉设施

任何作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为方便种苗水肥管理,在苗床建好后,应及时安装灌溉设施,如采用喷带微喷灌,既能全面喷灌,又能节约水源。

3 种苗繁育

3.1 育苗

3.1.1 催芽

采种时,树下装弹性网接住果穗,以免果实摔伤而影响出芽率。种果运输到苗圃地后,为保证种苗的质量,根据果皮颜色区分种果,橙黄色为成熟的种果,黄中带绿为未充分成熟种果,淘汰不成熟、畸形、带病、干瘪的种果。由于槟榔种果采收后有种子果内后熟的特性,因此所有的种果应置太阳下暴晒1~2 d[5],使果皮略干,吸收热量,促进种果熟化、分化。

催芽是槟榔育苗的关键。海南三亚槟榔繁育标准化基地的试验数据表明,同一批次种果,去蒂要比未去蒂出芽率高。因此,种果在播种前,应去除果实头部1/5 左右,用清水清洗1~2次后晾干,再采用75%百菌清800 倍液和50%毒死蜱乳油1 500 倍液混合浸果24 h 灭菌杀虫。催芽采用的方法为果实直接入土育苗法。根据种果发育程度将果实分级,按顺序排列在苗床上,果蒂向上,覆盖细沙于果实上,使其高于果实1~2cm,再均匀铺上一层薄薄的稻草,根据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每天淋水1 次或早晚各淋水1 次。催芽期间,苗床适合发芽的温度为日平均28.6~36.1℃,日最高温度29~36.5℃,可使烂果少,出芽率高;若苗床日平均温度低于36.1℃,则日最高温度36.5℃为宜,超过上述温度,就可能导致烂果[6]。因此,需定期查看苗床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出芽率。槟榔种果从催芽到露白约需30 d。待种苗露出苗床但未展开真叶时,便可装袋育苗。

3.1.2 营养袋育苗

采用营养袋育苗,可使槟榔移植成活率高。可采用无纺布营养袋,在种苗露出苗床时移植到营养袋中。营养袋一般高20cm,宽15cm(营养袋大小视育苗时间长短定制),在袋中先装入3/5 的营养土(表土、椰糠和有机肥按6∶2∶2 比例混合)[7]。有机肥俗称农家肥,要经过发酵腐熟后方可施用,如选用商品有机肥,一定要明确氮含量,若不明确,切勿大面积施用,以免造成种苗烧根、烧苗。

把发芽的种子装入袋中,芽点向上,覆土没过种果1cm,撒上薄薄一层河沙,以防土壤板结。然后把营养袋并排放在苗床上,第一次浇水至营养土完全湿透。试验数据表明,种苗密集程度直接影响种苗营养生长状况,如果条件允许,植株间保留约一个营养袋土柱的距离更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育,种植过密,种苗叶片数达5 叶1 心以上,植株贪青徒长、纤细弱小,种苗移栽后,影响其生长发育。

3.2 苗圃管理

3.2.1 肥水管理

适合槟榔幼苗生长的土壤最高含水范围为(80±5)%[8],根据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每天淋1次水或早晚各淋1次水,可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需注意观察,如果灌溉设施淋水不到位,应及时人工补浇,防止遗漏植株。在种苗第1 片真叶展开后,即可进行第一次施肥,可用0.5%~1%复合肥水溶液和杀菌剂7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的混合液,施于幼苗根部,避免肥料洒在叶片上而烧伤叶片,每株施用量为30~40mL,以后每隔20 d施肥1 次;待第2 片叶展开后,可用中量元素水溶肥500~1 000 倍液灌根,结合叶面营养液喷雾,每隔30 d 喷洒1 次;待第3 片叶展开后,水溶肥中可添加尿素1 000~2 000倍液,随着苗木的生长逐渐提高施肥浓度。

3.2.2 病虫害防控

苗期病虫害防控是培育健康苗木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秉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每年可进行3~4 次预防措施。随着种苗的生长发育,叶片数量逐渐增多,槟榔植株间会显得十分拥挤,这为病虫害提供有利的藏匿场所,如遇连续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应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注意使用药剂时,每种药剂使用2次便要轮换,操作上应注意叶面及叶背都要均匀喷雾。危害槟榔幼苗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幼苗枯萎病、蚧壳虫、红蜘蛛等,以下为这些病虫害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

(1)炭疽病。受害幼苗长势衰弱,严重时会整株死亡。叶片发病初期呈现暗绿色水渍状小病斑;随后变褐色、有云纹状;病斑多时,可像麻点遍及整个叶片,随着病斑的进一步扩散,形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等,颜色呈灰褐色至褐色,其上密生小黑点;发病后期病部组织破裂。防治方法:加强苗圃地管理,增强植株抗逆性,一旦发现症状,及时清除烧毁。幼苗发病初期,可选用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等药剂连续喷雾2次,每次间隔7 d。

(2)枯萎病。枯萎病是槟榔幼苗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苗死亡率达30%以上。未展开或刚展开的幼苗(2 叶龄)叶缘出现长条形、水渍状、淡褐色病斑;而后病斑扩展呈不规则形、灰黑色,其上散生大量小黑粒;严重病株叶片纵卷枯萎,最终死亡。夏秋季雨水多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因素,苗圃荒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也易诱发此病。防治方法同炭疽病。

(3)蚧壳虫。此虫害苗圃地常有发生。以其若虫及雌虫吸取寄主植物的叶、茎的汁液,被害叶片发黄,退色,软化,直至枯萎;被害植株根系变黑褐色,组织腐烂,致使植株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此虫分泌的蜜汁,还可诱发煤烟病。防治方法:虫害初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噻虫·噻嗪酮1 000倍液等药剂连续喷雾2次,每次间隔7 d。

(4)红蜘蛛。主要以成螨或若螨危害槟榔叶片,多集中在叶背面主脉两侧刺吸汁液。叶片被害后出现淡黄色密集斑点,并结一层丝网,叶片渐变焦枯;受害严重的叶片,退绿发黄,萎缩脱落,严重影响槟榔幼苗的生长发育。防治方法:虫害初期,可选用10.2%阿维·哒螨灵乳油1 500倍液、34%阿维·螺螨酯悬浮剂1 500 倍液等药剂连续喷雾2 次,每次间隔7 d,同时兼顾周边杂草。

3.2.3 苗木分级

由于种苗的生长发育难免参差不齐,需定期观察,将苗木按苗的生势、大小分列在不同的苗畦上,对不同的种苗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生势弱的种苗加强水肥管理。

3.2.4 苗圃卫生

搞好苗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侵染源,注意种苗养分分流。

3.2.5 种苗防寒

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湿润气候,不耐寒[9],16 ℃时,老叶开始脱落,5 ℃会出现寒害[5]。海南每年12月至翌年2月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温寒流天气,应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做好种苗的防寒工作。入冬前,少施尿素、人粪尿等氮素肥料,增施磷钾肥;寒潮来临前3~5 d,叶面喷施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和磷酸二氢钾300倍液。

3.2.6 种苗炼苗

当种苗叶片数达2 叶以上,荫蔽度减少到40%后逐渐减少荫蔽度。在全部拆除荫蔽物之前,至少要炼足7 d 以上,中午前后光照强,应避免炼苗。此期间应该注意观察,直到叶片不受强光影响,方可拆除全部荫蔽物,使苗木健康生长,移栽后成苗率更高。

3.2.7 苗木出圃

在海南,一般种果进入催芽状态后6个月左右便可出圃,此时种苗叶片数量一般达到3 叶或者3叶1心,苗高30~40cm。出圃种苗宜选3叶以上并抽出心叶的健壮种苗为佳。移栽前7 d 施一次送嫁肥,送嫁肥以富含氮素的有机肥为佳[7]。

4 结语

目前,海南槟榔种苗市场存在较多问题:种苗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种苗是农户自产自售,外来品种的入侵,如泰国等东南亚种果,单价才0.2元/个,而海南本地种果至少需1.2~1.8 元/个,导致种质资源得不到有效保证,无法保障种植户的生产能力。因此,从长远经济效益考虑,选用槟榔种果最为关键,种植人员需在实际工作中,需总结槟榔繁育的技术要领,结合实践经验,应用科学的繁育技术,才能确保槟榔产量及质量,满足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槟榔苗圃种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6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车顶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