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管理思考①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

2019-12-22 12:50王贻钊谢子四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科技农业

王贻钊 谢子四 陈 伟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海南海口571101)

农业科研单位担负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职责,科技平台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组织单元之一,对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在农业科技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农业科技平台的管理,以期发挥科技平台支撑作用,提高运行效益,助推热带农业发展。

1 农业科技平台管理现状

农业科研单位各类科技平台是科技成果展示和集成的重要载体,是保证科技成果不断推陈出新、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等各类科技政策法规,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自建院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类科技平台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1.1 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按照业务归口原则,科技工作平台根据业务内容不同,归口不同部门管理。从层级来看,科技平台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和院所级;从业务类型来看,科技平台包含科技创新平台、国际合作平台、成果转换转移平台、推广服务平台及人才培养平台等。

不同科技平台运行机制不同,国家级科技平台运行制度有《国家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省部级科技平台运行制度有《浙江省省级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甘肃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广东省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17-2020年)》《海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建设实施方案》等。地市级及院所级科技平台由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根据平台设立特点执行相应的运行制度[1]。

1.2 发挥载体作用,支持科技事业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具有开放共享特征,在收集整合科技资源、支持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活动、从事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国际合作平台主要将科技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引国际科技资源,促进我国先进、实用、成熟的科学技术“走出去”。成果转化转移平台在加快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和引领方面体现国家要求科技对接与市场。人才培养平台主要是培育掌握关键技术、能够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造条件支撑和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各类科技工作平台近200个,以科技创新类平台为主,主要是为打破各研究所间的界限,整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内部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重点科技创新研究领域和重点学科发展目标,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例如,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标是立足中国热区,面向世界热区,以橡胶树、甘蔗、木薯、香蕉、菠萝、芒果、香草兰、胡椒、咖啡、可可、椰子、澳洲坚果、沉香、艾纳香等为研究对象,以产品开发、优良种苗产业化与推广、工程技术集成与应用为重点,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解决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亟需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升级,并为我国热带农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2 科技平台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除少数国家级科技平台有部分运转经费外,大多数平台(尤其是农业科技平台)没有运转经费,加之重挂牌、轻建设的问题依然严重,科技平台管理运行难度较大。

2.1 平台设置行政化

平台负责人岗位设置及审批行政化,导致平台管理工作繁杂、管理灵活度低,平台作用发挥不够明显[2];“农业科研去行政化”水平不尽人意,部分科研单位甚至出现平台管理由各级领导负责,由于领导精力有限,导致出现无法兼顾平台管理工作的情况。

2.2 部分平台有名无实

无论是省部级还是院所级平台,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挂名挂空现象。运行为一般或停滞状态的平台占比为10.8%,部分平台的设立只是为了推动某一专项工作,而该工作进入正常状态后未及时取消平台,导致平台失去实质性意义。

2.3 平台运行不够规范

一般来说,国家级科技平台大多会有运行管理制度,但其他层级平台尚处于空白。平台设置时制定的职责,往往在运行过程流于形式,且未建立共享机制,不能较好发挥平台作用。

2.4 缺少相关配套服务

平台人员、经费投入不够,导致带头人缺乏,研究经费不足,条件建设基础薄弱,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低等,这些都成为阻碍平台建设并高效发挥作用的困难[3]。

3 科技平台管理的相关建议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应与科技创新需求紧密相结合,科技平台的管理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处理好以下几点,可更好地展现管理创新性和亮点。

3.1 科技平台设立与科技内涵的关系

强化科技平台载体作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科技平台是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展示和集成的重要载体,是保证科技成果不断推陈出新、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农业科研有着特殊的规律性,其研究周期、研究对象与生长规律紧密相关[4]。因此,科技平台的设立应农业科技内涵紧密结合,分类进行规划、布局。一般情况下,同一学科领域不重复设置平台(含不同层次平台),以确保平台支撑科技内涵的唯一性。

3.2 科技平台绩效管理与平台目标的关系

如果出现可有可无的科技平台,应及时调整优化,该取消的及时取消,否则将影响其他平台的运行。按照转变方式、精简程序、规范管理的去行政化要求,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由农业科研单位自主设置平台并加强规范管理。科技平台职责任务应与时俱进,根据农业科研单位新的需求进行调整,为促进单位发展发挥实质性效用[5]。科技平台的绩效管理,应与目标任务书保持一致,对平台负责人、平台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管理,适当激发活力,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强化联动发展。

3.3 科技平台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杜绝以往注重挂牌-隆重宣传-印发文件-无人问津的不良模式,提升科技平台建设公众诚信度。建立合理规划-分布实施-整合资源-共享共赢-促进发展的良性管理模式。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再强化数量指标,而是把科技平台的质量放在首位,树立关键典型,更加关注平台对科技事业的贡献率,引导科技资源发挥更大效能。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节约型科研单位的财务对策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