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核心技能优化高职药用植物学课程

2019-12-23 07:55申海进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植物学药用实训

凡 杭,申海进,徐 群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学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1]。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药用植物学课程开展仍仿照本科教育模式,知识点泛而全,内容实践性差,职业技能不突出[2]。随着新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相关专业核心人才需求剧增,因此基于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高职药用植物学课程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药用植物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高职药用植物学课程优化的5个方面,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

1 传统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学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学术化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还模仿本科教育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希望通过详细的讲授使学生能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药用植物学知识结构,课堂学术化氛围浓厚。教师容易忽略职业岗位真实需要的核心知识的重要性。大量的专有名词和科属特征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差。

1.2 实验教学形式化

许多院校把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看作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实验只是为了验证理论[3-4],实验课时紧、仪器陈旧、内容冗杂、对接职业岗位内容少,本身学生动手能力差,容易导致实验教学形式化,学生职业核心技能没有通过实验得到培养和强化。

1.3 课外实训薄弱化

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鲜有针对性的野外实训基地和药用植物园,学生实地认识和学习植物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不为学到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努力。

1.4 考核形式单一化

传统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学考核是将理论的期末考试和实验实践考核相结合,而其中实验考核大都是将平时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结合进行考评,这些主要只是针对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测评,而没有涉及职业操作和能力的评价。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和方法不适用于高职药用植物学的课程开展和职业人才培养。同时,笔者通过调查医药企业对人才需求和近年来相关专业就业方向的总结,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等相关职业。这些职业需要以中药鉴定能力为主要核心能力,而专业的药用植物学知识和操作实践能力则是培养这项核心能力的关键。

2 五位一体高职药用植物学课程优化

目前,各高等院校相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三位一体(理论+实验+实训)的药用植物学课程结构,但由于我国高校开展三位一体药用植物学教学模式的时间较短,并且主要是以本科高校为主,对此体系尚缺少完善的理论支持,也没有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践参考[5]。笔者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立足高职相关专业药用植物学的课程开展情况,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为目标,提出五位一体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优化思路,全面建立高职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实训、网络平台和能力测评等综合课程结构。

2.1 理论教学职业化

传统的高职药用植物学教材是以本科教材为蓝本,仍然涵盖药用植物学的三大分支: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6],这也形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前文已述,这样教学的问题就是知识宽泛,职业核心知识不突出。根据课程特点,选取相关中药企业真实岗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可以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比如将药用植物学中的植物细胞与组织一章,与职业技能要求中药用植物显微鉴别能力结合,细分为药用植物细胞形态结构的识别,常见后含物形态识别和植物体组织类型与形态识别等三大任务,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精简,突出理论教学职业化。

2.2 实验教学实践化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强化实践技能。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要更加重视实验教学,改革授课模式,增加实验教学比例。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医药行业相关职业特点,把握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核心技能,开展相应的强化训练。

2.3 课外实训多样化

课外实训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提高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开展实训、强化职业能力训练的课堂。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应首先加强学校药用植物园的建设和应用。学校药用植物园是学生校内的实习基地,方便教师在校内植物园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课本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药用植物园的管理和维护,培养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另外,院校还应建立和规范校外实训基地,将课堂开在深山、开在工厂、开在药材市场,真正地提高学生中药材种植和识别能力。

2.4 网络平台全方位

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大多建立了全方位的网络学习平台,为课堂教学、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教学活动提供便利。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建立和完善药用植物学网络教学平台,在学生理论成绩测试、教学效果反馈和教学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增加师生间的学习互动。

2.5 能力测评多元化

根据药用植物学课程特点,在结合传统考试模式的同时,创新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教师可采取混合式考核测评方法,将学生成绩分为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实训成绩,比例分别为50%、20%、30%。首先,在网络平台建立药用植物学知识点题库,让学生每天都能参与知识学习和测评,最终以考试形式测定学生理论成绩。实验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实验考试操作水平和实验报告册三部分组成。课外实训主要考核学生对药用植物种类识别能力和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能力。同时引入中药技能大赛有关项目作为加分项目,对学生中药鉴定职业能力进行考查。

3 结语

五位一体高职药用植物学课程优化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为基准,将传统的教学目的从知识掌握向职业要求和技能大赛标准转变,突出了岗位所需重点知识和技能,并将传统的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优化为以“理论、实验、实训、网络、考核”为核心的五位一体药用植物学综合课程结构,扎实学生专业知识,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培养高级专业型核心人才。

猜你喜欢
植物学药用实训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关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
模块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互帮互助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