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2019-12-23 13:14吴智育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19期
关键词:雄县本领新区

□吴智育

自2017年4月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当地安新、容城、雄县等三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党中央对雄安新区建设有明确的定位,把雄安新区打造成引领中国城乡发展的现代新城示范区,建设成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带和生态环保的示范区,使之成为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瓶颈的重大举措。这一国家战略使雄安新区成为吸引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其中因人才资源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战略必将是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区,对于外来高端人才的引进,做到“请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已成为普遍的共识。然而,世代生活在安新、容城、雄县等三地的原居民,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他们是雄安新区的人口基数,是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人力资源库。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安新、容城、雄县本地,作为本籍人对新区建设有着中国传统独特的乡土式忠诚,是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人力资源。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的开发,关系安新、容城、雄县三地的乡村振兴和城区化发展,是雄安新区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引起各级人才管理部门的重视。

一、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的构成

基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劳动法和人力资源的定义,本文把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范畴规定为在成立新区之时具有安新、容城、雄县三县户籍的年满十六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包括在校生和已就业的人口及待业人口,其中在校生包括普通高中生、职业高中生,待业人口包括因新区建设而失地或失业的大量农村劳动力。

结合中国的传统,在安新、容城、雄县等地出生长大成才后,目前不在雄安新区工作的人才,本文称作原籍人力资源,也多少有点涉及。因为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对雄安新区的发展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都期待雄安新区建设与发展带来人才的红利。

二、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分析

雄安新区的发展需要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强有力的支撑。然而,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开发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现分析如下。

1.因新区发展建设造成的失地农民转型难。安新、容城、雄县等地曾是河北省三大普通的县,地处华北平原,有着肥沃的土地和数量众多的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地和白洋淀是他们生活的基本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广大农民对水土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但是新区的发展,造成了他们失去耕地、河淀,致使当地雄安人兴奋中夹杂着无奈。一方面他们对新区建设充满了憧憬,另一方面,失地迫使他们从农民向市民转换,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面临着转型。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新的技能,这迫切需要对其人力资源再开发。

2.因新区生态建设造成的被动失业人口就业难。近年来,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的任务。雄安新区要建设成宜居、智慧型的国际城,其生态建设任务更为严峻。自雄安新区设立开始,一些治污不达标的中小型企业被政府强制关停,如容城县的一些服装制造厂、雄县的一些塑料橡胶生产厂、安新县的一些冶铸厂等,这导致勤劳、憨厚的平原人在工厂打零工的生活模式被打破。这种被动失业造成了大量的闲置劳动力,而他们的再就业需要人力资源的再开发。

3.新区跨越式发展造成原县域的人力资源有待再开发。由于客观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普遍存在,中国城市一般被划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众所周知,北上广一线城市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人才,优秀人才享受着一线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和事业发展空间,同时,也承受着一线城市激烈竞争、生活成本高、节奏快带来的压力。而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人们普遍生活压力小、生活幸福指数高。但是雄安新区的跨越式发展,对当地的各类人力资源提出巨大挑战,尤其是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面临着崭新的公共服务内容,更迫切需要再开发。

4.本土高端人才回雄安创业值得期待。中国人自古就有故土难离的情结,在家门口创业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是人往高处走,又是人性使然。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国内外精英,而雄安籍的高素质人才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如哈佛博士后杨景周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带着增材制造(3D打印)项目到雄安创业。他说:“现在家乡的发展需要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我们有责任回家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如何吸引高素质人才在雄安创业是雄安新区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基于此,促进雄安本土高端人才回家乡创业值得期待,本土高端人才也有待再开发。

三、促进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促进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是人才管理部门或者哪一部分人的事情,需要社会全方位着力,齐心协力,共谋人才发展。

1.提高低端劳动力的文化素质。雄安新区的发展需要各级各类的人力资源。但是,本籍低端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低下制约雄安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制约当地人力资源的转型。而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是低端劳动力产生的根源之一,一定要遏制这种现象,尤其是杜绝一切因贫失学的现象发生。要加强在校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本籍学生与雄安新区同发展,主动适应雄安新区发展的时代要求,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为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基数。

2.加强雄安本土历史优秀人物的挖掘和优秀文化传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域都有其优秀的文化,都会有一些代表优秀文化的历史人物。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本土文化的凝聚和榜样力量的引领。因而,可以组织一些挖掘本土历史优秀人物的活动,可以开展一些培育具有雄安历史色彩、吸纳新时代元素的雄安现代城市精神的活动。雄安城市发展可以跨越,但是作为具体的雄安人,其文化发展不能断裂,不能没有根基,需要有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传承。

3.加强学习型社区建设,加强基层文化服务投入。人力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学习的环境,要大力加强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如建设社区或村级图书室,建设县级以上的图书馆。丰富市民和村民的文化生活,用市民和村民喜爱的形式传播文化,提高其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

4.加强新型农民的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的特征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促进雄安新区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围绕如何培育新型农民做文章,结合不同农民的特点,分门别类地加强培训。做好培训的需求调查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根本保障,因而对失地、失业农民培训需求和就业意向等有必要进行调研,才能使新型农民培育有的放矢。

5.加强职业教育。雄安新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现代化企业进驻,这就需要大量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因而,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雄安本籍人力资源掌握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技能要求,促进其职业转型。要促进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完善职业培训市场,保证职业技能教育的广泛性。加强政府对失业人员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的培训,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培训内容,同时,要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提升。

6.做好本籍高端人才回雄安创业的宣讲。建设雄安新区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尤其与雄安新区建设目标相适应的高科技创新与经营管理人才,园林、环保、文化产业等专业人才,城建设计人才,高端服务业人才,医疗和教育以及养老人才等。雄安新区不仅要做到事业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还要做到亲情留人、血缘留人,尤其要做好本籍高端人才回雄安创业的宣讲,各级政府人才管理部门要对本籍居民宣讲新区人才政策,做到人人重视人才,人人善待人才,人人珍惜人才,人人留住人才。

7.加强公职人员培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各级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是雄安新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政策性强、创新性强,这对各级公务员的政策调研、政策制定、政策解读、政策传达、政策执行等工作能力要求极高。而如何应对“本领恐慌”,如何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大本领,对雄安籍公职人员很迫切。雄安原籍公职人员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向“空降”人员学习;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公职人员培训,提升整体公共服务质量。

尽管每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有其自身规律,但分析雄安新区本籍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经验。人才管理部门要“多走出去看看”,多方面调查研究,全方位促进雄安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

猜你喜欢
雄县本领新区
小透明,大本领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雄县教育局慰问就地过年教师
雄安·雄县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 周年军民联欢会
谁的本领最大
谁的本领大
开放缔造活力新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