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之“三格工程”实施路径浅析

2019-12-23 07:13杨尚上
教师·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

摘 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新发展“三格工程”师资培训的路径,采用“菜单式”“交互式”“多样式”培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激活教师成长的内驱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教师培训;三格工程;青蓝工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126-03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创办于2015年,是开福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百年名校——周南中学管理办学。截至2018年,我校教职工总数为179,青年教师人数为87,占比49%,入职不满三年的教师占青年教师人数的78%。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最终推动力量。教育部长陈宝生曾说过:“教师是教育当中基础的基础,制高点的制高点,根本的根本。”我校抓住“教师”这一基础与根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教师培养“三格工程”模式。

一、“三格工程”的理念

“三格工程”的理念是“遇见更好的自己”。教育即生长,我校通过打造多种平台,开展有效培训,让每位教师在秀峰有所成长,有所成就,遇见更好的自己。

二、“三格工程”的目标

“三格工程”的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和探索出不同阶段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三、“三格工程”的内涵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我校设立了不同的培训工程,对入职不满三年的教师设立“青蓝工程”,通过一年时间,培训为合格教师;入职六年以上的教师设立“骨干工程”,通过三年时间,升格为骨干教师;对于经验丰富,已经是区、市级骨干的教师,我校通过“名师工程”,用五年时间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风格,成为名优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四、“三格工程”的实施

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调研分层,确定“三格工程”各项目的具体培养对象。然后构建科学有力的制度支撐,提供专门的经费保障。

(一)菜单式培养,激活教师成长的需求点

教师培训不是如人所愿,而是给人所需。我校在每个培训项目实施前,先进行调研,然后分析数据,从教师们的需求出发,确定教师成长所需的营养“菜单”,分版块设计培训项目。

比如“青蓝工程”项目,我校在“培训时间”“期待成长内容”“培训方式”“所需专业培训项目”“培训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回收42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培训形式选择中,观摩教学的有34人,名师引领有25人,案例分析有23人。在培训内容选择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22人,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有21人,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有19人,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能力有18人。我校根据调研结果,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了模块式培养课程,包括观摩骨干课堂教学、学生兴趣激发与管理讲座、教学有效性专题分享、教学设计比赛、课例研修、素质提升等菜单。

骨干教师是师资力量建设的排头兵。为了减少其职业倦怠感,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我校分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育科研四大版块设计培训课程。去年暑假培训的主题是“惜美丽遇见,做更好自己”。分七个版块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省、市专家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研磨,师德师风等培训。

因人而异,各取所需,营养菜单的设立,体现了我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教师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明确培训的方向,激发了教师成长的内驱力,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四年的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分版块、分项目整理编写了“三格工程”校本系列教材五本,这既是对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梳理和总结,也为后续培养提供了学习的资源。

(二)交互式培养,激活教师成长的关键点

交互式培养的途径,一是学校跨学科组织集中培训,二是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施研,以研促教,在相同学科专业上对教师进行培养和引领。教师们通过专家与教师,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自己与自己进行多方对话,交互式交流,促进专业提升。“青蓝工程”的实施分为学校集中培训和教研组专业培训,双线推进。

1.学校集中培训实施的项目

一是专题讲座,理论提升。根据“青蓝工程”调研的结果,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校邀请了李垚珍、陈保华老师进行了学生管理的讲座;针对“有效教学策略”,我校邀请了钟七林、刘加仕老师进行了“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质”的主题讲座;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以青年教师为主角,组织“片段教学”竞赛和展示,当场进行点评,提出优化建议。针对“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能力”,邀请李华艳组长进行了“有心做教育,精心做设计”的教学设计分享。

二是课例研修,研究助长。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观摩、研讨、反思。如组织青年教师观摩骨干教师吴建清老师的课堂教学“诫子书”、桂亭亭老师的片段教学视频“三角形”,组织青年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角度进行议课交流,再由学科骨干对青年教师的分享进行点拨引导,最后青年教师整理收获,提交个人反思,融入实践行动。通过“观看—思考—分享—反思—行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素养提升,我的成长我做主。针对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有教学素养需提高的需求,我校组织了“结构化问答培训和实战演练”“片段教学实战演练”“笔墨秀峰三笔字提升”“遇见更好的自己写作培养”系列项目。项目实施均采用青年教师自我分享、骨干教师点评指导、青年教师反思总结交互式进行。

四是以赛促训,以教促研。最好的培训是教学竞赛,我校组织的教学竞赛有“园丁杯”“剑凡杯”“星城杯”“新蕾杯”等。例如我校初中部“园丁杯”校赛,35岁以上的所有教师都参加,包括两位副校长、四位中层、两位省级精英、五位市级骨干、两位区级名师、八位教研组长等三十位教师参赛,评委团队分学科组织打分评课议课,信息团队为参赛教师录制教学实录,给我校的教学教研带来了一股春风。青年教师通过参与教学竞赛中骨干教师的磨课议课、观摩课堂等形式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

2.“青蓝工程”教研组培养实施的项目

第一,师徒结对,青出于蓝胜于蓝。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研组长为青年教师结拜一名师傅,签订青蓝工程协议,协议既有对徒弟的要求也有对师傅的要求。

与青年教师协定的内容:①通过“青蓝工程活动记录本”,记载自己成长的足迹。②听评课不少于20节,听师傅的课不少于10节,精心记录反思所得。③请师傅指导备课的次数不少于6次,教学反思请师傅指正签字。④观看优秀教学视频数量不少于4个,我校提供“一师一优课”国家部级优课的观看方法。⑤请师傅不定期指导作业批改。⑥学期结束前用心写一篇培训总结。

与师傅协定的内容:①师傅听徒弟的课不少于6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师徒之间的互相听评课活动。 ②指导徒弟备课与上好汇报课,指导徒弟备课至少6节,师傅至少上好1节示范课。③不定期检查指导徒弟的作业批改。④毫无保留为徒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供其学习。

第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整合集体的智慧才能走得更遠;一个人的课堂设计永远比不上一群人所设计的。教研组集体备课“三部曲”的实施流程具体如下:第一步,总结上周学生作业和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备课组长安排本周教学进度。第二步,主备人展示教学设计,包括知识梳理、方法归纳、习题巩固、学情分析、设计目的等,其他教师讨论补充。第三步,由备课组长布置下周集体备课的任务。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研究课堂,实现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

第三,同课异构,版块式评课,教研引领。教学是立校之本,教研是腾飞之翼。我校教研组改革常规教研活动方式,做出了同课异构,版块式评课的探索。同课异构即上同一课题,不同设计,不同效果。开展版块式听课评课,带着问题做教研,开展课堂观察和评价。如思想政治组观课议课的版块为学生主体、教学设计、教师素养、道德提升四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开展教学研究。教研组还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内容,构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加速度地成长。

第四,聚焦课堂,贴地而行。教学竞赛先由教研组内初赛,择优遴选进入校赛,再进入片区、区、市、省级竞赛,参赛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青年教师和师傅一起研磨课堂,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每学期初,师傅上示范课,期末青年教师上汇报课、信息技术示范课、“一师一优”录播课、“信息化能手”微课等课堂教学活动,青年教师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下,收获看得见的成长。

“青蓝工程”的培养周期为一年。每学期期末,我校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分别评选出“优秀青年教师”和“最佳师傅”若干予以表彰。

伍玲老师是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她进入我校的第一年通过层层选拔,获得了参加长沙市思想政治学科片段教学比赛的机会,这对于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由于教材是新教材,可以参考的资料几乎没有;第一次接触市级片段教学比赛,缺乏经验;加之天气转凉,幼小的女儿生病了,她想打退堂鼓。这时,校长瞿林一句话让她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轻松上阵参赛。瞿校长说:“作为校长,我不在乎比赛的结果,我在乎的是每一个老师在我们周南秀峰学校是否真正地得到成长!”,伍老师顿时信心倍增,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全力以赴,不给自己留遗憾!”通过她和我校思政团队一起找资料、选课题、设计教学环节、研磨课堂细节、提升教学效果等,短短五天时间,教学设计和幻灯片修改了十次。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伍玲老师凭借着精心的设计,精美的实施,精彩的课堂荣获长沙市一等奖,实现了她加速度的专业成长。

骨干教师培养实施的路径一是创建秀峰论坛。分版块,每月一次。主题内容有信息技术、微课制作、周南历史文化宣讲、学生管理培训等。二是课题研究培训。课题开题论证、实施过程及结题工作等指导培训。三是“遇见更好的自己”全校读书分享会。四是名家讲座。邀请兄弟学校名师和有关专家到校讲座,提升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五是个人自主研修。拟定成长规划,确定成长方向,自主阅读,撰写教育心得和教育叙事。

骨干教师的培养周期为三年,我校给予优惠政策激发积极性,即区、市级骨干教师评选只从本届校级骨干教师中择优产生,很好激发了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交互式培养还体现在暑假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主持人是一线教师,专家讲座前有一线教师进行教育微分享,讲座之后有对应的教育微总结,休息之余有一线教师发表的收获、总结、感言等。他们或对教育热点提出个人见解,或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或对专家讲座总结提升。妙语连珠,口若悬河,充分调动了一线教师的参与率,提升了培训的效果。全体教师通过“聆听—参与—反思—行动”,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实现更好地生长。

培训之后,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我的培训我做主”的调研反馈。教师们利用微信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提交了培训之后的调研意见,有对主讲专家的打分评价,也有个人的总结反思。我校精心整理,根据教师们的反馈结果,调整优化下次培训项目的开设,激发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此外,我校对外出参加高端研修、在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组织回校分享交流。这些教师把外面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带回校,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进行展示,这一目标驱动提高了参训效果,也为我校的教师培训打开了另一扇窗,拓宽了教师成长的视野。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我校利用交互式培养,充分激发教师成长的关键点,激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三)多样式培养,激活教师成长的生长点

一方面,请进来。为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快成长,我校邀请了特级教师李再湘教授、衡阳师院凌云志博士等专家来我校传经送宝,实现了与教育名家零距离接触,加速了教师专业成长。每年走入我校进行教学交流的兄弟学校不胜枚举,我校先后与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多所学校结为姊妹学校或友好学校,且被列入教育部第三批“千校携手”项目学校(湖南仅10所),与美国圣约翰军事化管理学校合作开展环保教学活动。这些学校来我校交流访问,为我校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不一样的平台,收获了不一般的成长。

另一方面,走出去。依托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度,每年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国家、省培、市培项目。组织一线教师“走出去”,先后选派30多名教师去到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交流访问。组织学科骨干到广铁一中、中山纪念中学等进行考察交流,到周南梅溪湖等兄弟学校听课观摩,每年外派参训的教师达到200多人次。

三年培养,加速蜕变,我校培养了一大批承担国家、省、市级送教送培的教师,也加速了教师的成长。据统计,办学以来,我校外出参与送培送教的教师人次近70次。比如,湖南省精英教师杨尚上主任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分享,与另一省级精英教师陈北主任先后到岳阳平江县岳阳大桥中学和永州新田一中进行“湖湘教师公益送教”活动;李垚珍、杨浪、申滔老师先后到湘西、宁乡、浏阳等学校送教;李新、胡劲松老师参与国培计划送培送教;彭湃、蒋广权、张平、周赳等老师参与智慧课堂送培送教等。“走出去”送培送教,不仅是对学校的宣传,还是实现自我成长的最好路径。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学校关起门来办不了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巧借外力,形成合力,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合适的平台,提供多样式的培养,激活了教师成长的生长点和内驱力,使教师不断自我丰盈、自我充实,愈臻完善,塑造更好的自己。

“三格工程”使我校的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成长不断加速。办学四年,学校奖项与荣誉硕果累枝:我校集体获奖国家级30项、省级14项、市级40项,教师获奖国家级144项、省级206项、市级221项;一批优秀教师和團队迅速涌现,我校目前拥有省精英教师3名、市级卓越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卓越教师9人,校级骨干教师18人;初中思想政治组、生物组等教研组获评长沙市优秀教研组;一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2018年有5位干部推荐提拔为学校正职和副职领导;我校社会声誉也不断提升,先后被《长沙晚报》《德育报》《湖南教育》和《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进行大幅专题报道。

以教师个人成长为例,2016年选拔的骨干教师杨尚上主任,是我校年轻的“名优教师”之一。在秀峰三年多时间里,她取得了国家级赛课一等奖两次、省级优课三次、主持市级以上课题三项,在“湖湘教育家大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等佳绩。

虽然不少教师走出秀峰,去追寻人生更大的舞台,追求自己的教育梦想,但是他们却不断感念在秀峰收获的成长和幸福。

刘巾老师:“在秀峰,我认识到教书育人要热心,课堂教学要用心,提高业务要恒心。这学期‘青蓝工程活动虽已结束,但成长之路只是开始……”

孙红玉老师:“这些在生命里走过、温暖过、帮助过我的秀峰家人们,不管我将来身处何处,我都会记住你们的。在秀峰学到的知识,秀峰人的精神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秀峰每一位领导老师的关怀。今天,我为生活工作在秀峰这样优秀的团队而自豪。明天,我也会努力成为秀峰的骄傲。”

我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遇见更好的自己”理念,通过菜单式、交互式、多样式的方法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校也将扬长避短,积极探索,用心书写秀峰的奋进之笔!

参考文献:

[1]何亚男.成长之路在脚下[J].上海教育,2016(9):76-77.

[2]余 新.教师培训师专业修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
围绕“三个立足”推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