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019-12-23 07:27郭晓蓓
新一代 2019年2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务实践教学

郭晓蓓

摘 要:高校對于社工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培育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国内的社会工作专业亟待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及教育模式。本文倡导通过生情、校情、社情“三维立体”常态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前线社工”,并非只倡导高校社会工作直接从事社工的工作,而更倾向于培养社工人才的一种方向,即“热爱专业、注重实干”。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实务;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社工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培育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大众对社会工作服务的接受和认同有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具有完整的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性发展有着强大的助推动力。

现如今,国内的社会工作专业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以及时间安排等都在借鉴国外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很好的与我国国情及社会工作发展实际相结合,亟待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及教育模式。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据了解,国外的社会工作教学中实践课程的课时长达800小时且将其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的必修课。而在我国由教育部编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做了要求即:14-16周,也就是我国的社工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要实习大约600小时。此规定虽与国际800小时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同国内其他实务专业相比,社工的实践时间还是较长的。

在前期整理文献以及分析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在教学方面为了注重“实务”于是将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重点。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方面,除了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际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进行实践教学,还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同学们体验社会工作者。以上两种教学模式既具备一定的操作性,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并在全国的高校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在课外实践教学当中,社工专业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利用相关专业的知识技巧去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训能力,例如采用小组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通过自我爱好积极投入实训的热情;社会调查实践模式则注重了提高学生的相关研究水平能力以及培养其创新力;最后的实习教学模式即通过寒暑假以及毕业期的实习提升学生社会工作相关的实务性及具体操作性。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困境

社会工作的专业教学方法在我国面临许多困境,经笔者总结共有一下四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课程比例总体偏低,教学内容和方法较为落后,实践课程的时间在总课程的时间占比相对较少且以理论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缺乏创新与实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二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不完整且专业督导数量太少。尤其教师阵容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教师大多非社工专业出身,更多来自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这就导致了我国的教师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较低;而专业督导的缺失则更使实践教学出现巨大漏洞。三则以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作为社工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困境。即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考核不严谨随之导致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不重视,相关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四表现在社工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建设的缺失及落后。当今,我国现有的且在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不仅数量低、而且发展不均衡,此外许多高等院校对于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基地缺乏建设规划的意识,这些都阻碍了相关实践教学的稳固的发展。

三、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针对生情,结合师资,设计个性化毕业实习方案。以“生本教育”为基础,参考和借鉴了台湾曾华源教授提出的“参与-整合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将学生、教师、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的期望整合以实务的工作形势及表现出来并进行运用从中获取新的实践知识。具体来说就是将社会工作专业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通过评估自我概念结合论文选题以及人生规划设计毕业论文的初稿,其次教育者通过结合指导老师的专业以及实习督导的实务领域帮助学生确定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实习地点。最后通过师生交流拟决定学生的毕业实习计划。此方案的优点在于师生互动将期望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习方案,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其次,结合社情,多方合作,拓展实践教学渠道。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民生为本,在党的带领下由政府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已成为共识和未来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方向。高校应积极利用相关公共资源结合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和部门等合作,不但可以提供给学生专业的实践基地,还可以依托机构联系实际开展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服务社区居民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案主资源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积累经验的同时为以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此外通过沟通联系还可促进学生的就业。

本文倡导通过生情、校情、社情“三维立体”常态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前线社工”,并不是倡导高校社会工作直接从事社工的工作,而更倾向于培养社工人才的一种方向,即“热爱专业、注重实干”。此外,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的发展的最终目标还是为解决社会问题,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下,社会转型期间涌现多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而这时高校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可就这些问题及矛盾开展相关实务工作,期间在遇到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问题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助实践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开展实务工作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喜霞,孙林雪.项目化实践教学探析[J].中国市场,2016(24):268-270.

[2]张文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基于对社会工作教学实践的反思[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06):20-22.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实务实践教学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