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学习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写作教学实证研究

2019-12-24 09:02王勇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效能写作能力环境

1. 引言

写作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输出途径,直接反映了学习者综合语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看五项技能中,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挑战性大。高中英语教学实际中,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每次面批作文,个性化的指导缺乏;另一方面,写作的教学方式局限在写作成品的点评和展示,较少涉及学生的写作过程。因此,教师苦于没有有效的方法,学生被动地完成任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领域中的发展和进步,深化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融合,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e学习环境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技术支撑。句酷批改网(简称批改网)为学习者提供作文的在线批改服务,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目前引起了英语教学者的关注。作为一种本土化的在线作文自动批改系统,批改网拥有以下优势:使用流程简单,易于学习操作;即时反馈和按句点评;适合自主训练;便于教师教学和研究(杨晓琼,戴运财,2015)。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批改网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探索e学习环境中如何开展英语自主写作教学,以及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和写作能力的影响。

2. 理论基础

2.1过程写作理论

过程写作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该理论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将写作视作一种意义协商的活动,一个可具体操作的过程,强调写作表达、创作过程以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Walshe(1979:54)认为“写作教学最好不谈‘好的作文,而只谈‘好的修改,即通过润色和修改成功表达自己的思想”,换言之,写作者需要在构思、撰写、反馈、修改等循环认知过程中进行写作。与成果教学法相比,过程写作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其写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过交互、共享、协商完成写做任务,由一次性成稿转变为反复修改成稿,由单向反馈转变为多向反馈,在多向互动和主体参与中进行写作建构。

2.2 产出导向理论

产出导向理论(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由文秋芳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创建。POA理论针对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现象,主张通过产出任务激发学生动力,同时给予适当的可选择性材料,最后通过产出任务实现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POA体系提倡语言输入性和产出密切相连的学用一体说,教学阶段涵盖三个阶段: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评价(assessing), 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每个单元教学都是这三个阶段的若干循环(文秋芳,2017:351)。

2.3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由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动前对自身執行能力的信念、判断和主体自我感受。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人们对活动和情景的选择、采取的行动以及面临逆境所坚持的时间。自我效能感越强,努力越积极。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主体因素对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者需要从学习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平衡好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优化教学。

3. 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尝试在e学习环境中,建立基于批改网的高中英语自主写作模式,并验证该模式能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能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

3.2研究对象

笔者在自己教授的两个高二平行班展开了一个学期的调查和研究,每班55人,男女生比例相近,根据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成绩,两个班级的总分及写作单项成绩无显著差异。A班为控制班,B班为实验班,两班作文内容和次数相同,A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人工一次性批改,B班则在线提交,进行多次修改和提交。为确保研究的效度,笔者未告知学生所参与的研究。

3.3 e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写作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批改网平台布置写作任务,并对写作要求进行个性化的设置,获取作业号,学生登录后根据作业号进入作业页面。作业提交后,平台会按句进行反馈,提供得分、指出错误、推荐用法。同时,平台还拥有共评和互评功能,学生互相合作,对同一篇典型文章进行打分,并且进行同伴互评,找出优劣。教师抽阅点评,为学生提供指导和释疑,学生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改提交,直至形成最终稿。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推送的方式,将优秀的习作展示在个人网站上,为下一次作业推送做好准备。下图为e环境下的自主写作模式,构成尊重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循环。

  3.4研究方法和工具

针对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了前后测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和SPSS软件作为研究方法和工具。为验证e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自主写作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研究者将A、B两班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的写作成绩作为前测数据,一学期后的调研测试写作成绩视作后测数据,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两班学生成绩的差异性。

根据期末写作成绩,研究者在15分以下,15-18分,19—20分三个分数段中随机选取5人,分三次进行访谈。访谈问题包括:①e学习环境对你写作的帮助大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②e学习环境如何影响你的学习自主性?请举例说明。③你觉得e学习环境,如批改网平台,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4. 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e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写作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程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4.1写作成绩分析

学生的写作得分是衡量e环境下自主写作教学模式的影响的重要参数,笔者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检测,运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1所示,A、B两班的前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而一个学期的实验之后,两者写作成绩均有提高,但B班平均分高出A班2.3分,提高幅度大于A班,两班的写作成绩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值<0.05)。

为了进一步验证结果,研究者分别对A、B两班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A班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相比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明显提高。而B班的写作成绩和学期初相比,产生显著性差异(P值<0.05),学生写作能力有效提升,证实e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2访谈结果分析

在接受访谈的15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认为e学习环境,如批改网,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帮助,占到受访同学的80%,另3名认为批改网用处不大的同学期末作文得分分别为12、12和16分。在“e学习环境对个人英语学习方式的影响”一问中,学生普遍认为批改网平台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成就感得以增强,并举出了许多鲜活的实例。最后,访谈者对批改网的功能和服务提升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

(1)有效降低过高的语言学习焦虑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学习者的低焦虑和课堂的低焦虑更能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加拿大学者Mac Intyre & Gardner(1989)等人发现外语焦虑与外语表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学习者失败的学习经历会导致对学习的负面期望,焦虑程度会上升。批改网提供的e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过高的学习焦虑,正如L同学所言:“e学习环境中,我可以自由地书写并修订写作,不用担心在同学面前丢面子”。e学习环境中为学习者创立了相对独立的空间,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以得到即时反馈和点评,起到鼓励和支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了过高的学习焦虑。

(2)增強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认为批改网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受访者一直认为:e学习环境能够增强学习动机,学习趋向于更加自主。在批改网平台,学生可以无限次提交作文修改,不断尝试,提高得分,清晰的目标和充实的成就感驱动着学生主动执行学习任务,同时根据e学习环境和教师的点评,不断调整节奏,推进学习的纵深发展。S同学反馈道:“批改网平台上的写作有点像通关游戏,语言越是准确和地道,得到的分数越高,每次都有磨肩擦掌的感觉。”L同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以前英语练习的写作部分都空着,现在积极性挺高的,而且对写作的越来越有感觉了。”

(3)e学习环境下教师的地位依然重要

访谈中,学生认为虽然e学习环境有着诸多的便利,但教师的线上点评让他们感到更为亲切,渴望多得到教师的个性化点评。同时,15名受访者中有11人认为,在教师的监管和指导下,e学习环境方能最大化发挥其优势。M同学说:“批改网是个有力的辅助工具,但无法取代教师的课堂指导,教师的课堂组织让我们学习更加聚焦。”大数据时代的e学习环境是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或缺。

(4)e学习平台需要与时俱进

在询问改进批改网服务时,学生们希望得到更多与江苏省英语教材配套的读写资源,同时针对目前的江苏高考题型提供练习,这是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所关注的。同时,有学生提出是否可以开放学生作文互看功能,便于自己借鉴。另外,批改网对句子的点评很到位,但能否开发其语篇结构及逻辑方面的数据支持。

5. 结论与启示

本次实证研究证实基于批改网的e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习的自主,增强自我效能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跨时空的语言学习机会和使用机会,促进了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助于教师实践中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5.1 教师的教学方式

e学习环境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以批改网平台为例,即时的语言反馈和丰富的语料库方便及时、省时省力,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蒋京丽(2016)认为信息素养是英语教师核心专业素养的重要部分,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个方面。e学习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紧扣信息化脉搏,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如何在e学习环境中建构英语课堂,有效地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并将其作为常规课堂的有效补充,是值得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

5.2学生的学习方式

e学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撑,传统的写作课堂仅限于教师和全体学生的互动,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个别指导无法得到切实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受到了限制。e学习环境下教与学的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学习资源多元化,学生的选择自由达到较高的程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有效培养其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借助e学习平台,通过特殊指向性教学任务的执行,优化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塑造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学习方式。

5.3 课程的网络开发

如何在e学习环境中因地制宜地开发地方或校本课程,借助于e学习环境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使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度融合。以写作课程为例,可以在尝试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整理典型性阅读文本,针对文本设计基于文本写作任务, e学习平台提供微视频指导和在线批改,基于平台进行写作竞赛,师生共同选出优秀写作范例。

有条件所限,本研究有待完善,但值得肯定的是e学习平台的有机融入,有助于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信息: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e学习环境下城市高中生英语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立项编号:D/2013/02/436)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勇,高级教师,扬州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主要从事二语习得与高中学英语教学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效能写作能力环境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环境清洁工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漫观环境
教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