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行散文为载体融合德育的高中英语阅读课

2019-12-24 09:02翁天虹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诗歌德育文本

翁天虹

1. 设计背景

流行文学反映当下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利用流行文学进行英语阅读课的材料,能较大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作为国家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除了在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四个要素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更要完成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

2. 设计分析

2.1教学材料分析

本课例的教学材料选用我国著名作家杨航的散文《盼头》的英译版Something to Look Forward to,文章用时间的线性发展框架讲述了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抱有的不同期盼。文本在思想方面,传递关于希望、期盼、梦想的主题,这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极具意义。呼吁学生要在精神层面、知识层面和品德层面有期盼、有行动,不断优化自我,倡导学生责任心的树立。

2.2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星级高中的高三学生,在语言能力上,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在阅读能力上,也掌握了一定的策略技能。因为上课老师是该班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比较熟悉,了解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他们需要开放性的话题进行自我分析和梳理,调整对个人的目标定位和期许评价,形成初步客观的生涯规划。

2.3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对阅读教学材料和授课对象的客观分析,遵循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这节阅读教学课从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体设计:1)、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正确理解语篇信息;2)、学生能够用同义词、近义词对文本信息进行改写,扩大语词积累;3)、学生能用话题语词及句式,表达个人期盼,感悟人生追求的精神化发展;4)、学生能积极思维,从自身实际出发,思考成长方向,形成初步成长规划。

2.4教学设计分析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价值,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及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这节课根据“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大步采用了“激读——思读——创读”的设计思路,通过以下几个具体教学步骤完成。1)头脑风暴。教师用一张小草在石缝间求得生存的图片作为导入,要求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实现读前激趣和语言铺垫。2)快速略读。学生通过略读,了解全文大意,并定位要求进一步思考和处理的重点。3)精读深思。考虑到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设计,学生需要在对文本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如对代词等小词、一词多义词、同义改写等进行分析和训练。4)诗歌创作。利用最后一段短诗,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作有关于希望、生活、未来、规划的英文小诗,升华文本主题,渗透德育教育。5)成果展示。教师组织学生以3-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励志英语诗歌创作,设计诗歌海报。

3.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before reading)

以头脑风暴作为读前活动,基于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热情,创设活跃课堂氛围。

T: Guys,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adjectives do you have in mind to describe both the rock and the grass?

Ss: stone: tough, unbreakable, undefeatable, hard, heavy...;

grass: soft, delicate, vulnerable, fragile...

T: What qualities does the grass possess so that it can beat the undefeatable hard?

rock?

Ss: Perseverance, courage, determination, curiosity, persistence...

T: What makes one keep on despite repetitive failure, in your opinion?

Ss: Hope, maybe.

【设计意图】

通過描述性问题→概括性问题→提取式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热情参与,创造和谐师生关系。自由讨论的方式引出希望(HOPE)一词,奠定本课的德育思想基调,成功进入文本阅读和分析,也为后面的总结做铺垫。

Step 2: Brief understanding (while-reading I)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快速扫读,获取目标信息。

Q1: The passage is developed in order of             .

Q2: The last paragraph takes the form of             .

(Answer 1: time; Answer 2: a poem)

【设计意图】

阅读课,顾名思义,读是基础,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方式。带领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明确的任务意识,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同时,技巧的点拨、策略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主题句和关键词,巩固阅读技巧,学会归纳和概括,从而在宏观上把握住文章的结构,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Step 3: Detailed reading (while-reading II)

学生精读文本内容,完成教师设计的阅读理解任务单。

List the things the writer looks forward to as an adult

1.

2.

3. ...

【设计意图】

文章从第二段开始即是英语教学和德育教育无痕对接交融的演绎场。第二段最后一句的同义转换训练、第三段最后一句的利用语境猜测词义、从整體架构上确定文章最佳标题,这些教学任务的设计都是为了训练和巩固高三学生的阅读策略,同时也向学生强调了个人成长路上责无旁贷的责任意识,强调了梦想的重要意义。

Step 4: Poem appreciation (while-reading III)

教师以诗歌的格式在PPT上呈现最后一段,通过充满感情的配乐诗朗读,使学生感受永远流行的诗歌的美与魅。

【设计意图】

诗歌是生活和自我成长的提炼和升华,体现自我人生价值,体现最真实的情感世界。文章最后一段的设计将常规段落以诗歌方式呈现:

Deprived of moisture content,

soil turns into desert.

Deprived of hope,

what is there left to a person?

A small hope sustains a person for a day,

a great one for a lifetime.

We cant do without something to look forward to.

学生以小组为协作单位,以希望作为创作主题,进行诗歌的仿写与创作,体现本节课的主旋律与德育精神。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规定主题的诗歌创作要求能推动学生对进取、坚持和尽责进行更为自我和成熟全面的思考。

Step 5: Presentation (after-reading II)

Its your turn to present what you have accomplished. I walked around the classroom just now and I have to say all of you have done amazingly. Now I need one group to come forward and read their work for us. And the rest of you will comment on what they have created afterwards.

学生主动上台在班内进行诗歌的展示和朗诵,完成后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这一节阅读教学课的一种创新总结,亦是文本主体的再升华,能让学生从教育受体转换成教育主体,获得发自内心的道德诉求。通过文字的力量,表达坚强品格的生长,坚强品格的突破,坚强品格的保障,坚强品格培养的终极目标。

4. 教学反思

4.1流行文体,创设阅读空间

以这一流行文体的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英语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迎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曲线,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心理支持和道德提升;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4.2阅读路径,实现德育落地

本节课课前播放美国女歌手Kelly Clarkson的What doesnt kill you,以“坚韧小草冲出岩石”图片作为导入,引导学生顺着“希望能够创造奇迹”的思路进行思考,通过略读、查读和精读的方式,由整体理解到具体策略、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任务的设计,挖掘文本理解的突破口,启发学生深入讨论和思考。诗歌创作环节通过规定主题,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开放式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实现抽象的德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达成德育目标在诗歌创意活动中的落地。

4.3学生中心,体验创作成就

本课的设计思路围绕学生这个核心主体,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展开。问题设计始终回归两个目标——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德育意义。活动中的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同时又关照课堂的整体性,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说单词开始,有梯度地利用文本使学生通过信息查找和信息表达锻炼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小组协作进行诗歌创作则是为学生搭建了思维碰撞的平台,朗诵诗歌分享成果则让学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创作的成就。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

猜你喜欢
诗歌德育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