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2019-12-25 05:02朱文娟
物流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供应链案例物流

朱文娟

(福州理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

1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强调供应链条中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制造、分销直到消费者手中各节点企业的资源整合、协调与共享,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及用户满意度、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客户。

随着教育部推动向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型,许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侧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研究发现[1],我国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能从事配送、仓储和运输等操作性能力强、具有提高用户满意度和降低物流成本的高级物流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而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社会物流人才需求的关键课程。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精髓、理论和方法,做到学以运用,是教师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目前不少学者[2-9]对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有所研究,大多数是单独从某个方面进行讨论,如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也有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有一定启发性研究,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基于此,结合该课程多年的教学经历和心得体会,分析现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 供应链管理课程特点

2.1 知识面广、内容多、学习难度大

供应链管理课程范围广,涵盖供应链条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用户,包含各节点企业或环节中的仓储、采购、生产、运输、信息系统、配送、协同管理等内容,是集合技术、管理与方法于一体,涉及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工程、技术科学等课程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供应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供应链的构建、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采购管理、库存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绩效评价、业务流程再造等知识,内容多,且需要学生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在48左右的课时内,教师不可能全面细致的讲解,因此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有点大。

2.2 理论与实践性强

供应链管理课程所涉及到的原理和方法众多,且这些方法理论在实践应用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该门课程理论性强,如快速反应和有效顾客响应方法的运用;供应链合作伙伴或供应商的选择中,评价指标的构建以及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中的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库存控制中的各种如VMI、JMI、EOQ等各种方法的运用;业务流程的再造等,这些理论方法在实践中都得到了检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3 现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1 重理论、轻实践

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性,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少院校更加强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往往缺乏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缺少实践经历,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是刚出校门又进入另一个校门,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强;二是教材的适用性差,侧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研究成果;三是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的缺失以及相应软硬件教学设施的受限,导致平时的教学和考核只能侧重理论知识。这种种原因及各种教学设施设备的局限性,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不利于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

3.2 教学手段过于简单

虽然现行高校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式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上。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沿袭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一直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且对很多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案例教学,本意是了解和掌握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是如何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甚者学生参与的兴趣下降,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书本上的案例过于简单、过时;二是从网上收集到的案例,大都重复雷同,而且不少案例在之前的专业课程讲解过,不够新颖;三是能够找到比较全面的已知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前因后果的案例很少,需要教师在此方面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但不少教师反映,上课的课程门数多、教学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设计。再加上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导致不少教师忽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视觉上的效果,但是在讲授知识时还是传统上的填鸭式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甚微。

3.3 教材适用性差,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书籍相对较多,但各出版社的教材内容相差无几,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而相关的实践技能操作方面相对较少,这对培养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来说,实用性差的教材不利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尤其是对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教材的编写缺乏研究性成果,大多是纸上谈兵,无实际企业运用作为支撑,大多参考其他书籍,内容照搬无创新,且教材各章节之间的连贯性弱,和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重复性多。同时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远落后于物流业发展速度,缺少一些现阶段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尤其是一些案例还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教材的不适用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滞后,再加上有些院校因利益关系在教材的选择上缺少权威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3.4 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供应链管理课程考核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核法,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利于培养应用技术型物流人才。虽然现阶段不少高校课程期末总评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但实践及解决和分析问题方面能力的考核比较少。在闭卷考试过程中,主要考核理论知识,这就导致有些学生考前临时抱拂脚、突击一下,就能应付,很难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这种靠死记硬背的考核方式严重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对那些实践操作能力强但不擅长记忆的同学来说又有点不公平。而且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内容涉及范围广的课程,仅仅通过这2个小时的考试是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考核的结果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够全面。

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策略

4.1 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

教材的选用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首先,针对现行教材适用性差,以及教学内容的滞后性,要求对《供应链管理》教材改革。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技能要求等方面,突出学生理论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咨询物流专家及企业物流人士的意见,同时做到教材的更新与时俱进。其次,在理论教学内容上,由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因此理论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水平和自身知识需求合理选取。最后,在实践教学内容环节上,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易入难,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教材的编著者或教师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在每一章理论课程后都设有一个实践,实践内容要和理论内容、技能要求等方面相呼应。如供应链的构建这一章,在讲解理论知识后,就要设计实践部分,可通过案例分析或网上查找资料等方法途径,让学生清楚知道在设计整个供应链时,要考虑到供应链条的战略目标与核心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产品的特点是否相匹配?并根据供应链设计的原则以及供应链的类型,设计与之匹配的供应链条,通过整个实践过程的参与,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4.2 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章节内容知识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除了最基本的理论讲授,还应穿插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实验实践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往往一个章节内容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的结合。

课堂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法能把一些难理解、枯燥的知识以图片、视频和文字的方式呈现,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案例背景问题相结合进行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问题的分析能力,又加深知识的理解。但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花更多的精力搜集比较典型的供应链管理案例,并对此案例进行精加工处理,有针对性整理、设计出相关问题,使整个案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操作应用性强角色扮演有利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印象深刻,并有助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实践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校内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和实训基地以及校外的合作企业等方式开展,通过软件实训及校内外实践,让学生了解企业是如何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岗位工作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

4.3 考核方式改革

供应链管理内容多而广,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考核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更强调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考核,需要在考核制度、考核内容等方面做出改革与调整。

在考核制度方面,可实施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期末总评要能反映学生在该课程的期初、期中到最后结课全过程的综合的表现,可由多阶段考评测验组成。闭卷考核总评可由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组成,加强对学生日常课堂的考核。开卷考核可以采用课程论文形式,学生可自主选题,独立撰写课程论文,侧重学生对理论方法的运用及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在考核内容方面,由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多而广,所以在内容设计方面要突出重点,尽量减少记忆性的知识,最好精心设计一些案例分析和主观题,而这些题目、问题能把供应链管理课程需要掌握的精髓串在一起,侧重考核学生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性,供应链管理课程有很多章节的知识点实践性强,如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编制、供应链的构建等,这些内容的完成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原理,有些还需要团队的配合与协调,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要突出实践性,重点培养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应用技术型物流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教师如何上好这门课,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精髓理论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成,它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需要教师、学者们共同不断的努力、不断地创新改革、不断地验证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供应链案例物流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