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框架理论下的高校校报育人功能
——以《武汉轻工大学报》为例

2019-12-25 12:49赵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校报轻工框架

赵玲

(武汉轻工大学宣传部,湖北武汉 430000)

1 框架理论与高校校报的运用分析

“框架”(frame) 一词最早由Bateson 提出,后来Erving Goffman 在《框架分析》一书中将“框架”改进文化社会学领域。在《框架分析》一书中,他对“框架”的定义为框架是人们用来诠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随后Gitlin 对“框架”的概念进行了发展,他指出框架就是对存在什么、发生什么和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进行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框架理论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涉及范围相对较广的理论,该理论在传播学领域的存在时间也比较短,20世纪末期才被传播学者引入。潘忠党教授表示,Erving Goffman 在《框架分析》中所提及的“社会现实建构过程”指的就是“传播过程”。“框架分析”就是关于人们建构社会现实中如何交往的一个研究领域。传播学上所用到的框架分析通常指的是对话语、议题与意义准确建构、组织并展开的方法进行研究。

许多研究表明:媒介/新闻框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大众对政府相关政策或议题的看法[1]。因此,不同的社会行动者都希望能通过参与社会事件或问题的定义和意义竞逐的过程[2]。

从本质上来讲,高校校报也是大众传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面对的群体是高校教师与学生,甚至还包括学生家长和校友。根据上述框架理论来看,高校校报侧重于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构建框架,潜移默化地培养这些受众形成某种“主观现实”。

一般来讲,高校校报会分为4 个版块:1 版是重大重要新闻,其内容通常是与学校相关的党政、科研等相关的大型活动消息;2 版通常报道与学校相关的综合性事件,如教学、科研方面的信息;3 版通常是校园生活,主要围绕学生展开,多是与学生相关的政策通知与活动宣传报道;4 版通常是副刊版,主要是文艺与理论信息。

2 高校校报在党建育人工作中的特征

2.1 在思想文化的传播上具有引导性

校报是校园媒体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媒介形态,不管舆论格局怎么变,校报承载着校园的原创内容、思想品质和理性力量,其独特的价值不可替代。高校校报理应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如在教研一线中涌现出的教学名师、科研达人、师德标兵,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优秀学子,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学霸宿舍集体考上研究生等,都可以大力宣传报道,用主旋律、正能量化解校园建设中出现的不良思想情绪苗头,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

例如,对创新创业设置了《就业创业》专版,校报开辟了见微知著、轻工大时评、“品读经典、启迪人生”“争做新时代雷锋传人”“十大杰出青年学生”“优秀学生标兵”“2018 师德先进个人”等专栏,还重点推出了慷慨助学的李庆龙教授夫妇、坚持助学70年的梁声誉老师、携手赴法读博的学霸情侣廖伟江甜等师生典型人物等专刊专栏。

2.2 在舆论导向上具有权威性

无论什么时间,高校校报都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和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众舆论进行正向调节。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能够积极有效的促进党的教育事业顺利开展。

以2018年为例,《武汉轻工大学报》刊登了大量与党政教育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相关的文章,例如,《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思想》,《校党委书记谭晓明为中层以上干部讲党课》,《我校举行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讲会》等相关内容。

3 发挥高校校报框架理论功能,实现办报育人

3.1 通过框架理论,整合信息量,推动校园新闻媒体融合发展

高校校报是面向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大众媒体,能够利用培养理论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并提升其综合素质。高校校报吸引教师和学生关注的方式主要是加强对与学校全体师生息息相关的事情的宣传力度,如国庆、校庆、教师节等,另外,高校校报还可以从师生之中挑选优秀代表,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量宣传。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也能够激励教师与学生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

除此之外,高校校报还可以成为与时俱进,发展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校报,从而能够更加贴近当代教师与学生生活,更好地实现校报的育人功能。《武汉轻工大学报》将网媒、纸媒、声媒3 种媒体联合起来,加强校媒体的作用,整合各方媒体的资源。以2018年全国粮食科技周武汉会场活动,校运动会、校大型招聘会等大型活动为抓手,组织校新闻中心,完成《全国首个涉硒院士专家工作站(筹)落户我校》,《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我校成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同时还有《第36 届运动会活力四射》,《“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轻工大专场启动》等新闻采访报道,大力推动纸质媒体与新兴媒体报网融合发展。

3.2 通过框架理论,弘扬正能量,助力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高校校报可以将许多重大且深奥的研究成果通过校报记者及编辑人员的新闻采写和编排,结合对相关人物的采访,以一种简单明了、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给教师和学生,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高校校报内容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校报的关注度。举个例子来说,高校校报可以从就业和考研两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方面入手,编写切实有用的信息,为学生日后的良好发展提供推动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以2018年为例,《武汉轻工大学报》先后进行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宣传;在学生版面增设“见微知著”“十大优秀学子”等专题,同时根据时间节点策划专版,并对大学生暑假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等活动进行报道。特别是经由框架理论,校报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师生的印象,弘扬了正能量,助力了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猜你喜欢
校报轻工框架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借助校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20年的校报情缘
2018年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进口情况
2018年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出口情况
2017年1~1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出口情况
2017年1~1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进口情况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