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途径探究

2019-12-25 12:49赵昂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特色

赵昂

(工人日报社,北京 100718)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新媒体传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海量的资源,基于新媒体传播,文化的发展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的传播与输出,而文化的传播也是国家形象和国家力量的显示。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特色的文化,在目前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下,少数民族利用新媒体环境进行文化传播能够扩展传播的形式和力量,继而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国家发展。

1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璀璨的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因为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形成各有特色的民俗风土人情,也形成各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播这些各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能够增加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一些处于山区或地区偏远的少数民族,因为交通、民俗等原因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经济落后,人民素质水平较低,在媒体传播发展起来后,当地的民族文化也因为经济、地理、技术等限制受到一定的文化冲击,被同化的风险也在增长,而通过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仅能够使各方文化得到有效地交流,也能提高少数民族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知识水平,当地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也在增强。在书刊、报纸等大众媒介产生后,少数民族与外界的交流也逐渐频繁起来,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也增多,经济水平逐步提升,继而扩展文化传播的渠道,发展更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有利于构建清晰的民族形象,文化本就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民族形象的关键性部分,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能够增加其他民族对本民族的真正认识程度,继而构建更为清晰的民族形象。而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起来后,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更多的传播途径,视频、音乐等都可以向外界传达少数民族内部的精彩文化,也利于大众更真切的认识少数民族[1]。

2 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优势和缺陷

2.1 优势

2.1.1 新媒体环境扩大文化传播的空间

新媒体具有瞬时性和广泛性,这会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时会在最短时间内在世界上所有角落都被知晓,继而吸引人们了解。纵观历史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都比较狭窄,大都被限定在族内或是周边地区,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可能都来源于道听途说或是传说,真实性有待考量。而新媒体技术发展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为更多人所知晓。新媒体同时也扩大着少数民族的传播空间,使少数民族的文化在更广阔的地域内传播,对外交流机会增加,也使得少数民族在交流过程中更加重视自身文化,促进着文化的融合。

2.1.2 使传播途径更加多样

新媒体技术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途径更加多样,不仅能够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能利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等进行传播,传播载体本身也得到一次技术性的变革。当前,社会更多是应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前者的丰富内容与后者的精湛技术同时促进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这融合的成果直接使得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受益者,在新媒体上传播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内容。在以往,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如《红河谷》《康定情歌》《刘三姐》《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木府风云》《茶马古道》《成吉思汗》等,这些电影电视剧传播甚广,盛名远扬海外,为世界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提供更多事实依据。但这些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成本和时间要求都比较高,不能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而在新媒体出现后,各种小成本电影出现,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途径,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新媒体传播。

2.1.3 促进着文化间的交流发展

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也改变着传播方式,新媒体的双向性被凸显。以往,相对主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几近边缘化,这是因为主流文化掌握话语权,其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主流文化的角度去解读少数民族文化,存在一些偏颇性,使少数民族文化被边缘化。而新媒体发展后,少数民族文化也可以成为传播者,能够以少数民族自身原本的文化角度传播本民族文化,真实性也更高,与主流文化间也逐渐形成平等的传播关系,促进着文化间的交流发展。同时,也通过新媒体的双向性提高着信息间的交流互动性,接受者可以直接通过新媒体对接收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反馈,如影评、乐评等,也提高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2-3]。

2.2 缺陷

2.2.1 现代技术应用不足

虽然新媒体环境广泛应用互联网,具有高效和普遍的特点,但少数民族因为经济因素、地理因素和风俗习惯等影响,对文化传播的认识程度较低,应用的文化传播渠道也比较单一落后,基本上还是应用报纸、图书、期刊等形式传播,一部分应用电台节目和电影宣传,传播效果较弱,这也是数字鸿沟问题,会使少数民族地区和主流文化地区的文化传播差距变大。而且,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资源也比较少,基础设施和媒介机构都比较少,无法达到新媒体传播的要求;对个人而言,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各种因素限制,像是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都不会选择使用新媒体。

2.2.2 品牌意识不强

虽然少数民族文化都有其各自的文化特色,但因为各民族文化和思想意识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并没有创建本身的文化品牌意识,使得传播出的少数民族文化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特色。而在现今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们面对信息资源爆炸的情况,会主动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文化产品,少数民族文化因为缺少本身特色很容易与人们的喜好产生偏差。

2.2.3 缺乏创新

所有的文化中,不论是什么形式,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均有其当地的地域特色,这些文化需要在时代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文化有效地传承发展。而目前,因为受到快餐文化误导,许多少数民族在传播文化时缺乏创意和文化积淀,文化产品创新度很低,也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在后续发展中动力不足[4]。

2.2.4 娱乐化和碎片化的传播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

进入新时期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规划多是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在宣传旅游时常常会借助新媒体方式,这也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多带有商业性,有一定功利性,原本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质,文化内涵被降低,而一些娱乐化的传播方式也会扭曲原本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因为商业化、娱乐化的传播方式,也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时添加很多吸引眼球的外部因素,虽然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同时会降低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途径

3.1 丰富文化传播形式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不能被传统媒体形式束缚,要充分结合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在文化传播的接受者和传播者间形成有效互动,比如,可在传播过程中利用不同的官方平台和网络直播形式,内容可以包括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舞、节日庆祝等,提高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继而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3.2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少数民族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作为技术基础,应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手机APP 等,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公布在各大新媒体传播营销平台,扩大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交互、多元和开放的特点,塑造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3.3 提高人民和文化传播内容的创新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一定要发掘出其不同的文化内容,融合各项文化产品,也能提升当地的文化发展潜力和动力。比如,将少数民族当地的服装和饮食与当地的旅游业服务业结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网站平台上积极宣传。并且可以在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动上创新内容,在网络平台上和受众互动,激发人们的兴趣。同时也要提高当地文化传播者的专业素养,并规范当地的文化产业链和传播机制,以真实、有趣的内容吸引受众,也不可与商业经济过度捆绑[5-6]。

4 结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已确认的56 个民族和未知的一些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本地特色民族文化,而随着经济文化发展,各民族的文化都需要在新媒体中传播以寻求更好的发展。该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优势和缺陷,并提出未来少数民族文化未来的发展途径,为日后的文化传播提供一定依据。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