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的诊析与管理模式研究

2019-12-25 12:49寿云蕾徐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微时代舆情育人

寿云蕾,徐达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1 “微时代”下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产生的背景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1]。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互联网影响下的新型传播媒介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播、社会交往、消费娱乐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新特点。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兼具“大众”与“迷你”、互动具有双向性、传播具有及时性的新时代——“微时代”[2]。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主动的根据现代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和需求,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育人工作,建设一个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即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网络教育空间,通过网络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从深层次来分析,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新媒体平台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阵地至关重要,如果“我方”不去占据,就会被西方敌对势占据,其后果就是西方敌对势力将“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西方民主自由等错误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渗透、引导、灌输给高校青年,甚至达到颠覆政权的目的。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自身的“免疫力”已迫在眉捷。

2 “微时代”下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的诊析

大部分的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仅局限于教师授课层面上,在这个“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育人的方式必将转变为基于网络的育人系统。网络育人能够突破空间限制,在教学手段的创新和管理、资源共享更新、信息获取、交互性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高效迅速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通过调研,结合最新党政时事以及相关精神讲话编辑专栏文章,提升读者思想来达到育人效果的案例,均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和图片相结合来表现主题观点,从而达到育人目的。阅读量较高、排名较靠前的育人平台不仅具有其他平台所有的基本特点,还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了解读者的内心与需求,增强互动性,这才是真正发挥其优势所在关键。

从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产生且有着良好的口碑的情况来看,新媒体网络育人必将成为未来一大教育新模式,使教育者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育人体系当中,因循“从关注到认可,从认可到认同”的思维逻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学生。从几类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中,其优势中不仅表现在“微时代”下技术的更新与教育模式的创新上,还表现在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教育方面的特征和需求上。

为充分了解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存在的显性问题,课题组也进行充分调研,经过调研数据分析与访谈资料整理,分析概括主要问题如下。

2.1 平台定位错位,管理理念较为封闭,总体亲和力欠佳

通过调查显示,学生认为非官方的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在内容亲和力(54.49%)、双向互动(44.88%)和功能服务(42.25%)等方面较学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有很大优势。当前,在已开通官方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的高校中,主管平台主体为宣传部门、院办和学生办等。基于这种管理背景和管理团队,在平台管理初期会偏向于谨慎、保守,传统宣传工作的理念与方式方法会被移植到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中来,领导和上级的主观理念与决策在平台的运营中会占较大作用,“想当然‘学生也会喜欢’”的主观判断依然存在,以生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认识还不到位。

2.2 功能使用单一,在交互性、服务性、智能化方面体现不足

在“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在学习生活方面对学生是否有较大帮助”这一点上,只有11.15%的学生表示基本可以达到信息的需要。当前大部分平台功能上主要集中在官方信息的推送,而针对微信小程序和附加功能开发与使用尚属起步探索阶段,围绕高校青年所需与关注的专业学习引导、后勤服务信息化、学生活动预约、教学课程选择、线上反馈问题等功能模块的开发亟须介入与提升,平台的综合功能与服务性才是提升平台吸引力的有力武器。

2.3 内容呈现重报道轻青年元素,对青年群体的“脉搏”把握不准

在关于“学生最喜欢的平台内容”调查显示,美食、摄影、旅游类(63.10%)、专业相关类(46.06%)排名最前,而这些内容在平台上呈现的总体不足,平台管理方喜爱推送的时政新闻(39.26%)和学校新闻(28.74%)对于学生吸引力较弱。另外,在推送的呈现与表现方式上过于单一、乏味,缺少新意,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程度偏低;话语体系上居高临下的权威主义、教条主义、主观主义色彩浓重、语言缺乏平等、色彩、共鸣和对当下青年话语体系的理解与接纳;内容的选择上视野不够开阔、固话思维严重,不想了解或根本不了解青年学生的现实关注热点与需求。

2.4 构建之初缺乏顶层设计,后续管理与监督制度与机制缺失

高校各级组织在新媒体发展的热潮中,纷纷申请开通各种平台,但平台的顶层设计、发展定位、管理团队的配备、内容的甄选、日常监管方面往往缺乏统一的思考与管理,诸如平台更新不及时形成“僵尸平台”、内容原创性偏少主要靠转发而形成“流水账式平台”、管理团队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与专业素养不高、平台管理审核把关不严而引发网络舆情事件等问题屡见不鲜。

因此,高校各类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只有运用互联网思维去匹配大学生实际需求,创新传播方式,将供给侧改革生动实践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提高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的发声效果与辐射作用。

3 “微时代”下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的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

“微时代”下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如何实现对“颜色革命”所蕴含的不良思潮进行有效抵御,解决途径就是务必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具体来说,从以下5 个方面来进行提质升级。

3.1 注重顶层设计,明确构建原则和流程体系

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作为宣传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清晰的定位、专业的团队、严格的管理是正常运行的基础[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台创立之初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平台构建原则和流程体系更是“重中之重”。同时,平台的构建也要结合所在组织的功能定位、运作职能、服务受众的切实需求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与活力,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构建中还应注重把握以下共性原则:形式创新,内容审核;构建团队,强化管理;贴近学生,加强互动;推送有序,积累规律。

3.2 注重平台分级,明确分级体系和功能定位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促进平台良性发展的基石。在体系构建中要注重把握分级构建、各有侧重、相互联动、内部统一的原则,形成校级平台(学校官方、学校后勤、思政等相关职能部门、校级层面学生组织等)、院级平台(二级学院官方、各学科系、学生办、团学组织、其他功能性微信公众平台等)、其他非官方组织自建型平台(学生社团协会、班集体平台等)多级平台协同推进的模式。

“层级”立则“方阵”出,对多级平台的构建和有效管理可立体式地增强高校“主流价值影响力”的传播。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方阵的构建既要“步调一致”也要“自由发挥”,平台方阵是一个整体,既要能够迈得动步子,也要平稳推进。每个平台有其特定的功能与职责,哪怕是班集体平台这种“细胞”,也有其特定领域的特定影响力。在定位与界限清晰的前提下,鼓励各平台“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扩大新媒体方阵在高校青年师生中的影响力。这种整体构建设计的形式,也有助于学校在整体管理中运筹帷幄、有的放矢,在紧急情况下统一指挥、统一发声、相互呼应。

3.3 注重内容审核,构建报备机制和审核机制

分级体系内的多级平台,管理与运营团队都应向分管舆情工作的宣传部门等报备,并详细提供平台定位、推送内容分类及平台运营第一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信息等内容。各二级学院与职能部门对直接开设或分管师生所开通的公共平台具有指导、审查、管理、监督的职责。

校、院两级平台日常信息审核与推送由本级主管部门把关,重点核查推送内容的规范性、实效性与真实性,把握好“有型界限”与“无型界限”的尺度。非官方平台建设要以“主流意识形态”舆论为主导,做到既不远离核心,又不脱离师生,成为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同时,学校主管舆情的职能部门也要定期举办相关舆情和新媒体业务培训,制定完善考核、监督和激励表彰机制,形成工作导向。

3.4 注重组织保障,构建监管机制和监测团队

组织保障上,可以在校党委宣传部的构架下成立新媒体舆情信息收集处理中心,主要起到舆情信息的收集和紧急舆情事件的分析处置工作,同时中心兼具新媒体管理与运营人员培训指导职能。以中心为依托,建立三级舆情信息监测员队伍和沟通联络群,以学生骨干、辅导员、中心专职人员为主体构建三级管理团队,各司其职,互为一体。

在人员的选配上将政治敏锐性强、熟悉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与技术、具有一定舆论引导力的学生骨干和辅导员作为舆情观测与信息收集员,定期对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上出现的舆情新热点、动态及紧急舆情事情进行整合上报,由专职人员研判上报分管领导审阅、决策处置,此举有助于及时了解青年舆情关注点与紧急舆情事件的快速处理。

3.5 注重拓展创新,构建服务中心和多元平台

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服务在高校的实践可以体现在利用新媒体网络育人平台构建学校文化展示平台、校友联络平台、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教学后勤服务平台等内容上。以此实现将学校的宣传、教学、服务各项基本职能与师生、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线上诉求反馈和线下落实解决的良好对接。首先,“微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哪里,工作的触角就该延伸到哪里,这是更高层次的舆情工作外延与内涵挖掘。其次,在推送内容上,增加语音、视频、H5、VR 等多样化形式,让信息的传递更为生动和直观。

4 结语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当前乃至今后长时间内,其将对高校舆情工作的传统方法与理念产生直接冲击。这就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理念重新审视舆情工作的现实需要,主动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优势,建立高校内“相互联动,内部统一”的多级平台共同发声的模式,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的传播,从而更好地服务高校舆情工作。

猜你喜欢
微时代舆情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