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探究

2019-12-25 12:49范楠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范楠楠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其文化自信程度以及其对于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认可程度。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忽视了对母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语现象,这就要求在我们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失语现象的解决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大学英语课堂对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1.1 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中的相关规定

大学英语课堂对于大学生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方面应该起到的作用已经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将其基本定位为一门基础的语言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的规定,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当注重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尽量做到深化思想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必须同时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大学公共英语占用了比较多的课时,且学生学习的时间持续性比较长。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基本国情在英语课程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将这些新接触到的信息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比较,文化排斥、文化相融、文化比较等方面的心里自然就会产生。因此,大学课堂首当其冲的应该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对中国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的阵地,在认识外部世界的同时对中国特色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民族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清楚地区分和认识,了解各国的特色和不同的发展道路。

1.2 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文化判断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必然性,这是由语言学习的特殊性造成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和人类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学习必须要依托于特定的文化内涵来作为语言的载体。思想和语言都只是现实生活的体现,不可能独立存在。语言是特定民族思维方式的必然反映,特定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其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意识形态的属性通过语言才能够反映出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会同时对中国的大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文化冲突、文化判断和文化接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语言文化传授的同时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倾向。因此,社会主义大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被赋予了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树立世界眼光、了解西方文明、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重要使命。

1.3 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

由于受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影响,大学英语课程在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取向影响之下必然会同时具备文化教育的作用。除了通过在课外进行亲身体验的实践方式以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更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灌输和引导。教材承载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包括英语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完成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过程,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特色意识形态、文化色彩和价值取向都蕴含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知识筛选、构建、呈现和评价中。在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中,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倾向也必然会依附着教师传授知识的重构和呈现等得以传递。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当以对蕴含在中华文化教育资源和内容中的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和梳理,以语言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和逻辑体系为基础通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走向和发展脉络进行清晰地阐述并且与其他国家的历史进行对比,文化对比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进行清晰地阐述、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精髓和鲜明特色进行阐释,通过对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进行借鉴和吸收并且以此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得以实现作为重要目标。

2 将中国文化导入大学课堂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1 教学内容中没能呈现出足够的中国文化

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文化失衡现象在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往往占据着更加突出的地位,而中国文化的地位则相对比较弱势。从具体的表现来看,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对于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契合性往往强调的比较多,反应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价值观等内容在教学内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编写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因而忽视了对中国文化内容进行反应的素材内容。英语教师通常习惯于在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中对外国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用英语进行表达,没有对中国文化导入教学内容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误以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随着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中国文化开始更加频繁和深入地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在确定英语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导入中国文化给予更多的关注,将教会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只有通过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本国的文化优越性,懂得用英语对自己的文化进行表达,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

2.2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教学语言表达中非常明显

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教会学生运用英语即是目的也是方法。学术的理性话语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对英语本身所携带的社会文化基因起到很好的遮蔽效果。英语课堂教学对于英语表达中所携带的社会文化往往不够重视,只关注与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长期对中国文化的导入进行忽视,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失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2.3 将中国文化导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较适合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生学”以及“教”与“学”的协调和统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的意义,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风格等工具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教学内容和价值判断等体现思想深度的考量忽视比较严重,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文性。

3 对文化自信培养和语言学习的契合给予高度重视

3.1 将中国文化元素引入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材建设中

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提高我国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相适应,因此英语教学要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教材的编写中要对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和表达进行重视,英语教材中应该编入能够体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反映中国文化精髓、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体现中国发展变化成果的内容,将中国的故事用英语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构建和转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特性要进行深刻认知和重点把握,在对英语的工具性加以重视的同时更要将其人文性摆在首位。

3.2 在教学中彰显民族自信

英语教学跨越了不同的文化,因此在带领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更要重视母语文化的积累,将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强化学生对于母语文化的自觉性和认同感。首先,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将中西文化对比教育相结合运用到每一个语言学习的环节,通过跨文化进行对比和判断的方式带领学生对各个历史文化、生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认知进行深化学习。其次,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学会对外国文化的精髓进行吸收和借鉴,对于跨文化素养进行提高,同时重视和弘扬中国文化,锻炼学生能够将中国文化用英语准确而娴熟地表达出来,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和能力向世界传播和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最后,学生应该学会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表达中国声音,强化文化自信,弘扬中国文化。

3.3 使教师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得到体现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会在日常的教学中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会同时展现出其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双重素养,对构建学生的文化素养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发挥出育人的作用,使文化教育的导向性在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平衡中能够得到突出。

3.4 关注学生的文化体验

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会受到心理特征、思想状态、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充分的环境支持和熏陶能够令第二语言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处于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受到各种外界刺激的影响,其母语文化背景和环境、学习氛围等能够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动机和愿望等主观因素产生密切的关系。外语教学的全过程都必须要对学生的文化认知和情感体验进行重点关注,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4 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作为着力点,致力于文化“失语现象”的消除,培养出跟多高质量中国特色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大学求学的遗憾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