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探究

2019-12-25 12:49秦嘉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视域思政政治

秦嘉悦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

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应当端正自己的态度,不仅要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政教育,还要立足于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以及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思政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从而投身于专业学习中,更好地回报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学习思政教育知识提供了新渠道、新模式,我们也必须积极利用好这些技术、途径,拓展思政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该文从大学生角度,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政学习成效提出了几点建议。

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1.1 迎来的机遇

1.1.1 极大地拓展了思政教育资源

以往我们接受的思政教育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书本教材,有时候教师也会拓展课外知识,如一些时政热点等,但是没有进行深入讲解,不利于思政教育的深化,许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意犹未尽的情况。而基于“互联网+思政”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极大地拓展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提前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让我们在课堂上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信息,除了课堂表现更加积极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动也更加频繁,有利于思政教育成果的提升。

1.1.2 丰富了思政教育方式方法

传统思政教育多是通过课堂、书籍以及校园活动等方式,受时间、地点、环境和人员等多种因素限制。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各高校纷纷将优秀的教育资源搬到网络上,如清华大学创建《马克思主义原理》慕课,北大和复旦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还有上海市创建的以“思政教育”为主的易班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突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种局限,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选择学习内容,进行知识重构。

1.2 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的全面覆盖以及智能设备的全面普及,让当代大学生有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如通过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APP,可以获取最新的新闻动态。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互联网上也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腐朽思想,并且经过包装后更具迷惑性。很多大学生并不具备精准的识别能力,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言论所误导,个人的价值观也开始动摇。一旦这种错误的、扭曲的价值观在大学生心里扎根,再接受思政教育就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导致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变得十分困难。例如,我们所接受的思政教育中,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受到网络中不良商家大肆宣扬的“及时行乐”类似思想的影响,通过“校园贷”等形式过度消费、相互攀比,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大学生一旦养成这种消费习惯,思政教师再进行教育就很难取得成效。

2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价值分析

2.1 有利于让大学生更加积极自愿接受思政教育

在日常学习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表现的不够积极,甚至私底下玩手机、看小说。这一方面与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不够重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思政教育模式偏重理论说教有关。互联网视域下的思政教育模式,则为大学生展示了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联系了当前发生的新闻热点,这就让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例如,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上关于“校园贷”的新闻层出不穷,一方面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另一方面是不断有大学生因为深陷校园贷而导致学业受到影响。在思政课上,教师们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是当事人的新闻采访;其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种思政教育模式,大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不仅活跃了思政课堂氛围,而且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2.2 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立德树人是当代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习总书记对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大学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在大学校园中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树立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每一名大学生必须要履行的义务。从大学生长期的成长与发展来看,将在校期间所接受到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一种行为准则,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完成好工作任务,实现人生的成长与发展。

3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特点

3.1 思政教育信息的共享性

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享教育资源提供了渠道,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新的载体,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可以主动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教育内容,在出现困惑时,我们可以在网上匿名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流、讨论,这不但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信息共享的难点,也解决了大学生害怕自己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共享,为大学生学习更多知识提供便利。

3.2 思政教育方式的灵活性

以往的思政教育,受到了教材内容、教学环境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这就让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态度。而“互联网+思政”的教育模式,则体现出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是在教育内容上,摆脱了思政教材的束缚,学生们可以接触到的思政教育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极大的拓展与延伸,学习广度极大的拓宽;其二,在教学环境上,摆脱了课堂的束缚,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环境更加灵活,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观看教学视频,有些条件较好的高校还开通了慕课(MOOC),大学生只需要利用笔记本电脑就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

3.3 思政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互联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得教学不拘泥于教课书,教育者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先进学术成果和教学经验。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与大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获取相关教育反馈,通过相对“隐蔽”的形式发布教育信息,促使学生在浏览自己需要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在不同互联网信息中,为掌握互联网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奠定基础。

3.4 思政教育实践的自由性

思政教育改革成果如何,教学质量如何,最终还要看大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往很多大学生虽然在接受思政教育时表现良好,但是在生活中还是我行我素,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体现。而互联网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则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思想成熟,要求大学生必须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可以采取“线上”参加学习,“线下”进行社会实践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随时随地的接受思政教育,然后在生活中、学习中,相互监督、相互督促,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4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4.1 大学生应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作为一名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个人思想觉悟,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新时代的新形势,进一步凸显了当代大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发自内心的认识到思政教育的价值,才能端正态度地投入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接受思政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们除了通过课本、课堂学习思政知识外,还可以在课外,用笔记本电脑、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接受思政教育。只要我们从心底里重视起来,就一定能够让思政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4.2 大学生应尝试通过多种渠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上要求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要像对待专业课那样,投入全部的精神与热情,学好、学透思想政治课中的知识。只有通过课堂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才能在接触腐朽价值观念和不良文化思潮时,自觉地提高抵制力,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还要积极拓展课堂之外的学习渠道,例如,参加校园内的一些志愿者社团,在志愿者活动中践行思政知识。通过互联网观看教育片,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4.3 既要认真学习理论,又要重视社会实践

高等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理念,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必须要贯彻到行动上。我们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前提下,还要身体力行地践行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例如,我们所学习的“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其中一条要求就是我们必须做到诚实守信。那么在对待教师与学生时,我们就要实事求是;在考试中,也要坚决杜绝作弊。只有重视社会实践,并能够在实际行动中贯彻执行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满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要求。因此,学好思政理论课,同时又能够用理论指导行动,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后必须要做到的。

5 结语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接收的信息,以及个人的思想状态,都决定了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必须要坚持创新。从大学生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内心里重视思政课,将思政教育摆在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是优于专业课的位置。然后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渠道,学好思政课,用好思政知识,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视域思政政治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