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法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形态构成》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25 12:49孙亚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方式内容

孙亚珍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2)

形态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以训练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为目标。是一种以二维图形为基础组成方式的课程,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个空间制作出立体的形态,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质感的材料对其进行表现,有利于展示更多关于空间、透视等复杂的图形表现形式和空间感。

1 主题教学法概述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大多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同时在讲课方式方面,整体较为枯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将大量知识点,统一灌输给学生,这样容易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其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久而久之,学生缺少主动的思考能力,甚至会出现对于学习的消极情绪。

针对此种情况,国家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主题教学法便是在该大环境中应运而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题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灵活转变多种教学模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引起学生主动性的目的,进而促使学生身心都能够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产生思考。比如:在艺术设计课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大量国内外先进、前卫的思想传授给学生,以学生艺术品为主题,诱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设计理念的理解。这一学习模式下,不仅可以有效开阔视野,同时在提高对艺术设计学科的主观思考能力方面,其作用价值同样突出。

2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形态构成》的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状态普遍呈现以下3 种弊端。

第一种,授课内容过于单一化,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科构成部分延展的连续性产生忽视,习惯性将其内容进行拆分,使其成为零散式的内容,会导致主题内容之间的连贯性不强。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影响线性思维的拓展,在之后的形态构成学习中,学生所感受到的系统性教学感也会随之减弱。除此之外,学生缺少对于二维图形、色彩、空间认识的感受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很难做到对艺术设计的总体把控,长时间延续此种教学方式,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种,无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塑造,在形态构成授课过程中,教师仅仅按照教学内容让学生用中规中矩的思维定律开展模拟练习,并没有采取相关的延伸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形态构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期间,学生会熟读教材中的理论框架从而加深对于艺术的理解,但是此种方式过于呆板,不利于学生设计思维的开发,难以提升其对艺术感受的灵动性和主观创造能力。

第三种,课题的归纳与专业差距较大,形态构成中的授课内容与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感不强,从而导致学生难以认识到形态构成课程中的关键性,促使学生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总体联系性,降低实践效果[1]。

3 采用主题教学法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形态构成》的教学质量

3.1 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角色的转换

教学方式的转变决定着老师角色地位发生变化,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彼此相辅相成。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方式十分关键,同时转变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想摆脱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需要教师摒弃原有的思维授课理念,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

例如,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积极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延伸对问题的多重理解,使其增强主动思考的能力。在艺术设计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针对形态构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广发言论,与教师积极探讨自身的见解。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每一个创新点,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将一些有争议的、高级的问题抛向学生,让其能够深入思考学科的核心内容,具备多种艺术思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以艺术的惯性思考方式设计作品。另外,教师还需要明确认识到课堂授课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是方法的支撑,还是一种传输知识的载体。

形态构成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对其认识的过程中,会加深学生的主观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懂得艺术的多种展现形式。教师需要透过课堂载体,引导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思维方向,教授其如何运用情感来感知艺术,体会不同的艺术文化和风格。在此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作为一个引导者,只有切实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才能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艺术设计中的形态构成仅仅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此种内容组成结构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变化,教师需要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注重对艺术知识的深入探讨,锻炼学生的思维灵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其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艺术设计《形态构成》内容上的优化

现阶段,时代的发展较为迅速,学术界对于学科的内容在不断的加深理解,知识架构也在发生变化,在目前的课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当前的教学任务,明确授课进度的基础上,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课程和理念引进到课堂中。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才能在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有用人才。

近几年,国际的发展逐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电子信息时代,对于社会环境和艺术发展方向均产生了影响。针对此种情况,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也应该随之做出转变。从实际入手,现当代的艺术作品开始朝向更加后现代的方向发展,展现的形式也开始呈现多样化,不受原先较为单一性的展现方式束缚。利用3D 打印技术、全息影像、穹幕投影等多种方式显现现当代的艺术作品,在一些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甚至会将艺术设计专业划分为一个单独的数字媒体专业,不同种类的资源以及展现形式,能够提升整体的形态构成思维方向。

在此环境的影响下,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设计思想约束,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将视觉效果进行多方面的延伸。例如,深圳大学的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已经编著了《数字色彩的构成》,是将原有的形态构成理论和色彩学相联系,将其进行数字化形式上的升级,使其艺术表现形式更具现代化。在中国美术学院的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授课过程中,均已经开始升级原有的形态构成课程,让其更加具备后现代的艺术展现形式[2]。

3.3 减少生活和理论实践的距离

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课后就忘的现象,此种状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生活距离较大。对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多种类似“工作室”或者“研究小组”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学科产生深入理解,让学科的理论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得以灵活应用。

例如,组建艺术设计工作室,将社会上的企业运作模式引入其中。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小型的公司,其中包括对设计产品的市场调研、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内容,用企业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展现自身的艺术理念。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全面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根据市场的发展动向,研究自己喜好的艺术作品。主题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便会在此阶段中有所展现。通过不断锻炼学生思维运转,创建一个内容丰富的学习和研究环境,要求学生跟随导师的引导,明确设计方向和主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成对设计的理念塑造和构思。借此,学生会逐渐加强自身的探究能力,从而完成自己的课题任务。在此模式的引导之下能够充分展现其自身的优势,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符合时代的潮流,有助于积极为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3]。

3.4 课程作业专业化

作业的布置会检验学生的听课质量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师也可以在作业中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想法,采用不同种类的引导方式,因材施教。所以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需要有创意性的设计作业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其产生较强的兴趣点,并开始不断地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需求不断搜索大量的学术资料,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教师需要将形态构成和更加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相结合,加强塑造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采用点、线、面等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但是此种方式过于呆板,不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结构形态是一门将图形艺术集成形态以冲击类形式展现的学科,主要注重于学生的平面视觉设计能力,增加多种透视、呈现形式、不同质感的材料设计作品,在让学生明确此种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利用所学创造出更加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构建美观的平面设计类图形。学生会运用自身对于空间的透视等多种技巧的应用,增强图形的多种排列组合方式,强化空间设计感、引起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上述情况,让学生设计一种视觉效果强的非流线性冲击类艺术设计作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自己喜爱的图形,并以此为图形基础,搭配一整套色调搭配方案,从而完成此类作业。

4 结语

综上所述,上述论证已经充分展现了形态构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艺术设计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透过此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艺术创意来源,感受更多的空间意识和图形变化。通过合理的教学改革,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设计潜力,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教学方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主要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