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下人工翻译前景研究

2019-12-26 05:15费乐阳周乐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料库人工互联网+

费乐阳 周乐乐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1 引言

在资讯膨胀的时代,借助人工翻译软件来处理各式各样的文本及语言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当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下的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基本掌握了机器翻译的机理。此次研究将通过随机调查来完成,调查对象将集中在90、80和70后人群,他们是当今社会的最有可能接触到翻译的主流人群。我们会搜集人们对于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看法,通过比较他们的优劣来探讨人工翻译的前景,进而达到使一些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或是对此方面有所思考的人建立一个对于新时代人工翻译的正确态度。

2 语言服务发展的背景

“互联网+”提高了互联网语言服务的开放性,其体现为开放的技术平台、开放的语言资源共享和开放的社区翻译[1]。

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和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两类。他们都是一种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主要取决于概率模型和语料库。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思想是不经过深层分析,仅仅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通过类比原理进行翻译。

基于统计的方法虽然不需要依赖大量知识,直接靠统计结果进行歧义消解处理和译文选择,避开了语言理解的诸多难题,但语料的选择和处理工程量巨大。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对于相同或相似文本的翻译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受限于语料库规模,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很难达到较高的匹配率,语言的实际需求量非常庞大。

微软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的成功很大部分来源于人工智能翻译的应用,同步发行的 11 种语言版本以及包括700-900万的单词量,所需费用只占到原来费用的 6%[2],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足见人工智能翻译的能力之强。综合比较之下,我们得出机器翻译的优点大致表现为翻译效率高、单词精确率高、翻译成本低、快捷方便等。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系统的可操作性、语料库的规模、同类型的匹配率等,仍需要更多的精力来进一步改善。

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强调译文读者所接受的信息应该与源语文本读者所接受的信息基本一致;林语堂基于翻译实践提出了翻译三原则“忠实、通顺、美”,提倡翻译是一门艺术。他们均强调除了传递信息外,翻译的更重要的功能是传递“效果”;二者都认为“形式”是构成语言独特性的一部分,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有所改变。人工翻译主要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主要区别于机器翻译,是一种可人为控制翻译质量的方式。翻译流程主要包括译、审、校三个环节。最初,译审工作程序有七个步骤,即:翻译、一审、二审、三审、录入、校核、终审。几年实践后,译审室又精简了工作流程,改为由翻译、译审、校录、终校、抽查五道程序组成。

随着国家综合能力的增强,语言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省市的语言服务企业。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寻求商业贸易利益带来的本地化流程构成了我们国家翻译市场的稳定需求,与之不可避免的便是双方的对接、谈判、合作都需要人工翻译。人工翻译可以进行准确的信息传递,这在确保双方都同意的条件下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合同,比起机器翻译更加令人信服。翻译公司笔译一般是按字数收费的,中英互译的价格一般在千字150人民币左右,这也就显现出人工翻译着重应用于高端领域。我们可以得出,人工翻译的好处有可以传递作者的情感;专业社会性更强;逻辑更缜密等,局限就在于价格高、不方便、速度慢、供不应求。

3 研究过程

3.1 研究对象

本次随机调查采取网上随机调查收了48份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不仅有90后,还包含了80和70后,因为这两代人大部分都是现在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使用软件翻译或机器翻译的主要群体,并且他们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对新兴的科学技术了解比较有经验。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于人工翻译的影响”、“未来机器翻译及人工翻译的关系”和“不同场合适合使用的翻译类型”。

3.2 结果分析

关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于人工翻译是否产生影响这一问题,97%的90后,67%的80后和70后选择了影响。这说明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新时代互联网发展已经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00%的70,80和90后都表示或多或少的依赖于翻译软件。在问道“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环境下机器翻译的前景时,75%的90后表示将会稳定上升,25%表示会变成不可或缺;67%的80后认为会稳定上升,33% 认为和现在一样;56%的70后认为会稳定上升,44%认为不可或缺。这说明大部分人认可机器翻译并不是昙花一现或是已达饱和状态,它会有上升的空间,并且有可能会在未来占主导地位。大部分90,80和70后认为机器翻译将在计算机、语言和数学等领域更胜一筹;在心理学、哲学等领域稍显逊色。这表明了机器翻译在互联网、数字计算方面占优势,人工翻译在学识性、情感方面占优势。在讨论到未来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环境下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之间的关系时,50%的90后认为是互帮互助,19%认为是竞争关系,31%认为是共生关系;67%的80后认为是互帮互助,33%认为是共生关系;56%的70后认为是互帮互助,44%认为是共生关系。虽然在这个问题上90后与80和70后的看法稍有差异,但是我们也可以得到大多数人认为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未来关系将是互帮互助的,也就是双方能够相互依存却又相互独立发展,在各个领域发挥其最大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在日常外交时,56%的被调查者认为更应该使用人工翻译,44%认为应该使用机器翻译。在正式外交时,8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使用人工翻译,17%认为应该使用机器翻译。这说明,人工翻译在外交尤其是正式外交方面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短时间内不会被机器翻译所取代,所以人工翻译的前景也还是算比较美好的。

3.3 结论

大部分人认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机器翻译发展稳步上升并且意识到了这影响到了传统人工翻译的现状。同时,大家认为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各有千秋,机器翻译在互联网、数字计算方面占优势,人工翻译在学识性、情感方面占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或许会呈一种互帮互助的关系。在对于外交这一方面,人们还是更加倾向于人工翻译。总体来说,人们接受新时代下机器翻译的兴起并且抱有不盲目,不依赖的态度,人工翻译的前景还是可观的。

4 结束语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环境下人工翻译的前景一定不会黑暗。我也相信之后人工智能与人工翻译是互帮互助的关系。本来人工翻译市场就是供不应求,从日常交流至重要文件都需要翻译,而人工智能的兴起正好能够较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实际应用而言,机器翻译草本加上人工审核是现在最好的组合。这样既能大幅度提高效率和产量,又能够填补机器翻译在最后语感和复杂句式能力缺失。日后他们的分工可以变为人工翻译着重于高准确率的专业文件或是富有感情的小说翻译;而“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则可以着重于基础的言语交流。

猜你喜欢
语料库人工互联网+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人工“美颜”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人工制冷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