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

2019-12-26 05:1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图书馆

阚 辉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一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二是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的精神。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弘扬中华文化,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成为图书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 图书馆是学生构建文化自信的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核心和灵魂,文化自信是展现国家形象的前提和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核心是确立价值观自信,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2015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从制度层面确认了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是满足广大青年基本文化需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阵地。积极发挥图书馆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力、影响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信,破除对西方价值观的迷信和盲从,在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中发挥重要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重点是展示好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增添了青年们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而高校图书馆在教育与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应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利用信息服务资源,注重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阵地;同时也是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展示文化创新成果的重要阵地。

3 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优势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希望。高职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这样,当毕业生走入社会后,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往往影响他们这一代青年。高校图书馆是体现和传承文化的校园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文化服务育人的课堂[1]。图书馆利用自身的功能优势,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

3.1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资源

文化认知是指人们对文化的客观认识和正确理解。在信息量剧增和信息渠道多样的时代,各种观点、思潮不断涌现,干扰着学生们对文化的认知。没有正确的文化认知,当民族危机时会产生文化自卑心理,当民族崛起时则可能产生文化自负心理。自卑、自负心理都不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在对待文化价值上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要求我们必须系统了解,客观掌握本民族的文化,而图书馆则是丰富文化知识资源的汇聚地,它不仅是文化的保存者和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主流价值文化的引导者和教育者[2]。相比课堂上的专业教育,图书馆利用自身海量信息资源有利于对学生开展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质。

在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应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配合“两课”建设,实现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精准化、个性化。同时丰富的文化知识资源也能够提高图书馆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不断丰富和拓展图书馆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3]。

3.2 文化自信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文化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血脉,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根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学术传统,具有价值引领作用。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就是育人。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是获取文化熏陶,接受育人教育的重要阵地。图书馆所体现出的文化是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而成的,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今文化大融合时期,图书馆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为己所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3 图书馆具有文化担当的作用

文化担当是指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共同体、学术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又是文化创新的学术机构,更是引领未来的文化地标。其承载的厚重历史文明不仅包括其拥有的文化知识中所汇聚的人类创造的知识文明,还积累和记录着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体现了校园的文化特色,还汇聚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精华,是外部了解一所高校的重要途径[4],更是教育引导学生,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的教育阵地。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传统文化服务的主要承担着,不仅以庄严、自由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而且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注重专业化培养的职业院校中图书馆更应引领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中,主动追求知识的真谛,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培养创新人才。

4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

4.1 文化知识资源配置缺乏系统性。由于高职生的培养方向更趋向于专业化、技能化,使得图书馆在资源配置上更偏重于专业建设,对于文化知识资源体系配置不合理。在文化资源配置上没有杜绝通俗文化、快餐文化的存在,这种对传统文化建设的干扰将会弱化读者对优秀文化的认知,不利于主流文化价值的传播。

4.2 文化服务途径单一。图书馆文化服务设施滞后,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推广不足,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阅读推广时普遍采用讲座、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与演讲等传统单向交流形式,学生在参加活动前就已经产生了一定抵触心理,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创新不足,育人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4.3 文化担当作用发挥不充分。文化建设离不开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现在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更趋于碎片化、浅阅读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在阅读大量的信息过程中,会增加许多无效信息的摄入,导致传统的纸质图书带给学生的充分思考空间被大量的随意性、搜索性、跳跃式阅读所取代。这种随意性的阅读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质量和对阅读内容的思考,也不利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图书馆在阅读导向作用上的欠缺,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的养成。

5 图书馆文化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其校园文化培育、引领作用,应构建系统文化服务体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地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兴趣,从中汲取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优秀的工匠精神。

按照2015年1月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的要求[5],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的文化服务体系应坚持正确导向,要以读者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植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校园文化基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5.1 转变服务理念

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文化自信思想的指导下,图书馆应转变传统的以文献信息服务为中心的单向服务理念,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在图书馆服务三要素的配置上注重互动,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按照读者的特点与需求合理配置资源。积极创造校园文化服务品牌,开展主动性、个性化、知识化服务模式,促进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系统性的构建。

5.2 以图书馆空间文化建设为基础,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自信氛围

图书馆空间文化是指围绕图书馆而构建的物质和精神空间文化的总和[6]。这种有形与无形空间文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断夯实图书馆空间文化建设的基础。

图书馆物质空间文化主要指实体空间建设,包括图书馆外部建筑的文化性和内部空间布局的文化性。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人类的知识文明和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新兴媒体技术的加入,图书馆的实体空间正发生馆藏、阅览、交流的空间比例逆转。纸质书刊大量进入密集书库,读者交流、使用空间大幅提升并走向多元化。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功能已经从单一借还图书转变成为丰富多彩的体现学院人文特色的多功能场域,为广大青年提供思考、创新和交流所需的资源与服务相衔接的实体空间。

图书馆精神空间是指图书馆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应注意对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符号的提炼与融合,定期向读者推送优秀的文化阅读资源,陶冶学生情操,配合“两课”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同时通过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在日常服务中以服务行为、服务态度、服务效果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树立真、善、美。

5.3 以馆藏资源建设为抓手,发挥文化教育职能

在培育青年文化自信过程中,图书馆优于其它文化机构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在校园生活中,馆藏资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文化自信的形成。因此,优秀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育人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但伴随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和快餐文化的影响,图书馆如何筛选优秀文化资源,合理规划自身资源结构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既要体现兼容并蓄,又要突出主旋律,体现学院专业特色,因此要严格把控资源的质量,从资源采购的源头出发,收藏能够体现文化传承、有益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文献资源,尊重和保护文化瑰宝。要注重与其他高职院校和高校的合作,开展馆际互借,弥补资源配置不足,实现资源共享,扩大文化的服务效益。

同时,图书馆要加大数字资源的管理与维护。面对大量冗余的文化信息,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对于文化挖掘的作用,对信息资源进行研究、整理、加工,形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再生资源,并通过文化资源整合,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属于本馆特色的馆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共用。

5.4 以阅读推广活动为载体,创建文化服务品牌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和区域文化发展的标志和文化传播、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其保存的优秀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增强文化自信的平台。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但如何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优秀文化资源,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是图书馆文化推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图书馆一直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阅读推广工作的创新模式,并以天津市2015年“书香天津”全民阅读活动为契机,与超星、中国知网等数字资源合作共同创立了“悦读”品牌,并围绕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核心价值观开展读书会、读书月征文、新书推荐等系列活动,提升校园阅读文化。悦读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聚拢热爱人文阅读与写作的学生,整合图书馆资源,有组织地开展活动,搭建跨学科的课外人文阅读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使图书馆文化落地生根,在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取得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图书馆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图书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