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益活动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分析

2019-12-26 05:15强怡星任姣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贫困山区公益活动责任意识

强怡星 任姣姣 刘 洋 王 格

(1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 710121;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26)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本领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切实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关系到自身理想信念的实践,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1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现状

学者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状况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发现在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都存在问题。在个人方面,大学生学到的书本上的很多理论知识还没有具体运用到实践当中,缺少一些辨别是非能力的经验和没有完全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导致的不成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家庭方面,家长太过于注重学科成绩、轻视德育培养、忽视社会责任感培育等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家庭物质富足,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会使孩子习惯于索取与享受而疏忽于努力与奉献。过多给孩子关心呵护,使孩子缺少磨练,自私的心理严重,社会责任感弱化;在学校方面,多采用课堂教学和理论灌输的方式,学生多缺乏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组织课外活动中存在目标不明确、内容空泛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社会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观的出现和在大众媒体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下,个人主义、消费主义观等的盛行,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2 以公益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的支撑条件——以西安邮电大学“爱心青年帮”为例

2.1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相关论述。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人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本能,这不仅包括了人的物质需求,还包括人的精神需求以及精神素质的提高。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精神需求,也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西安邮电大学青年帮学子以高昂的热情为偏远贫困山区小学免费搭建有科学实验器材的标准制科技小屋,让6000余名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触摸到科技,改善当地小学生科普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在为学校师生提供培训、游学、对口支教等服务的过程中,展现了他们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能力,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满足了自身的精神需求。

2.2 符合实践育人、知行合一的理论要求

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人们才能发展德智体各方面的才能”。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理论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心青年帮”利用各自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受教育程度等优势为偏远贫困山区小学免费搭建标准制科技小屋,同时也为乡村小学师生提供培训、游学、圆梦古城等机会,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充分做到了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服务社会的实践当中,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公益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也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2.3 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所面临的新的社会矛盾和新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新一代的中华儿女去解决和承担,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应该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定义为:四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在“爱心青年帮”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老师以及山区孩子们和家长们的一段相处交流,会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青年学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构建更好学习平台和环境的同时,也是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量,不断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这些都是符合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要求的。

3 大学生公益活动是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效载体

3.1 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贫困山区孩子们所生活教育的环境以及贫困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学生通过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走出校园去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发现国家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体会到了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作用,强化了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们体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需要”的感觉的同时,增强内心的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使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大学生获得自我反省和提高的机会,他们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无形的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3.2 对家庭的责任意识明显提升

当代很多大学生都是在父母保护和陪伴中长大,禁不起任何的大风大浪,父母的年迈并没有激发许多大学生作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在这些贫困山区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青年学子通过公益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心情,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心、同情心与责任心,让他们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有多幸福,意识到在自己享受更多关爱的同时,也应该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珍惜亲情,无形之中也会增强大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3.3 对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

青年学子通过公益活动,在培养山区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点亮山区孩子们科技梦的同时,更加明白了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恩提供给他们关爱和帮助的家人、朋友和社会。因此,就会明白应该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使自己快速成长,增强能力,学会用心和别人交流,给别人提供帮助,回报社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他人得到温暖和关爱的同时,自己的生活会更丰富精彩,也会对社会多了一份责任,为全面建成小康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4 结语

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成人”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正处于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很大的可塑空间,通过不断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必将会深化大学生对社会责任观地认识和理解,也必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供可能。公益活动是青年大学生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实践基础,是青年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方式,也是培育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贫困山区公益活动责任意识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聪明药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现状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制度建设:培养媒体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石——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
山里炊烟暖 孩子笑开颜:“春苗营养厨房”落户宁夏贫困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