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

2019-12-26 07:1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传统

石 俊

(河套学院马列教学部,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抵御外界的诱惑对于高校的学生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导致目前许多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作风有待提升,对社会风起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还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将高校本身的德育工作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德育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1 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必然性

中国是一个文化发展的大国,炎黄子孙的文化发展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不胜枚举,这些文化的发展和流传为中国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什么样的传统文化适合与德育工作结合是高校应该注意的问题,学校的教学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帮助[1]。这就需要学校选择性的提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将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对学生自身发展有帮助的部分应用到德育的教学工作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正确应用到学校的德育教学中,能够帮助学校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育学生摒弃那些浮夸和表面的东西,将真正值得传承和发展的高尚品质发扬光大。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延伸,是中国无数的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其中蕴含着无数人民的心血,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成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德育教学的工作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前进的阶段,各高校刚刚开始重视德育的教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许多的方面并不成熟。例如:学生知道德育的工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大发展,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就造成学生德育学习的片面性,以及学校德育教学的不完整性[8]。因此,德育工作的发展必然会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来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传统文化相对于德育教学是比较高层次的学习,也在学生的理解从层面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所以,德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2 高校德育工作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2.1 便于学校开展教育工作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教育,旨在培养健全人格的人,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发现自身缺少的优秀品质[2]。因此,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联系起来,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坚韧与包涵在学校中发扬广大。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将高校学生培养成真正新时代的代言人。另外,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也蕴含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学校借鉴传统文化中值得被发展的方面,丰富学校本身教学的形式,建设更多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从而达到既能培养学生,又能带领学校发展的目的。

2.2 有利于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提倡的是完善自身的人格和素养,进而有自身向社会进行影响,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以一个“德”字贯穿整体,最看重的是道德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品质。而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发展的就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主旨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有思想的新时代大学生,这与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不谋而合。将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结合起来,能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学生的继承,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和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带来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广和继承的作用,使更多的公民认识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德育相关课程让学生对德育认识的全面和正确,使学生从小的方面认识课程的结构,从而逐渐的认识到具体宏观的意义,真正了解德育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意义和发展前景,保证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3]。

2.3 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选择的最值得学生学习和继承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一个相似性,就是都能够向学生传播一种正能量的信息。当学生真正的走入传统文化塑造的理想世界,就会潜移默化的根据传统文化所发展的方向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养成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对己对他人的人生态度,会学习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高尚的道德情感,为自己自身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同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能有现在的发展现状是一件无比伟大的成就,认识到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建立学生资深的正确的政治思想。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传统文化中对国家的热爱付诸于实践,从本身出发,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4]。

3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方法

高校运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之与德育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发展和对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主要通过以下的几个方式融合两个不同领域的目的相同的教学形式:

3.1 学校补充德育的教学内容

德育的教学虽然在学校的教学中占据很大的地位,但是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仍然受到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向不明确的影响,因此德育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德育在高校中的发展和应用也没有达到最初的德育目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相联系,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文化以德育教学为载体并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德育的教学以传统文化为来源得到了大力的丰富,这种利大于弊的教学方式有机整合应该被大力的发扬[5]。因此,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应用应该将传统文化自带的一些具有教育功能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整合,能够在德育教学中发挥更加有效的力量,为德育的教学提供具有历史说服力的教学资源,用时间证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德育的结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正确决定。同时将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部分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使得学校发展为一个和谐民主自由温馨的高等教育的学校。

3.2 学校完善德育的教学形式

高校的德育现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授课形式,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自我实践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却不能适当的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若将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相结合,必须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才能够很好的融合二者的精华部分,学校要大力的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鼓励学生积极的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加的了解传统文化在德育中起到的作用,和德育在与传统文化结合后做到的改变和更新[6]。高校作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人才来源地,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应该做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学习型人才,还要培养经验丰富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改变加教育形式,完善学校学习中的实践部分,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落实到生活中,从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所在以及从社会生活的发展中找寻到思想道德的真谛。

3.3 建设适合传统文化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遍布学校的每个角落,并不是学生只有在教室中才能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内部的一草一木都有可能被学生记住或者联想到学习的知识,因此,加强学校环境的维护,提高校园学习氛围的扩散,建立正确的校园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例如:学校在道路两旁建立一些有关校园文化的广告栏或者宣传标语,使学生或者外来的游客能通过这些校园文化的宣传正确认识到学校真正的教学实力和教学方法,其中融入一些含有传统文化的元素,使整体看上去美观大方又不失内涵[7]。另外,学校应建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广场或者开办一些有关传统故事的主题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周围都围绕着传统文化的分支,让学生在文化气息浓厚的环境中吃饭,学习,生活。总之,以德育的发展方式为载体,传播学校的传统文化建设,这也间接地是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相结合。

4 结语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应用,应该得到当代大学生的传承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只有将传统文化放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位置,才能使中国的整体发展速度更加高效和快速,才能使更多的中国公民乃至外国友人更广泛的了解关于中国本民族最精髓的文化。传统文化与德育的结合能够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的历史文化,在生活中提高自己整体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自己内心的认知和历史知识。这样的融合无论是对社会,对国家还是对大学生的发展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