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迪庆云登寺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9-12-26 07:57
文化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藏医迪庆医药

刘 静

一、云登寺基本概况

云登寺位于香格里拉东旺乡跃进村委会境内,系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云登寺的法脉传承于西藏山南多吉扎寺,始建于1948年,又名云登彭措林[注]云登彭措林藏语意为“僧侣聚会研习经典的地方”。,早期为四川巴塘竹瓦寺的分寺,民国二十六年(1937)应东旺地方头人和当地属竹瓦寺僧侣的请求开始筹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建成,是香格里拉市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二、云登寺藏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云登寺藏医室的建立与云登寺处于同个时期,其藏医药传统同样要追溯至崩仁波切从巴塘到东旺上游传教的这段历史。元代以后,迪庆许多地方建立了宁玛派寺院,这些寺院成为藏医学传播的场所,奠定了迪庆藏医药发展的基础。

公元17世纪,藏族著名的藏医帝玛尔·丹增彭措,其后半生都生活在迪庆维西境内,丹增彭措对藏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历代藏医药学的经典著作进行深入考证,随后潜心著书立说,写就医药学名著《晶珠本草》,丹增彭措在迪庆生活考察的时期填补了迪庆藏医药治疗诊断的空白[1]。

20世纪至今,是迪庆藏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这段时期云登寺两位活佛作出了不可比拟的历史贡献。一位是哈咱·白玛丹增活佛。哈咱·白玛丹增活佛出生于东旺乡上游村康斯达,幼时被四川乡城县比日斯吾寺认定为哈咱活佛的转世灵童,曾多次到德格寺求经深造,精通佛教经典及藏医学,后被认定为云登寺掌教。哈咱活佛生前游医于滇、川、藏边地,并给得荣、巴塘、乡城、理塘、稻城、中甸、德钦等地僧俗群众治病。在行医过程中教授向·初称江楚、尼曼等人藏医,同时搜集民方,集数十年临床经验,考察云南、四川、西藏等地药材,融医学和医药于一体,阐发己见,撰写了《藏医临床精要》等十多部医药专著手稿。另外一位是向·初称江楚活佛。向·初称江楚活佛出生于东旺乡上游色央村,5岁时被认定为东旺崩巴寺的第三世活佛,入寺后师从年扎活佛学习藏文及藏医理论知识,经过十几年刻苦学习,系统掌握了藏文、佛教经文、藏医药等基础知识。向活佛跟随哈咱活佛学习看尿、诊脉和配药等藏医药知识,这使他有了许多临床治疗的机会,从此便具有丰富的藏医药知识和临床经验。1965年,向活佛在迪庆州政协工作期间,与设义活佛、王治活佛等一起开设了藏医门诊室,当时藏医室条件十分简陋,没有药材就亲自采来药材制药,门诊室虽然条件简陋,但前来看病的群众仍络绎不绝。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向活佛被迫离开了门诊部,多次受到政治运动冲击,多次被送去学习改造,却从未改变为民解除疾苦的心,冒着危险给人治病。1975年,全国中草药会议召开,摘帽后的向活佛四处拜访藏医名人,并到四川甘孜州藏医院学习,掌握了一些中医知识,对藏医与中医的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1982年,向活佛接受了在州医院开办藏医科的任务,在白玛丹增等人的帮助下,不久藏医门诊就开始正常运行,因藏药具有神奇的药效,且价格低廉,藏医名声四振,门诊人数与日俱增。向活佛作为迪庆州藏医院的创始人,为迪庆藏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向活佛不仅行医治病,多年来还致力于研究藏医药文化,将自己从医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成册,先后出版了《藏医精要》和《迪庆藏药》上下两册两本专著,成功研制如“二十五味珍珠丸”“仁青祖主达西”等56种名贵藏药,免费行医赠药[2]。向?初称江楚活佛充分挖掘当地历代藏医留下的珍贵遗产,采取措施保护并传承这些文化,为广大信众解除病痛,同时积极培养藏医人才,使优秀的藏医药文化后继有人。

云登寺藏医室先后培养了麦丁尼仲·阿坚、哈咱·白玛丹增、向·初称江楚活佛等优秀的藏医,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云登寺和藏医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1984年,在向活佛的指导下,藏医室才恢复重建,麦丁尼仲·阿坚、阿所拉拉两位医生回寺住持藏医室的事务,同时培养了麦丁丛色·噶玛、杜吉次仁两名藏医人员,现在这两位藏医仍在云登寺行医治病。

麦丁丛色·噶玛学习藏医将近30年,师从向活佛、麦丁尼仲·阿坚等几位师傅。笔者在云登寺调研的几日清晨都能看到噶玛为病人验尿的情景。藏医的诊疗方式最重要的是通过验尿,收集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做标本,把尿放置在碗中加以搅拌,然后观察尿液的颜色、泡沫、气味、漂浮物、沉淀物以及外加其他物质后的变化,来判断疾病,同时要询问病人情况再对症下药。云登寺有一条水道,诊尿的碗和棍子就放在水道旁边的树旁,病人清晨的第一次尿倒入小瓶中,随后便会来找噶玛看病,病人将尿倒入碗中,噶玛用棍子搅动尿液,观察尿液,诊断完后便把尿液倒入水道,换下一位患者,随后会回到藏医室为病人开药。

藏医室药房很小,药架上摆满了用白桦皮做成的药罐,是哈咱·白玛丹增活佛在世时亲手制作的,并用藏文标注了药名,藏医室的药材多为自己上山寻找后根据比例自制,部分药材从迪庆州藏医院、甘孜德格、西藏拉萨、昌都一带购买。藏医室虽然存在诸多困难,但仍然秉承向·初称江楚活佛嘱托,藏医室的修建不是为了赚钱,只为治病救人、服务百姓,因此收费也很随缘,没有固定的标准,僧人和困难群众看病吃药不收费,其他病人则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支付药费。

来云登寺藏医室治疗的病人来自迪庆的东旺、格咱、尼西以及四川的乡城、稻城一带,虽然目前各个乡镇都有卫生院,但这些病人更愿意来云登寺藏医室看病,他们认为藏药的疗效很好,也不会因打针输液而给身体带来其他的痛苦。来云登寺藏医室看病的病人多为风湿类疾病、高血压、肩周炎、肠胃疾病等。

三、云登寺藏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难

迪庆州藏医院的建立无疑是迪庆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大事,藏医药事业也走上了光明大道。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与传统的藏医药文化之间既相互竞争,也相互促进。东旺云登寺的藏医室仍在为东旺及周边群众行医治病,但由于诸多因素,云登寺藏医药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一)基础设施落后,就医环境有待改善

云登寺藏医室为二层藏式结构木楼,一楼为门诊室、药房,二楼是藏医的住所。虽然早些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在离寺不远的空地上兴建了一栋现代楼房,但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添置医疗设备,兴建的楼房尚未投入使用,没有病房可提供给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求医者,就医环境仍有待改善。

(二)藏医药传承人紧缺,培养工作任重道远

对于传承和发展藏医药文化来说,培养藏医人才是关键,但云登寺目前仅有两名藏医,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现代医疗体系的冲击下,传统藏医药文化行走在边缘,云登寺出家的僧人不多,年轻的僧人没有学习藏医药文化的意愿,使云登寺藏医药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培养云登寺藏医药人才工作任重道远。

(三)宣传力度不够,藏医药影响力不足

云登寺藏医室从建立之初,一直为东旺及周边地区的群众祛除病痛,治病救人,在当地有良好的口碑。但由于该寺所在地东旺乡距离香格里拉市区有185千米,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加之迪庆州藏医院等藏医门诊日渐增多,云登寺藏医室的受众只是周边地区的少部分群众,香格里拉市区群众对其了解不多,缺乏广泛的影响力,也不利于该寺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加强藏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藏医药不仅是一项充满技艺的文化,也是藏族文化、信仰传承的载体。云登寺藏医室为迪庆藏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前,藏医药正处于历史发展的艰难时期,加强藏医药文化发展与传承工作,是弘扬藏医药文化的工作重点。

(一)加大投资力度,完善藏医室基础设施

作为藏医院必不可少的硬件,多方筹措资金,完善藏医室的基础设施,不仅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医疗水平,推动藏医室的现代化步伐,同时能为前来就诊的病人提供良好的环境,改善医疗环境,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藏医药文化的传承,人才是关键,不仅需要从寺院培养传统的藏医,也需要为藏医搭建平台。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完整的藏医药教育体系,但从寺院的实际出发,僧人较难参与其中,只能通过短期与迪庆、甘孜等藏区的藏医院、中医院等交流学习的方式,提升藏医水平,让云登寺的藏医药人才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培养人才,提升藏医药发展后劲。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藏医药影响力

自云登寺藏医室建立以来,许多临床实践表明,云登寺的藏医药对治疗风湿类疾病、高血压、肩周炎、肠胃疾病等有明显的疗效,迪庆又处高原地区,上述疾病频发。因此,加大对云登寺藏医药的宣传力度,有利于提高群众对藏医药的认可度,消除疑虑,有助于云登寺藏药打开州内、省内甚至国内市场,提升藏医药的影响力。

(四)加大对藏医药的帮扶力度

云登寺藏医药文化作为迪庆璀璨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级政府应把握机遇,不断加大对云登寺藏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让本土的藏医医疗、科研、产业等方面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确保传统知识与实践得以传承。

五、结语

提升藏医藏药发展后劲,继续让传统的藏医药文化为东旺及周边地区的群众祛除病痛,治病救人,推动藏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让藏医药惠及全州乃至全国各族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百姓健康获得感,利乐众生,不仅是云登寺藏医室藏医亦是笔者与众人心之所向。

猜你喜欢
藏医迪庆医药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藏医脉诊程序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中国古代医药及导引养生诸术考论
迪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浅析
藏医灸法治疗坐骨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