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和学分制的视角

2019-12-26 08:44陈桔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英语课程设置

陈桔华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90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应用性。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 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甚至培养其在专业领域中英语应用能力。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至关重要,该文以广东高职院校为例,谈谈对基于需求分析与学分制视角的公共英语课程内容设置的几点思考。

1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应用能力为导向。但是,广东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工作岗位对英语的实际需求,院校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职场英语教学氛围,从而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1.2 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单一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所有的学生进入校门后,都必须学习统一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且学习内容、学时、学分都相同。高职院校并没有基于学生不同专业方向、不同英语水平等实际情况来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未来就业需求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具体的课程设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最终不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1.3 缺乏多样化的公共英语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广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考核模式都是以笔试为主,注重考查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忽视对学生英语听说等语言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期中期末试卷也几乎是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看似公平公正,但实际上忽视了学生英语基础、专业需求、职业发展等的不同,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2 基于需求分析的调查研究设计和结果分析

2.1 研究对象、方法与具体内容

该研究对象分为两种:第一,主要针对广东省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学生专业涉及8 个职业领域,具体为汽车维修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会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共计400 名学生。第二,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倾向高的10 家广东省内企事业单位。以Dudley—Evans&StJohn 的需求分析模型为理论基础,以束定芳教授“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分类方法为主,综合国内外一些英语课程设置需求分析的成功经验,针对两种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含金量比较高的调查问卷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第一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400 名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问卷分为四部分,共10 题。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基本信息,涉及性别、年纪、专业类别、高考英语成绩等;第二部分主要调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现状;第三部分调查这些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第四部分调查学生对本校已开设或者拟开设不同英语课程的需求情况。发放400 份问卷,最后回收的有效问卷有390份。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这10 家企事业单位,一共5 题,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英语专业技能、实际应用水平等情况进行调查。发放10 问卷,最终收回全部有效。最后,利用SPSS 软件来统计分析调查涉及的量化数据,采取频次统计计算每题的所涉及选项的总数以及百分率,利用χ2分析总数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2 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2.2.1 广东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广东省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只有高职高专综合英语一门课程,为基础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教学内容为基础英语知识,难度水平为A 级,不包括行业、职业领域英语知识,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2.2.2 学生学习动机与目的

经调查,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获得职场适应能力、熟练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88%的参与调查的高职学生认为学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如果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涉及职场、行业领域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2.2.3 学生实际学习需求

此次研究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分为五种类型,即初级、高级阶段基础类、文化素质拓展类、职场应用类、行业类,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对这五种英语需求从低到高为:初级阶段基础类—高级阶段基础类—文化素质拓展类—职场应用类—行业类,学生需求最多、最迫切的还是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利的行业类英语。

2.2.4 企事业单位需求

从该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广东省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更喜欢选择具备职业、专业英语水平的高职毕业生,且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有企业对学生的雅思、托福等专业英语考试成绩有要求。参加调查的这些企事业单位看重高职学生的行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如:很注重学生的职场英语交际能力,能处理英文文件、接待国外客户,能熟练翻译本行业中的不同英语材料、 能与国外客户用英语交流等等。

3 基于需求分析和学分制视角的广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内容设置具体对策

3.1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应采用分阶段式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开展基础英语教学,夯实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是学生实践、运用英语交际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储备足够的词汇量、没有学好语法知识,那么就无法开展后续的输出训练;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也无法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联系业务。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依然应重视基础英语教学。

第二阶段就是开展多层次教学。即注重专业、行业英语、跨文化等教学活动,应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掌握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学习能力、专业需求等。第二阶段的英语教学切忌按照传统的学期为单位进行开展,学生通过第一阶段英语考核且达标之后,才可进入第二学习阶段。

3.2 加强公共英语选修课程群建设

学分制视角下的课程群应区别于专业课程群,高职英语课程群属于解构概念,传统的公共英语单向为所有非英语专业服务,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不同、英语水平不同,需要对英语课程予以双重解构。首先,利用阶段教学实现基础英语的分离; 其次,结合学习内容,将英语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进而重组为三大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必须包括超过三个的课程,安排固定的英语教师,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同一课程群内进行选课。

公共英语课程派生出模块化的公选课程,具体包括三大模块化课程群,数门课程:英美文化类课程(英美文化概况、英文电影欣赏、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类课程(英语日常口语交际、行业英语口语、出国游学口语培训),考证考级类(AB 级考级培训、四六级考级培训、专升本学位英语培训)。用模块化的公选课程群打造一个“公共英语课程超市”,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选课由第一阶段必修课3 学分+第二阶段选修模块3学分组成,完成公共英语总学分6 的选课任务。

3.3 构建完善的“导生—导师”选课体系

为了防止学分制视角下学生在选课时出现盲目从众问题,构建完善的“导生—导师”体系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让高年级综合素质较高的学长学姐兼做低年级学生“导生”,班主任、英语教师担任“导师”,如此一来,导生、导师齐发力,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选课。并且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科学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英语学习质量与水平。

3.4 设置多元化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

学分制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施方式有很大变化,考核标准也应相应变化,应结合不同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来设计不同的、针对性的考核标准。如,在考核过程中,设计A、B、C 三个考核等级,其中,A(advance)为高级,指英语能力强;B(basic)为基础,指英语基础比较薄弱;C(communication)为交流,指学生能运用英语交际。其中,不同等级的考核标准在难易程度、考核内容与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A、B 等级主要考核形式也笔试,考查读写能力为主,B 级难度稍微比A 级低,而C 级主要考核形式涉及口试、听说、表演等诸多形式,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广东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内容设置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基于学分制视角,积极分析学生、用人单位等不同主体对英语的实际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不断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为学生、企业、社会的长远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英语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金课实施模式探析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