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2019-12-26 08:44周欢周德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调研教研

周欢,周德刚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68)

1 教研活动的内涵特点及类型

教研指的是以教育为对象或者以教育为目标的研究教学活动的过程。狭义上指的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探索及其研究性的过程,而广义上的教研指的是教师包括对教学活动在内的一切关于教育实践的活动。

教研活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研活动具有系统性。无论是在教学目的还是在教学流程上都具有多维性和联系性。第二,教研活动的对象具有群众性。它面对的是全体教师并且是教师寻求自身发展的途径之一,各个年龄阶段以及无论什么水平的教师都要参加。第三,教研活动具有经常反复性。教育部规定教研活动中小学教师必须每周举行两次。真正的教研活动不仅仅是按照教育部规定去走,在各个不同地区不同校区,依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各省各市级,教育局以及各个阶层的教学主体,都应该积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教研活动。第四,教研成果必须具有时效性。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大家互相促进,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活动的类型主要分为探索型、 研培型、 竞赛型、观摩型、指导型、自修型。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的重心也是不一样的。探索型的调研活动的教研中心主要是以提升教学知识技能方法为重点,教学策略上以说评议为主,听课为辅。研培型调研活动中教师作为客体,接受教学知识,以听为主,说评议为辅,属于混合式的调研过程。竞赛型的教研活动的主体依旧是教师,他们主要是以培养教学技能和方法为主,主要的活动侧重点主要是以讲为主,通过讲解评议选出优秀的教师队伍。观摩型的教研活动的课题依旧是教师以听为主,评为辅助,提升教学技能及其方法。指导型的教研活动的课题是教师也是以听为主,评议考核为辅的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提升性过程。自修型的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通过对知识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技能方法的研究,以评议、以读为主听为辅,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成果的实践过程。

2 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存在问题及有效性策略

在教师调研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差距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难点,部分教师自我约束力差,部分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中无法准时参加,以教研活动为主题就要关注到每位教师又要照顾到全体教师,有时候难度比较大;在新课改推广过程当中,有的教师认识不足,导致参与教学教研活动的过程当中态度及其表现不佳,教研活动的氛围不和谐,教研活动环境和条件不理想等。针对教师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有效性策略。

2.1 正确认知教学主体

2.1.1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建构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信心、师德以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在建构教学教研活动中,可以优化教学实验,通过对教研活动的本身的认知,树立终身学习型理念。终身学习型,强调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能力,坚持学习,犹如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教师应该积极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教研活动获得新的知识,获得创新灵感,探索教学规律,对书本知识以及书本以外的知识,不断形成内容上的深化理解。从教师入职到退休,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职业生涯当中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总结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承担社会发展形态呈现出来的新问题新任务。

2.1.2 明确教师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我国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培养教师方面,国家教育部实行专业教师考核标准。当今对教师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的兼职与全职、专业与专门等划分。无论是在巩固教师专业知识,还是从个人能力发展方向,都是对于教师职业上的一个规划,只是参考维度不一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的启示,应该是转化创新模式,提升教师自身发展优势,赋予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明确教师自身发展方向,鼓励教师在教学当中多思考多提问,给教师以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在教研活动上形成积极引导,以创新者和激励者的身份参与到教研活动当中,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行巩固提升再提升的过程。

2.1.3 教研活动是交往行为之一

在教研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有平等参与和讨论教育教学情境的权利,在遵守共同平等方面,对话的过程也是沟通交往的过程。当今世界是交往的世界,教学行为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对教学成果以及教学案例不同的老师之间也有不同的观点,可能会出现分歧等情况。通过对交往行为的认知,正确正视教研活动当中存在的分歧以及差异,在交往和对话当中,使教研员及主讲教师和受培训教师之间达成反思,从而营造和谐共赢的一个氛围。使教师主体明确个人既是教育的活动者也是教育的参与者,应该尊重双方观点,平等表达,把交往行为正式成为教育活动当中的一个媒介。

2.2 教研规则及规律探究发展

2.2.1 把教研活动看成是教研规律,教学规律以及学习规律相统一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当中遵守遵循教师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不违背学生作息规律,使教研活动成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之一,使教研活动成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途径之一。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以及学生身心发展以及专业领域学科知识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教师主体应在教研活动中,把教研目的和教研结果相结合,目标决定的调研活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行为发展的指南针。教学的成果是指学生接受教研成果的能力以及反馈的结果。

2.2.2 把被动参与转化为积极参与,乐于参与

如果想使教师群体积极参与调研就要培养教师良好情感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情感上乐意参与教学。应该积极给教师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鼓励教师参与多方面教研,不仅仅参与教研活动,应该注重的是全体全面以及全身心的发展,让参与有效有用,不浪费精力。组织教研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教师是否有自由时间去支配自身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否有自由时间去参与教研活动,是否有自由时间顾及家庭因素。尊重教师的身体及心理发展需求,注重教师队伍身心健康。

2.2.3 把群体专业塑造和个人专业发展积极有效结合

调研是属于群体性的活动,但是每一位教师都是活动当中的参与者,在教研活动中不仅仅满足参与教师的发展,更要在此原则基础上因材施教,因材施言,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关注教师发展需要在个体人本差异上的多元化。在整体教研活动中,使每一位教研人员身心得到发展;在群体教研活动中,使每一位教师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3 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策略及要求

3.1 深入了解教师内心的实际需求

首先了解教师性格,让每位教师成为确切的调研参与者。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性格分析,可以加强不同教师不同性格下的专业领域培养,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对教师不同性格的分析,不同种类的教师对于调研过程当中所接受的调研成果也是不同的,对于直接型的教师要注重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训练,对于感觉型的教师要注重对于教研活动当中的情感表达以及思维训练,让优秀教师在教研活动当中,提升个人管理及自律性,这样才能在教学实际中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3.2 保证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平等性

首先理想型的教研就是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平等参与到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落实方面,教师参与教研的机会不均等。尽量提供给所有教师平等参与教研的机会,在教研活动中不同地区不同校区应因地制宜,因材施研。在教师参与平等教研过程当中,使教师个人成长多元化,在评选优质教师方面也应该给每位教师平等的机会。

3.3 利用网络及其他媒体媒介促进教研活动多元化

当今时代是科技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网络尤其发达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等媒介,比如说微信平台等多种途径去培养教师队伍,使教师学习能力提升的途径多元化,使教师参与教研的方式多元化,使教师有自由分配的时间去平等参与调研。通过网络等平台把教研成果登记记录,使教师在回顾教研活动中有可回忆可参考可借鉴的材料。

综上所述,在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情况下,提升教师队伍,使教研方式多元化,有助于提升教学实际成果的推广。国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去促进教研活动的推广。通过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通过调研活动使教学主体思想多元化,教学创新能力多元化,以创新教研活动促进科教兴国的落实发展,最终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调研教研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