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物联网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2019-12-26 08:44张玲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竞赛联网实训

张玲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是让没有生命感知力的事物具备感知力从而实现互联。物联网已经从激进的概念炒作阶段进入了渐进的行业应用普及阶段,将信息化慢慢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这也意味着行业市场迫切需要物联网相关技术人才。高职物联网专业作为输送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的出口质量对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物联网作为新兴专业,它的学科教育还处在一个探索和完善的阶段,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刻不容缓。

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缺陷

作为新兴专业,很多学校的物联网专业都是从传统专业分离出来的,其实践教学模式也大多沿用自原来的专业,通常包括课程实验、周训、专业见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环节,受客观因素影响,这些实践教学要么重形式轻内容,要么内容单一,没成体系,这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实用型、应用性的高级专门人才目标要求。总体来说,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物联网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三类:课程实验、实训和实习。受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实验常常依附于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其内容和进度紧紧围绕理论教学,且局限于该课程,内容的设计缺乏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综合应用。这种实践模式下,很容易将物联网应用层相关课程内容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混淆,而感知层的相关传统课程又很容易与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混淆,各课程的实验内容难以形成与物联网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整体体系。

1.2 缺乏实践教学场所

2010年3月教育部通知首批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审批通过,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则开设得更晚,或隶属于计算机大类,或隶属于电子信息大类,这也导致物联网专业不同程度带着偏“硬” 或者“软”的特点。专业开设之初大部分都是沿用原来的实训设备,加上院校经费问题及校企合作的不深入,与物联网知识结构成体系的实训配套很难一步到位,实训设备零零散散,这导致学生什么都学了,但是却不知道学的这个东西到底跟物联网是什么关系,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这就导致了一个实践学习效果差的问题,造成了实训资源不足的困难。

1.3 实践教学教师资源缺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十二条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操技术技能人才的坚实保障。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老师和上专业理论课的老师通常由同一个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的非物联网专业毕业再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实际生产工作经验,他们大都带着自己所学专业的烙印,以自己的理解从事实践教学工作,教学内容很难与相关工作岗位技能结合,实践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 融合物联网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物联网技能竞赛围绕物联网技术的热门应用场景如智慧城市、 智慧社区等模拟一个端到端的微型完整项目,要求参赛选手完成传感层、传输层及应用层的相关技能任务,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 软硬件环境的安装、配置、代码的开发、测试等,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助力物联网技能竞赛的企业为物联网行业领军企业,对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和技能要求把握更加精准。将技能竞赛融入常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的衔接问题。具体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相应改革。

2.1 以技能竞赛为背景优化课程体系

在第1 学期增设《C51 程序设计课程》,主要讲C语言基础知识,使学生尽早掌握编程基础知识,具备软件开发自学的前提条件,结合第1 学期开设的《电路基础与电工技能》,第1 学期结束后,学生对软硬件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个初步认知。将专业核心课《单片机系统分析与调试》从第3 学期调整到第2 学期,使学生尽早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为参加竞赛做准备。

2.2 围绕技能竞赛项目要求完善实践内容

物联网技能竞赛项目要求PC 端和移动端从感知层采集数据并进行相关控制处理,那么在传感层和应用层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置课堂实验时应融入技能竞赛相关内容,根据技能竞赛项目的知识结构分解到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并能模拟场景调试,端到端看到结果,而不仅仅是做传感器的检测或者纯软件的开发。另一方面,周训课程也结合技能竞赛层层递进设置实训内容:物联网感知实训聚焦底层技术技能,物联网应用实训在底层的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与PC 端的通信,而物联网工程实训在应用实训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移动端的通信,这样层层递进,形成一个基于物联网技能竞赛项目背景的完整知识体系。

2.3 根据技能竞赛设备要求改善实训条件

增加物联感知实训室和物联网基础实训室,物联网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可在这俩实训室完成,每个学生一个工位,参赛学生和非参赛学生都拥有从感知到应用的整套实训资源,不同专业课程实训室做课程实验时都具备端到端调试的条件,提高学生的系统认知,实践效果大大提高。

2.4 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培养教师

专业的每一个教师应至少指导一次物联网技能竞赛,熟悉技能竞赛所有环节的技能要求,并清楚每一个技能点对应的专业课内容模块,构建内容体系,有利于建立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避免单打独斗。另外通过指导技能竞赛和参加相关企业组织的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又有利于专业“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3 融合物联网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在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举办越来越常态化的背景下,自2016年起,该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逐步进行融合物联网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丰富了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1 提升了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

融合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下,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来源于竞赛项目的技能分解,课程实验内容不再单一、陈旧。竞赛项目来自生活,实践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化机械被动学习为在竞赛中学习、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每年12月份物联网技能竞赛省赛、5月份物联网技能竞赛国赛、10月份物联网创新大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择优选取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参赛学生课外时间基本在学院的物联网协会度过,在竞争中提升。

3.2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认可度提高

经过技能竞赛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在竞赛项目的实现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提升,良好的职业素养逐渐养成。镭目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通过竞赛认可了学生的能力,已经连续两年从该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招走竞赛学生。

3.3 竞赛成绩好,有利于学生就业

在融合物联网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其他赛项能力也获得了提升,自2016年以来,学生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三次,一等奖三次,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一次,在物联技能竞赛省赛中获得一等奖三次,三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在物联网技能竞赛国赛中获得三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学生在竞赛中获得的良好成绩都是学生在就业时的重要加分项。

4 结语

基于物联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物联网技能竞赛项目为载体,将项目技能分到各专业课程,以创新创业为指导目标,牵引学生内在理论和外在实践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继续贯彻相关理念,并不断探索实践,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

猜你喜欢
竞赛联网实训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图像识别在物联网上的应用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