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19-12-26 08:11袁建刘华
医疗装备 2019年23期
关键词:治疗仪股骨康复训练

袁建,刘华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新余 338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患侧疼痛、肿胀是其常见症状,且症状加重时可致患者无法行走,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手术疗法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恢复骨折部位,但术后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情况,且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术后康复效果[2]。本研究将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探讨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35~82岁,平均(51.49±3.82)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2.93±1.46)年。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41~85岁,平均(58.87±4.52)岁;病程5个月至5年,平均(2.85±1.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外伤史,依从性良好,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病史、严重血液性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1)初期: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的足趾屈伸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足部的跖屈(脚尖向下踩)、背伸运动(脚尖向上勾)等踝泵运动,每次5~15 min,每日4~5次,每日约做400个;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3 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每组15次,每天5组,并根据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2)中期:抬高上身20°~30°,可逐渐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动作轻柔,被动逐渐转为主动活动;进行全身功能锻炼,患者平卧或半卧,患肢外展中立,健侧下肢屈膝支撑床面,双手拉住吊环,并协助患者下身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每次10 min,每组2次,每日4组;进行直腿抬高动作,足跟离床20 cm,在空中停留3~8 s后放下,每组3次,每日5组。(3)后期:练习下床,帮助患者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再使用习步架站立,每次站立3~8 min,上下午各1次;下地行走,开始行走不宜过快,每次3~5 min,每组3次,每日4组;最后进行不负重行走及上下楼梯锻炼。

观察组给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其中康复训练内容同对照组,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使用如下。(1)仪器为韩国大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RL-100,使用前先向患者解说使用时长、预期效果、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的反应;帮助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并检查患者皮肤情况和使用部位对压力的感觉程度;检查按钮是否在零位,插入电源插头,并将患者使用部位放在压力套中,将空气管、主机及充气袖套或靴套上的空气管接口连接,同时检查接口密性,以防止管道扭曲;打开开关,设定使用时长,同时调节压力按钮,将压力设置为80~110 mmHg(1 mmHg=0.133 kPa)(10.7~14.7 kPa,0.11~0.15 kgf/cm2),每次使用时长15~25 min,每日2次,7 d 为1个疗程。(2)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护理:使用结束将治疗仪关机归零,切断电源,拆除管线;每日做好设备防潮、防尘工作;定期检查仪器线路和仪器部件。

1.3 临床评价

(1)髋关节活动能力:使用Harris评分量表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5个月髋关节活动能力,主要包括疼痛、畸形、活动度、上下楼梯、跛行、行走距离等项目,总计100分,评分与髋关节活动能力呈正相关。(2)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髋关节活动能力评分

两组术后5个月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5个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分,x-±s)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以局部疼痛、肿胀明显、瘀斑广泛为主要特点,伤后患者活动受限,无法站立、行走[3]。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速度较快,但部分患者仍伴有多种并发症,且愈合速度较慢,致残率较高,加之不少患者缺乏专业的康复训练,因此,术后恢复效果不太理想[4]。故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科学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是一种非介入性、物理性治疗仪器,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的充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压力,促进血液及淋巴液流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锻炼患者肌肉活性,预防血栓的形成和患肢水肿,使患者康复进程循序渐进[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能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仪的连续压力系统可预防下肢血液逆流,采用梯度压力,远端的压力大,近端的压力小,将引起疼痛的代谢物质挤到主循环中并清除掉,减轻患者疼痛;运用间歇压力,通过空气波的反复膨胀和收缩作用,可达到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表面温度、扩展活化血管的效果,有助于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循环,清除血液中代谢废弃物,加强肢体氧合度,有助于解决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同时也能起到加强纤溶系统活性,加速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改善组织新陈代谢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配合阶段性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利于骨痂生长,同时,尽早下床活动,可减少卧床时间,有利于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综上所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治疗仪股骨康复训练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