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2019-12-26 07:35丁啸凯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应对策略

丁啸凯

【摘 要】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经济的新腾飞。无论是“新常态”的经济体系,还是加快换挡期、架构调整期和促使政策消化期这“三期”的出现,都让我国的金融和实体经济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就金融领域出现的几大不利现象,仍然可以看出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中的些许诟病仍在不断突显。因此,探究当下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所突显出的弊端以及应对的解决之法尤为重要,探究结果能为当下的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应对策略

面对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迎来的全新挑战,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出现的各方问题。全球化的到来,使得金融的风险性越来越强,外溢性也越来越强,金融的复杂性,使得市场及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也随之而发生改变。金融作为服务业,支持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以“三期”为基点,在对金融服务的整体构造模式进行创新,以此助力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系要略

金融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策要略,无不经常在会议中被提及。不论是在国家级会议还是在小城小报中,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一理论经常会被人谈起,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必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基础,实体经济不仅是金融的服务对象,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稳增长的一大重要支撑点。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没有哪一方可以完全脱离另一方二独立存在,想要实体经济能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金融的服务。这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一种必然要求。

二、基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所暗藏的问题探究

2.1本末倒置,过于追求片面的业绩数据

在处于用业绩说话的当下,许多大型企业开始一味的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业务广泛化、规模最大化,从而放弃了自己初始的主要业务,脱离了自己原来的运营轨道。许多注重利益的金融企业,往往忽视了公司的治理策略有误、信息缺失、治理管控不严、考核機制不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金融企业追求的是表面的业务达成数,而非注重如何达成金融服务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循环滋生链条、平衡发展。企业主业一旦偏离本源,一味的追寻那些不切实际的业绩目标,忽略公司各个方面的漏洞及原本主业,渴求探寻新路,只求规模的大和业绩的高,那么这个企业就不曾在社会中展现出它的真正地位和价值,在实体经济中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只是空有资产规模,最终沦为社会底部中的圈钱工具。在这些企业中,不乏有些企业利用特别方式来并购上市公司股权,例如股权质押融资等,以此方式使得实体经济市场不稳定,达成增长业绩数据的目的。

2.2罔顾风险,片面追寻企业规模扩张及利润

利益是一个企业的重要考虑要素之一,利润的多少不仅关乎了一个与企业的运营和存亡,还关乎到整体市场经济的一个平衡稳定。多数金融企业目前存在过度关注企业的资本获利能力和过度追求片面的资本规模的问题,不顾风险,以增长营业收入、资金流转的速率,增长杠杆率等一系列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纯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作为影响金融企业纯利润率的主要因素,不少金融企业都会通过自己企业的营业收入及严控公司业务成本来提高自身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通过各类交互关联业务,利润最大化的成功来实现自身的企业规模扩张。

2.3金融缺乏动力创新

目前许多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仍旧相对古老,金融服务制度上的创新停滞不前,缺乏动力创新。以某些银行服务制度体系为代表,无论是在整体企业还是个别地区的管理体制和管制思想上,这些以服务为主体的机构,其主体的服务理念一直都滞后,依旧在采用浪费时间的总-分式的上下管理体制。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低下,导致的结果是产品的过时和理念、运营模式的落后,在刷脸支付、线上交易开始逐渐普遍化的今天,如若不紧跟市场的变化步骤,企业也将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2.4钻政策漏洞,实现监管套利

监管套利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政策套利和指标套利。顾名思义,监管套利就是指某些金融企业借助政策的变动差异,在遵守监管规定的条件下以谋求企业收益超额的此等行为。金融企业的发展壮大致使信贷类的金融服务愈发过度发展,以不入流的主体所造成社会负债增加,瓦解了实体经济的稳定,造成一定的经济风险。

某些金融机构会利用监管政策套利,以与没有牌的机构合作、违规持有股份或代持股份等方式来实现监管套利的突破性发展。而某些金融企业还会利用避开信用风险以及资本要求等指标套利模式来达成目的。通过撰写与企业不相符的业务类信息、会计信息来避开监管指标套利的监控。甚至有些企业还会利用跨地域跨省级的监管指标的不同来进行一系列的跨行业领域的市场性套利,从而绕开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的监控和所做出的资产限制。

三、基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应对策略研究

1.贯彻监督之责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点

1.1加强金融机构的治理完善,力争回归主线

面对相关的金融企业的体制漏洞、治理漏洞及业务数据漏洞时,相关监管部门一定要及时出任监管者这一角色,及时监控、修正相关问题,力使其重归本业,安心治理。再者,监管部门一定要留心企业股东与董事会的权利分割问题。是否是有越权过界等问题产生,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内部是否有部门过激性目标机制,如股份,业绩、激励方式,督促相关企业落实服务实体经济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考评体系等。

1.2合理解决金融企业的监管套利模式

面对企业利用监管套利获取利益的,相关监管部门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部门之便,结合部门所带有的专业性优势,向社会各领域揭露此中存在的各种模式的套利行为,警醒他人,督促其为实体经济服务。注重对金融企业资金的管控,以及对企业业务合作等一系列与政策相关的督查,要对企业资金的最终流向及交易的细节有一定的管控和把握,对企业的底层资产也要有一定的认识,更要判断企业是否有利用政策差异的现象,合理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常说的脱实向虚的现象。

2、正确对待相关的政策及下达的措施

中央的重大决定措施往往能决定市场的走向,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部门下达的措施方案进行实行,围绕指令核心,对企业做出合理性的调整。依据中央下达的重大政策措施,无论是金融监管部门还是社会上的一些金融机构都应该落实好下达的指令。例如“一行两会”所提到的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引导和助力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指令,如若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都能真正落实这一决策,那这一侧结构性改革对实现国家实体经济的创新升级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3、优化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构

金融资源在社会这块大蛋糕中属于稀缺性社会资源,因此优化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构建,合理配置稀缺的金融资源在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得以实现均衡,良性循环之势,那我们的发展也才能更好,所以所有实体经济的短板和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意识的缺失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了补齐目前的短板及缺陷,我们应该积极地服务于国家倡导的关于产业升级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中,关注不同地区、各个城乡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紧跟领域中产业和市场的各异发展需求,自我融入到这项发展需求中去,以学习的战略要点来保证金融服务的发展。

此外,金融服务构建的优化,不仅依赖于国家或地区性的发展战略,例如“东北振兴”和“西部崛起战略”等,还依赖于小型微企业等众多隶属于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机构,比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微小企业。因此,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应向民生企业走去。既要优化民生企业的工作环境,以此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行性,还要提升微小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完善和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构建及金融市场的均衡提升,以此来满足金融服务向前进的各项需要。

4、助力金融动力创新,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发展才是硬道理。金融服务制度上的停滞不前,动力创新的缺乏都使金融服务不能全力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说到金融创新,我们首先就要建立并逐一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制度,在金融的不断供给与发展的中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要做到这一点,金融机构就要做到制定并落实相关的创新体制,摒弃原有的固定观念及行业的服务理念,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重新制定健全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管理权限,改变原有的管理式模板,激发企业更多的管理模式引入。

此外,金融企业还应注重领域产品的更新、自身企业文化的前行、自身企业的固定服务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实效性,在领域中,结合市场的走向及需求,研发并推广适合金融领域的新型产品,保证金融领域的动力创新,达成实体经济的升级与转型目的。

四、结语

依靠国家的迅猛发展,实体经济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成果也非常显著,经济的快速增长令人啧啧称奇。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不仅使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保持在一个均衡的区间,还使金融服务系统在面对风险时的抗击力大大得以提升。不论是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所存在的问题来看,还是从問题所牵引出的应对解决策略来看,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都互成一体,相互影响。金融服务好,也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浙江金融,2019(02):21-27.

[2]陈雨露,马勇,阮卓阳.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16(02):1-22.

[3]张晓朴,朱太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国际金融研究,2014(03):43-54.

[4]卢荻,张强,蒋盛君,艾思.金融不稳定性是外生冲击引起的吗[J].当代经济科学,2011,33(04):44-53+125-126.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应对策略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