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探究

2019-12-26 07:35郝淼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化格局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金融市场间的关系愈加紧密,局部的金融动荡难免会对国际市场上的金融体系造成影响。商业银行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在此背景下,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进行进一步探讨,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助于对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实施全面的监控。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防范体系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代表企业,其业务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资金得到有效的配置,对比起传统的生产制造企业来看,两者对于风险的管控是不一样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十分重要的,能对风险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只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的运行,商业银行才能及时掌握各项风险因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下面笔者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做进一步阐述。

一、保持资产负债平稳增长

资产与负债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两大主题。结构和期限是资产负债的两大维度。以商业银行为例,做好资产配置的結构平衡、期限匹配是管理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关键因素。要将流动性管理的中心,放在资产负债结构与期限的匹配,并通过业务创新探索流动性管理工具。如通过公司金融部、零售金融部、风险管理部、资产管理部、计划财务部等多部门协作,根据资产、负债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市场区域特征,合理确定资产负债配置目标,将贷款打包发行信托产品,形成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对接匹配,达成提升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目标。在日间流动性管理的过程中,根据资金实时变动,对银行的储备流动资金进行调整,从而保证银行在运营方面流动性管理得到保障。及时对自有的流动性资金作出相应调整,既要保证银行有足够的备付金应对风险,也要保证资金的灵活性。综上,该农商银行对于资金流动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持续加强管理力度,随时关注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提高监测相关指标的频率,根据科学方法设定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为资金保持健康的流动性提供健全的保障。

二、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及经营

对于中小贷款企业,务必要摸清存量客户互保关系,要认真筛查存量客户对外担保信息,并对具有四户以上担保企业的存量客户逐户解剖担保关系,筛出互保链企业,匹配互保关系,确定高风险企业名单。分析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要根据各企业内部关系,广泛收集其企业经营、财务信息,并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信息佐证,全面掌握各企业行业地位、主要产品、销售渠道、盈利情况等。严格落实各项贷后管理要求。要认真落实贷后检查要求,加大贷后检查频度,发挥预警机制作用,尽早采取应急处置预案,有效缓释风险传导扩散,争取风险化解主动。对于贷后管理工作,第一,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健全其收账制度,对于收账管理进行完善,把回收贷款作为工作人员的薪资考核方法之中,使得任何一笔贷款,无论金额的大小,均有其负责人,从而帮助回收贷款,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第二,商业银行应该对于已发放的贷款的企业进行充分的财务能力了解,对于该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对于一些面临倒闭或者破产的企业,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对贷款进行回收,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对坏账进行记录,以降低坏账资产总额;此外,银行要设定较为完备的不良贷款处理办法,及时对无法收回或较难收回的资产进行确认,从而保障商业银行管理风险降低至最小。对于不良贷款的化解,要加大处置与核销力度。商业银行要积极通过现金清收、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处置和盘活不良资产。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对于贷款业务过分依靠,使得中间业务的盈利率不断的下降,若是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继续增加,那么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增大。近些年,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在不断加强,商业银行盈利范围在不断的减小,中间业务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增加收入的关键部分。而且中间业务运营是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它能够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是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在面临较大的息差收窄压力下,中间业务收入要加快增长,以有效对冲利息收入受到的影响。对中间业务的革新,需要提升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水准,不断健全自身的业务规划,运作更深层次的多种中间业务,不断提升中间业务产生的利润,从而提升银行负债的整体流动水准。在存款方面,商业银行要开拓微信银行、掌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作用强大的程序,让消费者有更加简单、更加方便的方式办理相应业务,节约客户时间。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创新型的银团贷款、保理贷款以及并购贷款等。这样一来,可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在中间业务层面上,商业银行可以充分运用直租租赁、回租租赁等业务类型,增加银行的利润。此外,还要进一步明确全年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目标,加大推动资产流转不断寻找新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点。

四、重视表外业务发展及风险防控

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经营中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形成差额,在此种情况下,承受的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就称之为表外业务风险。商业银行通过发放一些理财产品将过多的贷款和增加的贷款转移到表外,并借助这样的方式满足监督管理和计提拔备的要求,从而改善拨备率下降的现状。但事实上,银行在贷款后期管理和收回方面是要承担一些财务风险和法律责任的,银行对相应资本的要求也会随之减少,这些风险都需要商业银行加以重视。所以,商业银行为防范损失重大且风险复杂的表外业务风险,应该从多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信用证、委托贷款、债券承销等表外业务。从表面上将贷款转移到表外,分散并降低资产的风险性,但从深层次上来看,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全将风险消除,而是将风险转嫁给不同单位。如果一些客户违约,就会将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转化为真正的风险。银行之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如果一个银行出现风险,就非常有可能导致一个城市、一个省份或是同一类型的银行受到影响,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资本金的实际规模为依据开展表外业务,并对表外业务的总量实施有效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另一方面,构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表外业务风险防控。在商业银行构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西方国家的内部控制建设机制,健全风险管理程序,对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和稽核程序,主要包括定期对内部控制系统弄和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稽核检查,提高风险管理在总体上的有效性和独立性,评估风险限定和风险报告的有效性。

五、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建立高效的、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基础,是创造盈利的先决条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健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财务风险成本,提高银行的收益,更有利于兴业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业务制度、岗位设置、操作流程等多维度的内容,如:审贷分离、贷后管理、双人复核等。内部制度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防范业务风险、发现企业违约苗头,将银行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起财务风险预防机制。

作者简介:郝淼(1998—),女,汉族,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学历,财务管理B1605班。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