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19-12-26 07:35黄媛玉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新时代

黄媛玉

【摘 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北部湾城市群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国家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的提出,為广西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文章立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的现状,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经济指标取得新突破

从2014年至2018年,广西北部湾接待游客总量从13814.24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32439.56万人次,年均增长23.80%,旅游总消费从1192.39亿元增加到3440.59亿元,年均增长30.33%。其中2018年广西北部湾游客接待总量占全广西游客接待量的45.95%,旅游总消费占全广西旅游总消费的47.73%,两项指标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广西的增长速度,北部湾区域已成为广西旅游增长极。

(二)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截止2018年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范围内共有AAAAA级景区2家,AAAA级景区213家;截止2018年1月,五星级酒店12家,四星级酒店96家,以及一批旅行社、星级乡村旅游区和星级农家乐。旅游产品体系日趋完备,旅游项目加快建设,酒店、餐饮、住宿、商贸等配套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产业结构越趋完善。

(三)旅游产品趋于多元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开发了休闲农业、森林旅游、滨海度假、会展旅游、户外体育等旅游产品,并推动了邮轮游艇、跨国自驾、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开发。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基本形成了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边境跨国、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绿色生态、红色旅游、历史文化、会展商务十大旅游产品为主导的旅游产品体系,缺乏对海丝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内涵的系统挖掘,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仍需加强

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上仍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观光型旅游产品在我区旅游产品结构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休闲度假、养生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三)产业融合深度仍需加强

旅游产业与工业、文化、农业、户外体育等产业融合不强,旅游供给不能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产业间关联性较弱,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游艇、度假、自驾车、研学旅游、中医药养生健康等新业态开发较欠缺,旅游新业态的培育有待加强。

三、新时代背景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一)打造住宿业升级版

1.升级传统住宿。对有提升潜力的星级酒店进行升级改造,积极推进星级酒店的申报和创建工作,构建星级饭店体系,并尝试建立特色主题酒店标准体系和民宿建设标准体系,以景区周边民宿群、休闲度假民宿点、城市风情客栈区、城郊旅游民宿带、特色旅游民宿村五大类型旅游民宿为重点,打造一批有情怀、有特色的精品旅游民宿。

2.培育新型住宿。推进分时度假、民宿、公寓式酒店、民居客栈、青年旅馆等度假酒店业态的发展;结合自助游的兴起,促进汽车旅馆、民宿客栈、帐篷营地等特色酒店发展。

3.发展绿色饭店。鼓励、支持酒店走经营的绿色化、管理的绿色化、客人消费的绿色化、工程的绿色化等全方位的绿色化发展之路,在酒店中推行绿色服务产品,同时引导职工和顾客共同参与。

(二)打造餐饮品牌

挖掘广西北部湾地区地方特色餐饮食品及系列,培育壮、瑶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餐饮,形成跨区域、全国性的旅游旅游餐饮品牌;利用地方特色原材料,开发海鲜大餐、土菜馆、药膳等原生态餐饮;开发建设夜市、休闲吧等特色餐饮消费,形成特色鲜明、风味独特、农家风味等系列餐饮美食;积极引进国际餐饮品牌,形成多元化组成、满足多层次需求的餐饮体系;各地市结合地方传统节庆和特色饮食文化,打造系列精品美食节庆,形成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美食节庆品牌。

(三)发展壮大旅行社业

1.提高区域竞争合力。通过内部成立、跨区域组建等模式发展旅行社集团,引导成立大型旅行社集团,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成立北部湾旅行社联盟,推动北部湾六地旅行社的均衡发展;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北部湾旅游行业信息的动态共享交换。

2.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建立诚信档案,在北部湾旅游信息网发布导游考核“红黑榜”;建立实训基地,对导游员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有效提升服务水平;以主要交通节点和自驾车线路建设为依托,以区域内各大型景区为主要节点,完善广西北部湾散客旅游服务和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

(四)做精旅游购物产业

1.打造多元购物胜地。以北部湾丰富的文化及资源为基础,研发民俗文化、丝路文明创意、贝雕创意等系列的旅游商品;实施“名牌战略”,引进和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注重产品包装设计和品牌注册,打造有文化特色的北部湾旅游商品精品;以保税区、免税区、免税店为依托,融入东盟国家文化娱乐体验、东盟特色餐饮等业态,打造多元综合的旅游购物胜地;优化旅游购物设施建设,形成“旅游商品批发交易市场—边境免税购物区—旅游商品购物休闲街—特产旅游购物商店—沿途销售点”分级经营的旅游购物销售体系。

2.壮大线上线下场景购物。依托互联网与电商,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整合传统的贸易业态,线上线下场景结合,提升传统商贸业态。

(五)加快发展旅游娱乐业

充分利用北部湾丰富的文化、娱乐资源,实施整体开发战略;支持高科技旅游娱乐企业发展;有序引进国际主题游乐品牌,推动本土主题游乐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提升主题公园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信誉好的品牌主题公园。

积极挖掘北部湾夜游资源,在三娘湾、涠洲岛和茅尾海等滨海地区开展“夜娱乐”活动;以左江、邕江等为纽带,开发左江、邕江等休闲旅游带,重点打造夜旅游工程。

(六)加快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

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培育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开辟多条以广西为始发港和重要停靠港的国际邮轮航线,加快邮轮游艇旅游的发展;加快培育海上帆船运动、海底潜游、海钓、房车旅游等高端休闲旅游;积极发展低空旅游,开发低空摄影、热气球、滑翔、跳伞等低空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和大力发展老年旅游。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新时代
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