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12-26 07:35田亚斌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PPP模式应对策略发展现状

田亚斌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减缓发展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传统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已经渐渐适应不了经济下行的趋势而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政府机关与私人企业为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企业为了谋求其经济利润,双方通过合作共享,合力共建,推动着我国ppp模式的发展。ppp模式是新事物,其跨度大,投入高,专业性强是其主要特点。

【关键词】PPP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风险;应对策略

一、ppp模式的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现状

1、相关概念

ppp模式即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指的是政府与私人企业或者其他营利组织之间,双方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协议,由政府引导并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及其监督治理,企业通过投入人力物力或者财力,并获取相关利益。因此政府与企业就建立起了一种合作共赢的共同体关系。

2、国内外现状

(1)国外:ppp模式最早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当时英国的信贷公司联合大企业大资本家,以修铁路为建设项目,向私人资本家借款,并以路费为还款来源,出现了ppp模式较早的雏形。根据目前对于ppp模式概念的理论研究,则主要是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技革命后发达的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目前,发达国家仍是引领ppp模式发展的主要市场,其原因在于其市场经济成熟且经济自由度高,政治环境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要稳定,法律相比要完善且程序有序,项目丰富且质量高。

(2)国内:ppp模式在我国市政建设,城乡交通建设,教育工程,农林建设,水利电力工程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目前现状,我国政府鼓励ppp模式在城市建设以及其他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并以此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但是由于我国ppp模式起步较晚,地域广阔,因此出现地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等具体的应用问题。

二、当前ppp模式所存在的风险概况

1、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

主要是制定修改颁布以及解释方面的风险,ppp模式涉及的法律法规要素相对较多,况且我国起步较晚,立法方面存在着现实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2、政治的潜在风险

ppp模式的应用涉及民生,如果在该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公众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或者是毁损公众利益,将会引起公众的反对及阻挠。近年来部分水厂,电厂的价格提升问题,由于关系到公众的利益,而受到公众的阻挠,政府为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也反对价格上涨。

3、政府信用风险

主要是指政府与私人企业订立协议之后,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不全面履行或者拒绝履行义务,而给企业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害。

4、垄断风险

ppp模式强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平等参与协商,政府与私人企业两者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然而政府作为ppp项目实施的主导方,无论是在资格准入还是博弈力量对比方面都占据着重要优势,无法做到真正的平等。我国当前对PPP制度设计上并不十分完备,当前地方政府对PPP项目的功利化追求可能导致制度功能的异化,使PPP项目輪为政府实行垄断的工具,PPP项目公司可能成为社会资本谋求垄断利润的摇钱树。

5、合同履约风险

基于政府与企业双方的协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合同的履行风险。主要集中在当事人诚信,履约能力以及政府干预等方面。当事人履约风险是项目风险防范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从“人”的角度进行项目风险防范,是一个常思常新的问题。

三、对现存风险的应对策略及总结

1、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1)坚持以为人民为主要目标,ppp模式为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出现的新时代产物,政府机关对于市政建设,交通建设的不断投入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2)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新时代条件下,在追求城市建设,社会利益,企业利益的条件下,也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3)建设法治政府,首要的就是要完善立法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是重要前提和基础。发展和完善ppp模式各个方面的相关规定,做到有法律依据可遵循,做到政府在领导ppp项目运行中既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又不损害企业的商业利益。

2、完善ppp模式相关法规

当前,各级政府在国务院的推动下,正在大力发展ppp模式。由此可见,ppp模式是一项现存的并将长期存在的公私合作模式,因此与其相关的法律制度需要更加完善。早在201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与国家发改委就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对于政府的城建项目,水利电力工程都有指导性的建议,这就在相对缺乏法律引导的这些领域起到了带头的作用。ppp模式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目前所呈现出的法律滞后和法律缺失的情况较为明显。如果要在我国确立切实可行的该模式,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ppp模式的相关立法情况也应当提到立法的工作中去。

3、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

政府是ppp模式的主导者,相对于私人企业处于相对强势的一方。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有利于防止政府一家独大,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市场经济规律并不是全然有序,风险因素也是存在的,政府通过管控与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规避不利风险。通过有效的监管,可以实现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的“三赢”目标。

四、结语

现存的公共项目建设环境下,ppp模式的运用越来越频繁,政府也在鼓励,倡导这种新模式。它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公共财政负担,优化财政支出配置,提高市政建设,交通建设等的效率,加快城镇化。Ppp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这就要求政府与企业双方只有充分认识与掌握所存在的风险,才能做好具体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好的发挥其ppp模式本身具有的良好特性,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虹,黄丹林.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建筑经济,2014(6):37-41.

【2】霍丽伟.PPP项目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黄腾,柯永建,李湛湛,等.中外PPP模式的政府管理比较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9(1):9-13.

猜你喜欢
PPP模式应对策略发展现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