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预算管理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2019-12-26 07:35王永波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王永波

【摘 要】现今世界飞速发展,以企业为主题的经济产业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税收作为保障国家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企业所得税更是国家的重要税收项目,同时也是基础税收中的重要项目。对企业本身而言,合理控制监管税务资金的主要流向也成为必须要重视的项目,更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命脉之一,因此统筹规划缴纳企业所得税也成为每个企业合理分配资金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预算管理;企业所得税;纳税规划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占比很大的主体力量,在正常的经济生活中需要面对各种资金流动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所得税的预算管理规划是相当重要的,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意味着要明确预算统筹规划,在达成目标这个大前提下协调各部门的责任义务,制定相关规则,自上而下紧锣密鼓地实行起来,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预算管理和企业所得税统筹规划的关系

(一)规划经济活动达到良性发展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每一步都离不开庞大资金的支持,例如生产成本、宣传费用、销售产生的各种费用等等,各种支出都是企业活动中需要支付的必要费用。除此之外,税务责任的承担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税收作为纯支出项目,资金是无法进行回收的,因此尽力减少纳税所占用的资金也是在整个企业资金流中占据重要地位。提前预估可能产生的费用,确定成本费用之后再进行经济活动最大化企业的利益,而另一方面,直接执行已规划好的费用支出,按部就班的实行不但可以提升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还能为员工们在日常生产中的分配资金提供有力依据,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发展保证。

(二)提高企业产能

对于企业而言合理控制资金流动是经营的重中之重,合理控制纳税时间与缴纳金额可以达到将所需资金费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且最小化的目的。

产能的提升随即带来的是生产力扩大,利润增加,收益增加,也就是在源头处扩大了资金流,减轻后续税费支出的负担,进一步提升资金利用率。

这对提升企业管理而言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案。确立了预算规划目标之后也能提升企业内部人员对于手头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在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1]。

二、预算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统筹方式

(一)招待费用的预算统筹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案中明文规定企业招待费应该按照发生金额的六成扣除限额,整个费用项目不得超过当年度营业收入的0.5%。由此可以推断在大多数企业运营活动中,业务往来的招待费用处于支出较高的状态,支出的增加会导致资金流的变化,也必然会影响企业税收的状况,为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政策控制招待费,聘请专业人士按照税收相关法律规定规划纳税统筹,合理分配资金资源,日常经营活动需要明确规定各项费用占比,对资金的消耗使用进行合理分析,进一步提高企业所得税纳税的规划性。

(二)宣传费用预算统筹

在大多数企业中对于产品的前期宣传是关系到整个产品后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视的一环,因此对于宣传费用的统筹规划也是企业关心的问题。优秀的宣传活动不仅仅可以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也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仅是我国国内,放眼整个世界范围,对于宣传的重视程度都远超于其他项目,它直接与企业所能获取的经济利益挂钩,是能够最大程度扩大购买力的主要途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大量资金集中在宣传费用上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实际上是不利的,因为资金大量投入很容易造成错误的导向性,使得产品研发已经质量提升速度都有所下滑,想要保证企业在此时间段内良性发展就需要有合理的统筹规划,制定预算预案,避免在宣传过程中占据过多的费用,促进企业持续性、高效的发展[2]。

(三)人工费用的预算统筹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也是最关键的统筹规划对象之一,对大部分企业而言,日常的运转所需要的人力非常巨大,在实际生产中会产生资金费用、制造费用和生产期间产生的相关费用都与人工费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人员的费用支出是必然的,也是最冗杂、最大额的一笔支出,而根据实际状况还需要为人工费用预算添加必要的附加费用,需要在制定规划预案时就将这些考虑进去,以法律规定的最大限额作为员工的附加费用。

对于人员的管理规划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需要每个员工都有意识地去完成预算管理工作,将预算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就需要专业性的培训,以及企业内部高层人员或者管理者的起到带头作用,将企业预算统筹工作融入整个企业文化中去,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已有的预算草案,从而逐步完善制定规划的方方面面。

三、销售收入的纳税统筹

企业收入是企业日常运营中最基础的项目资金,除却各项费用管理中的开源节流之外,保证企业每日运作的销售收入也是关键之一。在其流转中的销售收入所要承担的税务项目,也就成了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的主要目标[3]。

(一)税种分类统筹

对于企业而言不同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产生需要缴纳税金的种类有着详细分类,在不少种类之中产品国家有相应的税收政策优惠可供选择,企业可以对具体的产品进行分析,对应可使用的政策与优惠,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客户需求将资源合理分配进行生产以及后续销售,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利润,同时也减少了需要缴税的金额,一举两得。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经营过程中各种政策也是不断变化的,除了国家的每个省市、不同地区甚至于辖区都可能有其他附加的相关税收政策,因此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迅速掌握这种变化,根据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规划预案,有针对性的调节每一项税目的预算,进一步减少企业税收。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扩大化时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经营类型,比如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在税收中要缴纳的资金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相关会计人员、法务人员以及管理者对总税收有一个合理化的判定,才能合理分配资源达到利益最大化[4]。

(二)资金回收统筹

企业的管理出了产品的管理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就是对于资金的管理,在经济活动中资金是不断流动的,无论是制造成品之前的供货商、还是需要支付销售费用的宣传平台以及运输过程中的运输商还有后续分销的经销商,都会出现资金往来,而资金的结算也往往并非并不是一朝一夕,现代化的企业经营以及很少出现立即性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结算方式,而是更加倾向于每月、每季度甚至每年结算,而结算方式也有票证、转账和现今大规模的电子结算各种方式,对于资金往来的实际情况掌握也就成了统筹规划经济活动中必要的关键。

每个企业都要在签订协议时确认具体的时间,避免资金无法及时回收而产生的资金链断裂,如果有合作方资金回收不到位,那么可能就会出现本应该用于税务的资金来垫付无法回款的现象,对整个企业的资金流转是一个极大的障碍,而且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度以及各方面的形象,可能会对之后的经營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结束语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中,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进行合理化的纳税统筹是非常必要的,税务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企业各部门自上而下的执行,建立健全企业整体的预算管理体系,科学化的管理企业的费用支出,降低成本和税务支出以此提升盈利空间,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梦雅.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J].商,2016(22):154-154.

[2]张淑莉.浅析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赤子(上中旬),2014(19):199-199.

[3]林炜霞.浅议不征税收入企业所得税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8):58-59.

[4]张牧君.税式支出视域下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结构性分析[J].中州学刊,2017(9):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