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宪法理念探析

2019-12-26 07:35邓辉均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

邓辉均

【摘 要】宪法是九鼎之重器,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建国70周年以来我国宪法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主旨,特别是2018年将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是完善和发展宪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护航新时代的伟大舵手,是同心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定力,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宪法思想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宪法更是九鼎之重器,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建国70周年以来我国宪法始终扎根人民,坚守为民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特别是2018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护航新时代的伟大舵手,是同心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定力,是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人民的宪法”[1]。

一、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宪法理念基石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毫不动摇的指导思想,其人民主体思想一直是党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并指导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取得一系列伟大胜利。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战斗。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2] 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强调要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拉近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尊重群众的智慧和创造;重视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让人民成为工作成效的评判者,唯有无数个“现实的人”的具体实践才能汇聚起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伟力,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向与价值选择,是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决定性力量,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航向标、引路石[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举为人民服务旗帜,坚定为人民利益信念,方能得民心、得天下。所以“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建设新中国,要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更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向群众学习,走群众路线, “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党和国家政策调整的依据。正是由于人民精神饱满,以十二分的热情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使得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迅速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所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走出一条新路,干出新的事业,开启新的伟大革命。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要始终终相信群众,牢牢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放手让群众去闯、去干、去实践,才能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邓小平指出:“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现行政策只要一改变,人民生活肯定会下降。如果人民认为现行政策是正确的,谁要改变现行政策,谁就要被打倒。”“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

二、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宪法理念基本内涵

建国70周年以来,我国宪法从《共同纲领》宪法性文件到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曲折历经75、78宪法,到现今最好的一部宪法—82宪法,其后又经过1988、1993、1999、2004、2018年五次宪法修正案修改,其无不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旨,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服从宪法和法律,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用宪法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各项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这也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思想沃土。

(一)宪法本质—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关于宪法传统的概念认为“宪法就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巩固统治阶级专政,规定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的国家根本法。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是阶级斗争中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反映,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二)宪法原则—依宪执政

规约权力是宪法的不变主题。因为苛政猛于虎,“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所以权力是一种需要约束的力量。当前政党政治是世界政治文明的主流,规约权力就表现为政党依靠什么样的方式来执政,才能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符合现代政治原则。

(三)宪法秩序—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一部好的宪法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考验。要将宪法上对社会所需要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进行确认的“应然”秩序转变成实际上的社会秩序即“实然”宪法秩序离不开全面贯彻实施和监督宪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四)宪法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强化对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充满自信,对我国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对我国宪法确认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当然坚定宪法自信要清醒认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党与法的关系。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2018年通过修改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實现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是完善和发展宪法的内在要求,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根本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李林.我国宪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宪法.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03.

[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3].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4]景晓旭.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研究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8.1.1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