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2019-12-26 07:35李计远孙贵林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民办高校

李计远 孙贵林

【摘 要】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突发事件越来越容易演变成为网络舆情,对学校、教师、学生都造成严重影响。从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的构成人员、舆情的传播渠道、学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简述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以及筑牢民办高校网络阵地等对策,提出应对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政府积极推动试点,促进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i其中,民办高校全国共有本科类民办高校 417 所、专科类民办高校 318 所。据测算,预计2016年至2021年,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渗透率将从21.9%上升至24.3%,到 2021 年民办高校的在校人数将达到 800 万人。在民办高校迅速发展的同时,网络舆情造成的影响日益扩大,民办高校在预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以及高校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网络舆情需要高度重视。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促进网络媒体的发展,大学生在生活成长过程中日益依赖网络,并逐渐使其成为大学生情绪发泄和观点表达的重要集散地。根据第 44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8点54亿。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ii因此,民办高校的突发事件与网络紧密结合的概率日益提高,从而导致学校的网络舆情的方向可能不受控制。

民办高校网络舆情是指民办高校师生在互联网上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特定价值观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iii由于民办高校的师生思维敏捷而活跃,在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网络舆情中通过密切关注校内外网络上的热点问题,利用网络舆情的主体身份,并借助大数据时代网络的广泛性、匿名性、突发性和分散性的等特征,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通讯方式发表。

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人们表达情绪的时间、空间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舆情的获取较传统方手段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但由于网络本身的特征使得舆情信息带有网民的主观性。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时代骄子,其成长的各方面环境与90后、80后、乃至70后都截然不同,导致其心理及思维模式与社会群体中的其他网民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一方面,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知识面广,也勇于表达;另一方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逐渐成型之中,与世界接轨也日益频繁,但缺乏对各种问题的深入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致使民办高校造成恶劣且不可控的影响,从而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产生严峻的考验。因此民办高校需建立合理完善的网络舆情预警、引导和应对机制。

二、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点

民办高校突发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在新时代伴随网络媒体迅速发展而呈现出新的特点。

(1)民办高校的网络舆情极速社会化。科技发展推动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民办高校因为其特性而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民办高校的网络舆情也更易社会化,并因其受众广泛、形式多样而对社会的价值观念产生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产生暗示作用。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享受的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受别有用心的舆论领袖的煽动,导致在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迅速形成蝴蝶效应,致使民办高校内部事件,受到社会的广泛反响,出现影响民办高校形象的舆论危机。

(2)民办高校的网络舆情形式多样化。在信息瞬间万变的今天,碎片化学习成为短期内获取信息量最大化的最佳途径。并因为形式自由、表现力强、娱乐性强以及随时随地参与互动等特点,迅速成为大学生的时尚新宠。但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并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难以整合和甄别信息中的真假善恶,导致一些低级、无理的争吵谩骂等非理性行为发生,加剧民办高校的网络舆情危机。

三、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应对策略

“决之使导,宣之使言”,面对民办高校突发事件所产生的网络舆情的治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科学有效的網络舆情治理体系。一是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收集制度,网络舆情收集是网舆情管理工作的基础。iv民办高校中突发事件所导致的网络舆情虽然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但并非不可控制。只要保证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的上报渠道的畅通,就可以避免突发事件应对不力,破坏学校形象等恶劣影响发生。如:“建立学校层次的制度,完善学院层次的规章,确保班级层次的落实。”二是加强网络舆情研判队伍建设。民办高校需培养学校内部的舆论引导评论员,通过评论员们自身对网络舆情产生、扩散过程的认知,围绕校园热点主动撰写社会正能量的文章,并确保做好学校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工作,从而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同时,为了准确掌握民办高校舆情信息的源头,实现规避舆论危机,规范校园管理,还应做好学校内论坛、网站等网络工具的用户登记、实名制工作。另外,民办高校可加强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以“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优秀学生,推动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如:“网络舆情信息监控过滤软件”、“网络舆情事态发展分析软件”等等。进而实现学校内网络安全的技术防控与预警机制,确保民办高校的网络安全,构建校园和谐生活。三是设立新闻发布机制,及时有效开展新信息发布。要求建立高校新闻发布发言人制度,将事情的真相实事求是的告诉师生,并通过手机和网络等方式及时快捷地告知,以提高民办高校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混乱局面迅速稳定,从而有效解决突发事件。四是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民办高校应该在学校内部成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加强学校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并做好应对突发舆情事件的预案,比如:“重大突发事件和特殊敏感问题,网络引导的应急预案。”

(2)提高民办师生网络道德素质,占领民办高校网络阵地。民办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其知识分子聚集地和社会教化示范基地的优势,引入基础网络道德伦理教育课程。其次,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网络舆情实际情况,设置当前热门议题或学生较为关注的话题,邀请专家共同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得以掌握、引导舆情v。第三,定期对民办高校的大学师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民办高校师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拉近学校与师生群体的情感距离,寓引导于教育和服务之中。

【参考文献】

i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ii 《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iii 陈建华.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机制及应对策略[J].情报科学,2017,35(6):57- 62.

iv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v 栗奇丹 杨乐嘉 范立《高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其治理方式》[J] 《中国市场》.2018.

作者简介:李计远,男,汉族,湖南耒阳人,硕士研究生,广东科技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大数据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及策略研究”(2017SZY048);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课题“自媒体语境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2017GXSZ128)、“大数据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2019GXSZ116)。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舆情民办高校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舆情
舆情
舆情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