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2019-12-26 07:35胡佳铌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队伍建设

【摘 要】根据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难点及其发展趋势,必须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性工作,综合施策加强培育考评力度,健全管理机制,不断整合有效资源,构建起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加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延伸和战略重点。根据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难点及其发展趋势,必须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性工作,综合施策加强培育考评力度,健全管理机制,不断整合有效资源,构建起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以健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做大人才 “蓄水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才之基在于储才,储才之要在于育才。”及时发现和识别储备代表人士尤为重要,只有储备足够,才能优中选优。具体到工作中,要依托统计部门、社会调查机构以及新阶层人士集中的社会组织开展摸底工作,自下而上建立以县区市省为单位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息库,扎根基层逐级、逐步按照“四类”群体进行分类统计。建议结合杭州市上城区探索新阶层人士数据管理网络化的做法,由省委统战部根据界别、社会职务等分门别类统一模板,牵头建立省域范围内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数据库,打通各级数据共享渠道,使各级统战部门能及时掌握重点人物去向,形成动态管理机制。

二是以建立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为保障,健全管理机制。借鉴非公有制經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的经验,探索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总体综合评价体系和分领域评价指标。共性评价指标应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经济贡献、社会责任、参政议政等四个基本指标及其常规内容。在共性指标之外,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中“四类”群体可再增加设计个性指标及其权重,如对律师,应重视其社会影响和行业口碑等;对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大V等应注重其政治态度及其网络影响力;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应重视其敬业程度、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评价工作由统战部牵头,有关方面共同参与,杜绝名额馈赠、仅看重办事能力、以个人财富为指标等庸俗化做法。

三是以加大代表人士培养力度为重点,保障政治诉求。首先,完善点面结合、统分结合、专群结合的培训教育制度,将事后性、补偿性安排模式向培养性、引领性安排模式转型,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培训工作纳入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规划和各级党委人才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创新培养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菜单式”培训,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加大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比重,保证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才培养的连续稳定性,避免出现人才断层与流失。对已做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要分层次进行培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强化政治认同。

其次,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政治参与意愿和取向,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比如:以律师为代表的中介组织从业人员专业特征明显、政治诉求强烈,建议在政治框架内提供制度化参与渠道,做好在人大、政协等方面的政治吸纳工作,避免体制外参与可能造成的抗争与冲击;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以及自由职业人员中很大一部分人,更注重专业提升,价值取向较为务实,宜采取“低度引导”策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帮其解决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代际传承等具体问题,以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为要;网络界人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发声”,重点要保障他们的言论自由,发挥其在建言献策、舆情引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教育引导其严守“网络发声”的法治底线和道德底线;自由职业人员思想独立、对组织有渴望感,建议重点发挥行业协会、行业商会的作用,逐步把他们汇聚起来、发展起来。

最后,应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基地。借鉴上海、重庆、河北等地的成功经验,每年安排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以项目化方式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有序政治参与。同时,应适当增加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数量。聘请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担任人大和政协专门委员会特邀委员,推荐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设台阶。

四是以设立专门职能机构为契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应在大统战“一盘棋”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的职能机构。新阶层人士与传统的作为统战对象的党外知识分子有明显差异,中央统战部已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局,建议加快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处”,通盘考虑和负责全省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开展,市、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机构设置方式,在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奠定组织基础。(2)健全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将组织、宣传、工商、经信、民政、公安、科技、司法、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新阶层人士集中的社会组织纳入成员单位。进一步落实工作协调例会制度、重大政策和文件精神的通报制度、工作信息资源的共享制度、重大活动的分工协作制度以及利益诉求的反馈落实机制等,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3)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列名制度”。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纳入联谊交友范围,在《省直有关单位领导与新的社会阶层党外代表人士列名联系制度》的基础上,依托知联会、欧美同学会、海联会、侨联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集中的社会组织,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扩大联络范围,加强线上、线下沟通,实现联谊交友制度化、常态化。

作者简介:胡佳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队伍建设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民主党派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导
针对特点 探索途径 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引导
新的社会阶层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