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军事题材政论片创作的优化策略

2019-12-26 07:35金思聪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新时代

金思聪

【摘 要】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创作了多部高水准的军事题材政论片。《强军》《大国之盾》《砺刃》《祖国在召唤》等军事题材政论片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尝试对新时代军事题材政论片创作的优化策略进行思考,建议针对说教色彩较浓、故事表达不够精彩、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较慢等问题,采取从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转变、全方位增强故事叙述能力等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军事题材政论片;优化策略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视频传播渐成主流,作为反映时代大潮变迁、展示发展风貌的政论片,再次呈现出澎湃之势。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创作了多部高水准的军事题材政论片。《强军》《大国之盾》《砺刃》《祖国在召唤》等军事题材政论片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但是,当前军事题材政论片依然存在一些创作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教色彩较浓、故事表达不够精彩、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较慢等问题。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军事题材政论片只有正视自身创作存在的不足,打破现有的创作窠臼,与时俱进地改变创作理念和方式,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把握转型发展机遇,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一、从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转变

当前的军事题材政论片存在一定程度的说教色彩,被大部分年轻人所排斥,所以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收看,扩大其影响力,军事题材政论片的话语体系要增强受众意识,从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转变,从而显示出平易近人的风格。民间话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选材的平民化,人物塑造的多元化,解說词的口语化。

首先,在素材的选择方面,创作团队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除了将镜头对准先进典型以外,更要把眼光放宽放远,关注普通官兵,真实地记录他们的训练和生活,借由他们的故事来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军事题材政论片将镜头更多地聚焦于普通官兵,不仅能以小见大地反映国防和军队的新成就,而且还会让整部片子看起来更加亲民,故事性更足。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创作团队不能刻意拔高典型人物,塑造“高大全”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导致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千人一面”,与观众的生活缺乏贴近性。准确的做法是创作团队要与故事中的官兵进行深入交流,挖掘每一个官兵身上独特的个性和细腻的情感,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让观众隔着荧屏能够感受到官兵的情与义、喜与悲,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最后,在解说词撰写方面,创作团队要采取叙议结合的模式,既要准确无误地表达信息,又要有力地发表议论,形象地传达感情。解说词要表达镜头语言不能表达的内容,与画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真实可信、接地气。

当然,军事题材政论片由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转变并不意味着放弃自身的政治使命和宣传使命,而去刻意煽情,导致娱乐化的倾向。采用民间话语要求创作团队采用平民化的视角,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叙述方式展现时代背景下部队官兵的优秀事迹,以点带面地反映整个部队在新时代的巨大成就,让政治倾向和宣传目的犹如隐藏在事实背后的精灵,无时无刻不在,却又不显山露水,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全方位增强故事叙述能力

新时代的军事题材政论片往往是一部鸿篇巨制,需要集合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一支优秀的创作队伍非常重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结合以往的创作经验和部队工作实际,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军事题材政论片应该还是按照“三结合”的模式来组建创作队伍,即上级机关、文字撰稿以及电视编导。上级机关负责组织策划,把握整部政论片主题和整体进度。文字撰稿是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文字功底的专家教授,他们负责脚本的创作,主要包括整体结构的设计、故事的挖掘和风格的呈现。电视编导是最后的执行者,需要认真精准深刻地领会解读文稿,并且用生动的视听语言来演绎脚本,提升军事题材政论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一支优秀的创作队伍组建之后,军事题材政论片就要进入正式的创作阶段了,也就是集中力量解决如何用电视语言反映国防和军队建设新成就的问题。创作团队要树立情境化、故事化、情感化的叙事策略,把焦点锁定在军事领域,在火热的军营选择并且结构故事,采用“用一滴水折射太阳光辉”的方式展现官兵身上忠诚、血性和真善美的品格,折射军人群体的整体面貌、透视时代和军队的变迁。但是,故事化的叙事策略,不是对军人生活简单而刻板的记录,而要用探索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素材,并且以用电视语言来呈现故事,让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尤其,故事中的细节是最感人的闪光点,因此创作者要有职业敏锐感,及时地捕捉动作细节、外貌细节、语言细节、环境细节等,并且采用近景或者特写镜头来表现,增强视觉冲击力,起到深化主题、反映主人公魅力的作用。

三、创新发展微政论片新样式

媒体融合的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趋势,微纪录片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如果国宝会说话》《瞬间中国》《手创中国》《新时代》《真理的光芒》引发网友的巨大关注。这些微纪录片虽然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是内容丰富完整,而且相比于传统的纪录片,它的文化意蕴、思想内涵、艺术张力与社会价值也毫不逊色。因此,军事题材政论片可以借鉴当下热门的微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创新发展发展微政论片,提高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效果。

当前业界共有两种类型的微纪录片:一种以说理为特点,例如《新时代》《真理的光芒》《中国的红色梦想》等;还有一种以叙事为特点,例如《瞬间中国》《手创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这两种类型的微纪录片,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理念,尤其体现在叙述方式上的区别,但都可以为军事题材微政论片的创作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将从这两种类型的微纪录片中分别选取一部进行分析。

《真理的光芒》以说理为特点,是新华社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特别创作的微纪录片。该片主题深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47秒,但是依旧采用了板块式结构,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三个方面,系统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新中国意味着什么”这个重大命题。而且,该片的视听表达非常具有特色,采用了“照片+特效+音频”的手法,让人耳目一新。军事题材微政论片同样可以将说理作为特点,通过严谨统一的结构,借助多样化的视听表达技巧,脉络清晰、生动形象地阐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思想,做到知识与趣味齐飞,信息量和感染力并存。

不同于《真理的光芒》直接说理的形式,《瞬间中国》以叙事为特点,将观点巧妙地隐藏在故事当中。该片以“你的瞬间,我们的中国”为主题,借助40支90秒的“瞬间”短片,讲述40位普通中国人砥砺奋斗的幸福故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反映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军事题材微政论片可以借鉴《瞬间中国》的创作模式,采用平民化视角,通过讲述一个个基层官兵的故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反映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整体面貌,展现新时代部队建设和发展的新成就,以及阐述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