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探析

2019-12-26 07:35张少云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实效性高职院校

张少云

【摘 要】思政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课堂教学效果关系到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等诸多内容的掌握。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备课充分和教学方法是关键。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当前思政课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某种学习效果或行为的预期设想。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来进行和展开的,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但实践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往往存在着纸上要求与课堂上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授课教案教学目标清晰,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但在实际授课中并没有按照目标要求予以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形同虚设,停留在紙上,往往只是应付学校教案常规检查。脱离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课堂教学知识针对性不强

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当前高职思政课堂教学部分教师存在盲目备课的问题,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知识结构、学生关注点、兴趣点等做充分的课前调查准备工作,思政课课堂教学知识达不到针对性,教学效果偏低,课堂往往存在知识老旧、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重复讲授的现象,课堂往往表现出教师讲授很卖力,学生听讲很无力的现象。

(三)课堂教学设计单一死板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巧妙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实际调研发现,当前,思政课课堂教学依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教师讲的太多,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的太少,教师一人台上唱独角戏,学生课堂不能充分参与,其个人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并且极大削弱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教师自身教学不规范。教学目标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思路,脱离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就会出现混乱,教学思路混乱,就会极大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教学目标落实上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与自身的教学素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有待规范和加强。

(二)课堂教学知识缺乏针对性其重要原因是教师课前没有对学生课堂知识需求做充分调查,盲目而又辛苦的备课,往往课堂效率低下,知识信息不大,满足不了学生获取新知识,扩展新视野,提升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的需要。伟人毛泽东曾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伟人毛泽东所强调都集中在调查实际的重要性。教学工作者同样需要调查实际,把调查研究学情作为我们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程序,将课前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备课的第一步。

(三)课堂教学设计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效的、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发生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备课不够充分,对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三、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教师教学规范,夯实教师教学素养

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既没有落脚点又偏离了出发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应付教案资料检查而停留在纸面上的东西,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要予以落实。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问题,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强教学质量督导,形成对教师的阶段性、及时性评教,通过评价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规范。另一方面,学校每年应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素养方面的培训、专题讲座、名师教学观摩等相关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夯实和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二)课前充分调查,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思政课作为基础课,学生从小学、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学习,其基础知识已经基本掌握。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在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层次又上一个台阶,如果我们大学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从学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教学,重复已知,不能传授给学生所渴望学习了解的新知识,教师的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明显下降,学生学习获得感明显不足。

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活动。当下,许多高校已经普及了信息化教学,师生在网上交流互动更为便捷。在上新课前,对下一章节所学内容,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化软件做课前调查,为教师备课工作做好铺垫,尽可能做到“精准教学”。如学生对最近感兴趣的时政热点问题?对本章节哪些知识点、疑惑、感兴趣的内容希望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一讲;哪些知识点在高中时期已经学过不必再多重复;本章节内容贴近大学生实际;通过这样的前期网上调查,教师心中就会有谱,在立足教学大纲、教材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标靶式备课,精准式教学,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

(三)灵活多样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形式单一往往导致课堂缺乏生机活力,教学效果打折扣。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形式多样,如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讨论归纳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视频教学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目的是调剂课堂单一枯燥形式,充分考虑学生教学主体的参与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不单单是理论层面,如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心里素质、动手能力等都是全方位培养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不能单一片面,应当多样灵活设计。

【参考文献】

[1] 杨前蓉.对高职高专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4):132-133

[2]肖学文.知识碎片化背景下增强高职思政课堂实效的对策[J].科教导刊,2016(7): 53-54

[3]蒋辉霞.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J].湘潮,2013(5):44-45

[4]黄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6

猜你喜欢
思政课实效性高职院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