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思考

2019-12-26 07:35许妍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桃子数学知识意识

许妍

【摘 要】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讨问题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发现条件和目的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利用已知条件获得最终答案,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获取新的知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爱因斯坦曾提出“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加重要”,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是强有力的证明,任何发现过程无不是从发问开始。对于小学数学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习惯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人都有好奇的天性,但是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仍需后天培养。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问题解决教学,忽视了对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轻松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教育一线的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胆大妄为”,在课堂上遇到什么问题就能够立刻进行提问,期待教师的回答和看法。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高年级的小学生反而遇到问题不愿意说话,就算有问题也是胆胆怯怯不说,到最后就不了了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个人认为,这与我们教师平时的意识培养有关,急于求成的教师往往只看重分数的提高,忽视了在课堂中对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是“填鸭式”的灌知识,一节课总想传授两节课的知识,学生就算是想问,都没有机会,学生被牵着鼻子走,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从不敢问变成不想问。另外,班级提问气氛不佳,导致小学生在提问时害怕被嘲笑也是他们不敢提问的原因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教师们开始营造出平等、轻松愉快的民主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发言。学生的思维是无法想象的活跃,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提出无关紧要或者极其简单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应用练习时,我曾经提过一个发散性问题,就是想培养学生主动想主动问的能力,题目是这样的:甲是5,乙是4,对于甲和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开始大家都要说不说的,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等待,不断鼓励,记得有一位学生鼓起多大勇气站起来提了一个问题:5比4多多少?问题一出,哄堂大笑,可能很多教师也会跟着学生笑甚至于嘲笑,其实,这时候教师更加不能忽视这样的小细节,应该赞同学生的提问并表扬他的勇敢,制止其他人的嘲笑,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才会越来越勇敢的发问。否则,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扼杀在摇篮中。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控制不住地想问

俗话说“寓教于乐”,趣味教学、游戏教学、生活教学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游戏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比如,在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一课分桃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剪纸,剪出桃子实物分发给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孙悟空摘了好多桃子,猪八戒很想吃,于是孙悟空就给猪八戒分桃子,桃子太多吃不完,于是悟空跟八戒说,一天给你2个桃子吧!八戒不开心,孙悟空灵机一动说道,那给你10个,你吃5天好吗?八戒抱着10个桃子笑了,孙悟空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笑呢?”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就会不由自主的讨论发言,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的本质,10个桃子分5天也是一天吃2个,只是一下子拿到手的多了。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能力大大加强,在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而不是全盘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经常问学生:“学习了这节内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呢?”,但学生经常是鸦雀无声,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问题,所以,培养问题意识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掌握质疑的技巧。例如,在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练习中,有这样的一道题:已知圆的周长是12.56cm,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很多学生遇到这道题都会一头雾水,都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去思考,这时候,教师就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了,教师可这样提问:“先不管周长,要求面积,就得先求什么?”这样的引导,就会激发学生思考,恍然大悟。当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和学生一起总结方法,才会真正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巧设难题,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主动性

与好奇心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挑战欲望,教师也可利用这一点来刺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本身就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除了游戏趣味的方式,我们经常还采用“故意刺激”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时教师故意犯错,刺激学生发现问题并纠正。例如,设计不同程度的难题闯关,激发学生挑战欲望,有兴趣才会思考,思考了就一定有问题的产生。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十分依赖问题意识,学生只有脑海中充满了问题,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数学知识才能吸引他们走向问题解决的彼岸。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被抑制,造成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略感厌烦。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思维方式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符号对于他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下降。因此,只有学生具备问题意识,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金龙.抓住问题内涵特性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小学数学问题性教学策略运用刍论[J].学生之友,2011,(05).

[2]張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2011,(10).

[3]《数学好的人是如何思考的》,北京时代华文出版社,2016年.

猜你喜欢
桃子数学知识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桃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送你一箱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