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区域经济背景下我校法语专业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2019-12-26 07:35汪越骐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培养模式

汪越骐

【摘 要】我校法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培养对接重庆区域经济特点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文具体从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特色研究

一、引言

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的重庆外语类人才承担的是将科学原理和知识转化为应用于重庆社会实际生产等实践领域的开发、组织、管理、工程、服务、指导等高层次专门任务。由此可见,其人才培养的主要价值主要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集成转化。因此,致力于学生具有扎实适用面宽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结构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只有依据这一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广度,使其在具有专业领域扎实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与其相近学科的知识渗透能力,为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设计、生产、管理等实践操作能力,在突出外语类人才特点的同时,还要培养其具有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群所共有的职业技能与运用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使其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包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职业观,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等,为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培养出具有合理广泛的知识结构、多向性的复合渗透能力、一专多能的综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培养模式

在这样的培养目标指导下,我校法语专业应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遵循语言知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并重的原则,坚持基础与专业相结合,主修与辅修相结合,利用学校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及其重庆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区位优势,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法语人才的需求,形成以法语专业为基础,“法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文化素养”一体化法语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开放办学,开阔学生的社会和国际视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文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语人才。

具体来说,在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大学前两年实施“厚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法语语言基础及听说读写译运用能力的训练,在抓好课堂教学环节的同时,积极开展听写比赛、词汇竞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翻译竞赛、戏剧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各项基本技能进行单项训练和考核,为高年级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后两年则实施“宽口径”教育,以法语为基础,适当融合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外交、商贸、法律、新闻、旅游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利用我校是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指导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特别是将语言与其它应用性学科有机结合,走复合型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如教师资格证、翻译资格证书、BEC、单证员、外销员、报关员等,提升其综合素质及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为将来的就业赢取砝码;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与社会所需的差距,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开放办学,开阔学生的社会和国际视野,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特别是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质,具备中法两种语言交流所要求的文化素养,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課程设置

我校法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参照“通识+语言+X”模式来实施。“通识”涵盖人文艺术类、素质拓展类、公民意识类等课程,以全校公共课和通选课的形式进行。“语言”分为语言基础块、专业语言块、文化修养块。在“外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文化素养”一体化培养模式下,复合型外语人才首先要体现出语言优势;专业知识的培养,是突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一个主要特征,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加强专业建设力度;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优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基础块包括语音、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语法等课程,旨在提高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专业语言块除了开设法国文学,法语笔译口译、法语视听说、法语报刊选读等传统法语语言课程外,还应加强英语课程的授课力度,将学生培养成为双外语人才;同时还要开设以法语为载体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如涉外秘书法语、商务法语、旅游法语、法律法语、科技法语、经贸法语、金融法语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化修养块主要涵盖法语国家及地区文化(包括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各法语国家和地区)、重庆地方特色文化、跨文化交际与商务礼仪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同时弘扬重庆优秀悠久文化传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X”项采用学分制,以选课作为管理手段,旨在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培养复合型技能。在重庆外向型经济的大背景下,重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国际性的既懂专业又懂英语法语的双外语人才,所以我们可依托我校是财经类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银行、证券、期货、投资、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跨国金融、跨国营销、跨国谈判、跨国仲裁等课程,这正是我们学生的优势所在。

四、结语

总之,我校法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重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法语人才的需求,培养出一大批热心服务于重庆区域经济建设又能纵观全球、自由进出国门的复合型应用型21世纪国际化法语人才;同时利用本校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及其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区位优势,探索本法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优势特色,以期在中国高校的法语专业中占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李克勇. 重庆市构建西部外语教育高地基本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J ]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 4)

[2] 罗志高.内陆保税港区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张绍杰.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元目标取向培养 “厚基础、 强能力、 高素质” 的外语人才—对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中国外语,2010,(5)

[4]莫再树,张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关语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 4)

[5]张德富.外语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5 ( 24) .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重庆工商大学校内项目《重庆区域经济背景下我校法语专业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特色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培养模式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