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19-12-26 07:35孙灿王建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孙灿 王建

【摘 要】一些学校尤其高职院校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观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分离的现象。目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游离于“专业教育教学”之外,没有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课程内容没有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没有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成效并不显著。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挖掘出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元素,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最终形成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和生态圈。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教育教学

1.创新创业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创业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引领下,山东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实践观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分离的现象。目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游离于“专业教育教学”之外,没有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课程内容没有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没有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思维方面的成效并不显著,不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通过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发现针对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少,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创新创业相关研究方向及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少、部分教师对大学生创业不认同、教师的学术创业能力不强、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怀疑、对创业风险恐惧、对创业学习时间吝惜等。这也给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很大机遇。探索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融合,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①认清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培养成效。通过调查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思想状况,查看其是否具有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调查在校生和毕业三年内的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状况,查找现阶段创新创业教学的执行效果,了解其认为影响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②建立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創新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体系。

③促进专业课教师转变育人理念,形成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切实将创新创业新型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

④结合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探索创新实践新方法,并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中进行应用推广。

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融入到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中,形成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和生态圈,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探索

因此,高职院校探索出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有效的与专业课进行融合,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为了得到有效的融合手段,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充分研究:

①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又能体现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情况的调查问卷,将问卷调查结果,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影响学生和教师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

②对各个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整理,从而展开有维度的、广泛的调研,形成可用的调研报告。

③分析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

④专业课教学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转变,构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⑤研究本院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利用“新工科”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⑥转变专业课教师育人理念,推进改善教师本身的积极性和指导水平,形成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切实将创新创业的新型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最终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

⑦利用校企合作,在校企、校际建立共享联盟,大力开展协同育人。

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创新创业元素”,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从而将创新思维融入数据库课程的学习。

3.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梳理和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现有的创新创业体系,已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亟需构建新的创新创业体系。高职院校应从创新创业机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平台、考核体系五个维度入手,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机制,构建与创新创业机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保驾护航。具体思路如下:

(1)通过组织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2)通过专职兼职、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3)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4)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操作能力,构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5)采用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4.结束语

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切实融入到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中,形成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和生态圈。

【参考文献】

[1] 李欣. 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研究.Value Engineering,2017(0516).

[2] 葛丽婷.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与反思-以福州大学城为例.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7(NO.17).

[3] 朱庆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优提升路径研究. Jun.2017.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