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卡贝拉教学中的心理调控与艺术表现

2019-12-26 07:35贾惠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艺术表现

【摘 要】阿卡贝拉这种缘起于西方中世纪天主教圣咏的音乐,近几年在国内迅速走红。这种纯人声无伴奏的合唱形式,因其纯净协和的和声、纯粹无伴奏乐器的演出形式,而有别于其他合唱形式。阿卡贝拉也成为考验一个合唱团队水平能力高低的试金石,要求技术高而且不容易发挥好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本文希望从自我心理调节与控制层面,能对阿卡贝拉演出有所帮助,降低演出中不良的过度紧张,提高成员间彼此的默契程度,从而获得舞台上更为稳定的演出表现。

【关键词】阿卡贝拉;心理调控;艺术表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引起紧张的因素有很多,适度的紧张并不影响演员的发挥,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有积极促进发挥的作用。但是过度紧张,怯场等情绪在演出中,就会引起反作用了。灯光一打,脑中一片空白,唱的啥,动作是怎样编排的,都忘记了,从而造成演出失败。这时候,事前的心理调控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引起过度紧张,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1、音乐素质方面:这一块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身体机能三方面。这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演出效果的发挥。比方说演出中某一位成员临时的感冒或者情绪不佳,都会造成整体临场发挥的失常。阿卡贝拉讲究的,是整体声音的融合,如果团队成员内部彼此配合的不够融洽,会严重影响到其他人的心理状态。

2、音乐技能方面:在演出中,技能永远是衡量是否能成功的“硬性指标”。即便就是心理素质再好,配合再默契,如果没有过硬的音乐技术支撑,也犹如“空中楼阁”,演出中出现紧张情绪是一定的。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台下练习的不充分,老是容易跑调、动作不熟悉,结果上台心里“没底”,就会忘词或者跑调。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阿卡贝拉演出是一个团队,而不是单个人。一个人能力强、经验丰富是不够的。在一个团队中,哪怕就是其中某一个人出现技术短板,那也会引起整个团队其他成员的紧张情绪,影响整体的演出效果,因此在平时的练习教学中,需要成员间彼此默契的配合,包括声部的分配、基本功的过硬、共同的磨合是否充分、对乐曲内涵把握的是否准确等等。

3、外在因素:这里最主要指的是环境因素。陌生的舞台,陌生的观众,陌生的评委,甚至还有灯光、服装等等一系列外在环境的变化,是造成紧张情绪的重要原因。有些演员舞台经验比较丰富,在应对这些突发变化的时候,能灵活的处理。而缺乏舞台经验的演员,面对这些突如其来变化的时候,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不适应。舞台灯光一打,脑中空白,跑调、忘词、忘动作的情况很普遍。如果在演出中,自己或者队友出现小的失误之后,是否还能从容淡定的演出完,更是考验一个演员是否有舞台经验,是否有很强的舞台掌控能力的标准。

面对这么多会影响演出效果的问题,教师如何在教學中进行心理调控与疏导,最大程度的提高演出效果,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首先:相互包容,完美配合。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发现只要是成员间彼此配合默契,相处融洽的团队,哪怕成员自身的声音条件不是最优秀的,整体演出效果也会不错。相反,成员间彼此有矛盾或者某一个成员特别优秀,但和组中其他成员配合不够默契的团队,演出效果不会很好。究其原因,要不就是整体声音不够融合、混乱无章;要不就是整首乐曲变成独唱加伴唱的形式。阿卡贝拉既不是混声四部的大合唱、也不是独唱重唱等普通声乐演唱形式。演出时没有钢琴等乐器伴奏,本身就容易造成紧张情绪,一旦一个声部出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其他声部间声音的准确性和整体的效果。对于中音声部、低音声部等无旋律的和声衬托声部,需要演唱者耗费更多的精力、时间去练习音准、节奏,也需要声部间彼此的配合。

相互包容组员的不足,才能在练习中完美配合。常会出现某一个声部单独演唱时节奏音准很准确,只要和旋律声部或者其他声部配合在一起,就会跑调的情况。培养团队的合作能力与心理互助模式的训练就至关重要了。其实阿卡贝拉除了唱,还有演。在舞台上,声音的融合度、整体的舞台效果都是衡量一个团队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组员间彼此的配合,相同的发音方法、多次的协作训练,组员彼此间才能建立起对对方声音、动作、习惯甚至缺点的熟悉,才能在舞台上完美的配合。这其中心理调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充分观察,尊重个性,有的放矢,个别教育。虽然阿卡贝拉是个团队,但是每个成员都是不同的个体。阿卡贝拉不同于普通大合唱,不能有太多成员参与,声部成员也不能有“只要别人不唱跑调,我跟着唱就行”这样的心理依赖感,每个声部演唱准确是成功的前提。除了演唱准确需要每个声部、每个人逐一检查以外,每个成员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的演唱者可能属于内向型的性格,有的属于外向型。在平时的练习中,差别不是太大。但是到了舞台上,就能看出明显差别,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演员在台下练习的非常好,从不跑调,只要一上台就出问题的原因。对于内向型、怯场、缺乏舞台经验的成员,在平时练习时,需要多加留意,多鼓励引导而非责备;安排动作或者声部时,也需注意避免过多、过重的舞台担当,因舞台上心理负担太重而影响发挥。对于外向型、开朗活波、多血质、胆汁质的成员,也需要个别教育,勤加练习,避免出现过分依赖外在形式而忽略熟练度、与组中其他人配合默契度不够的情况。不仅自己要唱的准确,也要学会倾听组员间其他人的声音,而不是突出个性化。只有学会相互倾听和配合,才能做到声音的融合干净,优美动人。

再次:简单高效,勤加练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长期坚持不懈的、简单有效的练习方法再加上心理调控,才是完美演出的关键。在增强了组员间彼此配合的默契程度、解决了组员间的个性差异,剩下的就是需要大量科学、有效的训练了。平时训练分为短期和长期训练两种。临演出前的模拟训练就属于短期训练,这对降低演出中过度的紧张情绪就很有效。长期严格的声乐训练,轻松而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师对成员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一切都是让成员在舞台上事倍功半发挥出实力的关键。

作者简介:贾惠,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理论专业毕业,现任烟台南山学院音乐学院理论教研室教师。

猜你喜欢
艺术表现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