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的文字透着浓郁的“泥土味”

2019-12-27 04:28陆荣春
武汉广播影视 2019年4期
关键词:射阳射阳县学法

陆荣春

2019年3月10日。星期天。惊蛰刚过,乍暖还寒。

晨起,我翻看刚刚收到的《射阳日报》主任记者张学法的新著《粒粒皆辛苦》的样刊,油墨香扑鼻来。

这部专著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射阳大米品牌十八年成长之路的纪实,是一位新闻工作者十八年情系“三农”,聚焦“农业、农村、农民”,助推乡村振兴的文字结晶。

(一)

我一边品茗,一边阅读。我从清新的文字里,嗅到射阳肥沃的土地弥散的迷人气息,闻到射阳大米飘来的芳香,看到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一切,犹如一幅美妙的中国画徐徐展现在眼前:稻田里稻穗金灿灿、沉甸甸,稻农们挥镰收割;在打谷场上晾晒,满地的金黄;晾干的谷子在碾米机里尽情地舞蹈,欢快地脱去黄色的外衣,露出洁白的身子,晶莹剔透。它们白花花地聚在一起,钻进印有“射阳大米”的包装袋和礼盒,踏上奔赴全国各地的旅程,进入千家万户,让天南海北的群众大饱口福。入口清甜的“射阳大米”,让人们享受大地母亲的馈赠。

从张学法的文字里,我知道,现在农村更多的是“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农民流转土地,公司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生产的粮食不仅产量高,而且环保、有机,营养价值高。

早在18年前,射阳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了射阳县大米协会。精明的射阳人制定大米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整体包装打造“射阳大米”品牌。2001年11月24日,《射阳日报》刊发了张学法采写的《射阳县大米协会成立》的报道,此后,他与射阳县大米协会一直保持着联系,并且不断地推出射阳大米的报道,为“射阳大米”品牌“吆喝”。他不仅在射阳本地媒体上“吆喝”,还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与国家和省、市媒体编辑、记者联系发稿,叫响“射阳大米”品牌。

他采写的稿件甚至上了《人民日报》,向全国人民展示射阳形象,宣传射阳大米。难怪射阳大米协会老会长张昌礼提到张学法总是赞不绝口:射阳大米,何以从名不见经传到名扬神州。有过多种说法。但一个十分关键、易被忽视的是对射阳大米的宣传。有一个十六年如一日,一直坚持跟踪报道射阳大米品牌建设、产业发展的人,这就是《射阳日报》记者部主任张学法。“他是宣传射阳大米的第一人。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张学法的宣传报道,难有射阳大米今天的辉煌。张学法功不可没!”

不止于小满,不囿于美誉。谦虚、低调的张学法说,“功不可没”过奖了,其实射阳大米的发展壮大,品牌响彻大江南北,更多得益于国家和省、市的好政策,射阳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射阳大米协会一班人的辛勤付出,射县大米生产企业和广大农民的自律意识和生态环保理念。“我只做了一个新闻人应该做的一点事。”

笔者也是做新闻的,写过很多稿子,但像张学法这样,持续关注一件事,一“盯”就是十八年,在我迄今的职业生涯中,却没有做到。在身边的新闻人中,也不多见。由此可见,张学法“不简单”,有股韧性,有股“钉子”精神。

对农业何来这么深厚的感情?原来,张学法还曾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农村出生的他,高中毕业后,务农六年,什么农活都干过。

至今,他还时常说,他是一位“农民记者”。这里有两层含意:一来他曾经做过农民,二来他一直关注着农业、农村、农民,为农民鼓与呼,为射阳大米做宣传,为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新农村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

翻看全书,我发现张学法的作品有四个明显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四度”,即速度、高度、温度、锐度。

有速度。新闻讲究时效性。张学法在追踪报道射阳大米品牌十八年的一件又一件新闻作品中,这个特点非常明显。如2004年11月22日,射阳县大米协会成立的消息,他当天成稿,当天请大米协会负责人审稿,并在最新一期的《射阳日报》推出。再比如,2004年4月射阳县八家企业出席省粮协第七次会员大会的消息,大会一闭幕他的稿件就发到了编辑部,第二天《鹤乡快报》就作了报道。进入互联网时代,张学法也能拥抱新技术,采发稿件。在田间地头,在会议现场,他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射阳日报》编辑部以及上级媒体保持联系,进行沟通,并在第一时间发稿,甚至在新闻发生时进行同步报道。他的新闻发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进入了“秒发时代”,以“秒”计其时效性。笔者就多次接到张学法现场发来的稿件。他的很多作品通过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如“盐阜大众报新闻客户端”“盐城新闻网”,实现了融媒聚合同步传播,网上网下热烈互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有高度。 他的作品站位高,他总能吃透国家关于粮食生产的政策,以及广大农民兄弟的期盼,采写的很多作品立意高远,鼓舞人心。如在通讯《粮食也要打出品牌》一文中,他在引题中就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延边考察时的讲话“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在导语中引用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的话“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点出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升华报道的主题,更加凸现射阳县委、县政府为打响“射阳大米”品牌,创新思维,超前谋划,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在县党代会上、人代会、春节团拜会上、年度总结表彰会、农业农村工作会等会议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多次讲话,都强调推进射阳大米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该县始终将射阳大米产业发展、品牌建设摆在与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民生工程同等重要位置。经过多年的塑造,射阳大米的品牌价值飙升,达185亿。农民和粮食生产企业也在品牌价值提升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更加自觉地维护品牌的美誉度,生态种植,确保质量。从张学法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射阳县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影,看到了党的好政策在基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讴歌了我们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张学法的作品还有另一个“高度”,即是发表的文章刊载的媒体很多是全国的大报,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这也是很多基层通讯员羡慕的。

有温度。“农村这片土地,我生于斯,长于斯。我一直关注三农问题,这种情节与生俱来。”张学法说道。虽定居射阳县城且年过半百,但他仍不定时地开车下乡,看看村里的晒谷场,走进农居感受农民生活剧变。他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关爱之情总是不由自主地溢于言表,他的文字里更是流淌着情系“三农”的股股暖流。我们都知道,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年6月21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设立这一节日作出说明:设立这一节日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当天,张学法从央视看到这一新闻时,非常激动。他说:“几千年等一节,农民地位大提高,农村干群,能不欢欣?”原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射阳县粮食局工作的他向《农民日报》投书,建议设立“农民节”,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这也是国家级媒体上首次刊发读者建议设立“农民节”的文章。他当时想,我国有很多节日,可是占全国人口70%左右的农民却没有自己的节日,所以萌生了建议设立“农民节”的想法。他认为,设立“农民节”,可以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尊重,有助于树立农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后来,张学法调至射阳县新闻中心做记者,他坚持到田间地头采访,采写了一批有分量的“三农”报道,努力用自己的报道推动“农民节”的设立。去年,他参与采写的农村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父母“亲子连线”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顶天立地”,温暖人心,农民兄弟看了心里也是暖和和的。

有锐度。做新闻的都知道,我们的报纸具有多重属性:一是新闻纸,二是生活纸,三是思想纸。说到新闻纸,是上面有各种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说到生活纸,是上面有供人消费娱乐的各种生活资讯;说到思想纸,是上面有评论,有编辑、记者和广大通讯员的言论、观点,有思想交锋的火花。读张学法的新著,思想的火花不时让笔者为之叫绝。他的新著有消息、通讯等类别的新闻作品,有射阳大米的栽培规范流程、储藏技术标准等知识性内容。同时收录了他在采写“射阳大米”的过程中,他发现的问题,他对于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思考,有些还十分尖锐。他长期深耕基层、深耕农村,在“田坎”上奔波,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交出一份又一份颇具思辨性的“农民权益考察报告”,如《不容忽视的入库粮食质量问题》《射阳粮农为何大抛荒》《粮食大丰收 农民反添愁》等。他不仅发现问题,报道问题,更通过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人民日报》内参发表关于粮价问题意见的调研文章,全文分“问题的提出”“提出这一问题的依据”“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三部分,有理有据,层层递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和关注。张学法是写消息、通讯的高手,也是一位《射阳日报》报纸评论的撰写者。他新闻敏感、文采飞扬,他更善于思考,细微处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思考、有想法,是基层新闻单位难得的新闻优才和多面手。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张学法自觉践行总书记的要求,聚焦“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苦练本领,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在广袤的大地上,在希望的土野上,精耕细作,用农民话说农村事,采写出一批有思想、散发浓郁的泥土味,广受群众欢迎的新闻作品。

亲近大地的人,笔端流淌的是亲近大地的文字。质朴、明亮的作品,让人捧读,看字闻香,爱不释手。射阳大地生养了他,滋养着他,他也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着乡亲,用自己激情澎湃的文章宣传射阳,宣传射阳大米品牌,提升着射阳县的美誉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学法在追踪报道“射阳大米”品牌创建的18年中,也渐渐成长为农业报道方面的专家型记者。他的报道见证了“射阳大米”品牌美誉度的提升,见证了国家的“三农”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很多报道给各地农产品品牌的创建以启示和借鉴,不少文章被当地农业部门作为史料收集,同时他自己去年也被江苏省新闻职称高评委全票通过评定为主任记者。这在全省县级新闻单位比较少见。

让我们为他——张学法同志,一位优秀的基层新闻工作者点赞!

猜你喜欢
射阳射阳县学法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江苏射阳:“苏菊”产业初绽芬芳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射阳:以侨为桥汇聚侨心侨力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射阳县蚕桑业“十四五”发展思考
射阳:“一带一路”上演绎别样精彩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Bike-to-Work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