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与空格人的皮褶厚度

2019-12-27 06:43韩立森王子善宇克莉张兴华郑连斌
关键词:雅人二头肌空格

韩立森 ,武 敏 ,王子善 ,宇克莉 ,张兴华 ,郑连斌

(1.中国民航大学 体育部,天津 300300;2.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3.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4.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

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与空格人属于我国未识别族群.木雅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康定县、九龙县、石棉县,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 尔苏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石棉县、甘洛县、越西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与曾建立过西夏王国的党项人同源,尔苏人耕作与畜牧并存,以耕作为主.八甲人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镇,人口约1 000 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傣语接近,农业以种植水稻、甘蔗、茶叶为主.空格人聚居于云南景洪市勐养镇,人口不到2 000 人,语言为独特的空格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

脂肪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皮褶厚度值是反映人体皮下脂肪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受遗传、环境、饮食、劳动强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可用来评价个体或群体的发育和营养状况.国内学者对不同地区的汉族和傣族、仫佬族、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做过皮褶厚度方面的调查研究[1-18],对未识别族群的皮褶厚度鲜见报道.本课题组调查了四川省的木雅人和尔苏人、云南省的八甲人和空格人的7 项皮褶厚度,分析4 个未识别族群的皮下脂肪发育程度与营养状况,选取中国西南地区15 个族群进行皮褶厚度的对比和聚类分析,以此探讨4 个未识别族群的族群关系和营养水平.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人群

研究组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四川省石棉县,对尔苏人 120 例(男性 69 例,女性 51 例)、木雅人157 例(男性 77 例,女性 80 例)、空格人 71 例(男性 46 例,女性 25 例)、八甲人 158 例(男性 61 例,女性 97 例)进行皮褶厚度测量,包括面颊皮褶(Facial skinfold,FS)、肱二头肌皮褶(Biceps skinfold,BS)、肱三头肌皮褶(Triceps skinfold,TS)、 肩胛下皮褶(Subscapular skinfold,SBS)、髂前上棘皮褶(Supraspinale skinfold,SS)、髂嵴上皮褶(Suprailiac skinfold,SAS)、小腿内侧皮褶(Calf skinfold,CS)共 7 项指标. 4 个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尔苏人男性48.9 岁,女性51.9岁;木雅人男性45.9 岁,女性46.2 岁;空格人男性41.0岁,女性36.2 岁;八甲人男性 43.3 岁,女性 42.4 岁.

被测者身体健康,均为世居3 代以上的当地人,调查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选取中国15 个族群进行皮褶厚度的比较和聚类分析,分别为:四川邛崃汉族(Han in Sichuan Qionglai)[1]、四川简阳汉族(Han in Sichuan Jianyang)[2]、云南傣族(Dai in Yunnan)[3]、广西仫佬族(Mulao in Guangxi)[4]、广西布依族(Buyei in Guangxi)[5]、西藏珞巴族(Lhoba in Tibet)[6]、西藏门巴族(Monba in Tibet)[6]、云南佤族(Va in Yunnan)[7]、云南怒族(Nu in Yunnan)[8]、云南莽人(Mang in Yunnan)[9]、云南独龙族(DerunginYunnan)[9]、云南蒙古族(Mongol in Yunnan)[10]、云南汉族(Han in Yunnan)[11]、云南克木人(Khmus in Yunnan)[12]、贵州屯堡人(Tunpu in Guizhou)[13].

1.2 数据处理

调查测量和数据统计方法按照学术界的统一规定进行[19].由于皮褶厚度值不呈现正态分布,因此本研究对原始数据进行常用对数变换.皮褶厚度几何均值=lg-1(∑lgX/n),其标准差为原始数据取常用对数后的标准差的反对数值,单位为mm.

2 结果与分析

2.1 4 个族群的皮褶厚度

木雅人、尔苏人等4 个未识别族群男性和女性的皮褶厚度测量结果分别如表1 和表2 所示.

表1 4 个族群男性的皮褶厚度Tab.1 Skinfolds indices of males of four ethnic groups mm

表2 4 个族群女性的皮褶厚度Tab.2 Skinfolds indices of females of four ethnic groups mm

由表1 和表2 可知,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与空格人男性的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等全部7 项皮褶厚度均低于女性数值,t 检验结果显示,性别间的差异全部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女性皮下脂肪堆积水平优于男性有关.

表1 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 个族群中,男性除了肩胛下皮褶之外,其余6 项皮褶厚度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木雅人男性与尔苏人男性在各项皮褶厚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木雅人男性的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3 项指标数值均显著大于空格人男性的数值(P <0.05);木雅人男性的髂前上棘皮褶和小腿内侧皮褶2 项指标数值均显著小于八甲人男性的数值(P <0.05);尔苏人男性的面颊皮褶、肱三头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3 项指标数值均显著大于空格人男性的数值(P <0.05);尔苏人男性的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内侧皮褶4 项指标数值均显著小于八甲人男性的数值(P <0.05);空格人男性的7 项皮褶厚度指标数值均显著小于八甲人男性的数值(P < 0.05).

表2 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 个族群中,女性7 项皮褶厚度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木雅人女性与尔苏人女性仅肩胛下皮褶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木雅人女性与八甲人女性在面颊皮褶、髂嵴上皮褶、小腿内侧皮褶3 项指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木雅人女性面颊皮褶厚度大于八甲人女性的数值,髂嵴上皮褶厚度与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小于八甲人女性的数值;尔苏人女性与八甲人女性除肱二头肌皮褶与髂前上棘皮褶之外的5 项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尔苏人女性面颊皮褶厚度大于八甲人女性的数值,其余4 项指标均小于八甲人女性的数值;空格人女性的7 项皮褶厚度值均小于其他3 个族群女性的数值,其中,与尔苏人女性除面颊皮褶和肩胛下皮褶之外的5 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木雅人女性、八甲人女性的全部7 项皮褶厚度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总的来说,男性群体中,八甲人的皮褶厚度最大,其次是木雅人和尔苏人,二者皮褶发育程度相近,空格人的皮褶厚度最小;女性群体中,同样是八甲人的皮褶厚度最大,木雅人的皮褶厚度略大于尔苏人,空格人的皮褶厚度也最小.

2.2 4 个族群与我国其他族群皮褶厚度的比较

4 个族群与我国西南地区15 个族群的6 项皮褶厚度值(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内侧皮褶)进行比较,男性和女性结果分别如表3 和表4 所示,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 所示.

表3 19 个男性族群皮褶厚度的比较(Mean±SD)Tab.3 Comparison of skinfold thickness of males in 19 ethnic groups(Mean±SD)mm

表4 19 个女性族群皮褶厚度的比较(Mean±SD)Tab.4 Comparision of skinfold thickness of females in 19 ethnic groups(Mean±SD)mm

图1 19 个族群6 项皮褶厚度的聚类分析Fig.1 Cluster analysis of six skinfolds thickness in 19 ethnic groups

由表3 可以看出,在19 个西南族群男性群体中,木雅人与尔苏人的肱二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属于偏大,面颊皮褶、肱三头肌皮褶和髂前上棘皮褶厚度属于中等偏大水平,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偏小;八甲人的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厚度偏大,面颊皮褶值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居中; 空格人的肩胛下皮褶和髂前上棘皮褶厚度居中,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属于较低水平.由表4 可以看出,19 个女性群体中,木雅人与尔苏人的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厚度值偏大,而小腿内侧皮褶值偏小;八甲人的6 项皮褶厚度值都偏大.空格人的6 项皮褶厚度值都较小.

由图1 可以看出,当聚合水平大于5 时,19 个族群的男性可以分为3 组:木雅人、尔苏人、空格人、傣族、八甲人等8 个族群聚为一组,其中木雅人与尔苏人距离最近,空格人与傣族距离最近;佤族、怒族、独龙族等7 个族群聚为一组;邛崃汉族、简阳汉族、屯堡人、 云南汉族聚为一组.八甲人男性与四川汉族男性距离较近.19 个族群的女性可以分为2 组:佤族、克木人、怒族、木雅人、尔苏人、空格人等14 个族群聚为一组;邛崃汉族、简阳汉族、贵州屯堡人、八甲人、云南汉族聚为一组.木雅人女性与尔苏人女性距离最近,空格人女性与云南蒙古族女性距离最近,八甲人女性与四川汉族、云南汉族、贵州屯堡人女性距离最近.

总的来看,木雅人与尔苏人的皮褶厚度比较接近,八甲人的皮褶厚度与与四川汉族等族群的接近,而空格人的皮褶厚度与云南傣族和云南蒙古族的接近.

3 讨论与结论

皮褶厚度受遗传因素、气候环境、饮食习惯及劳动强度的影响较大.本研究的4 个族群中,男性皮褶厚度小于女性,这主要是因为男性从事户外劳动,劳动强度较大,皮下脂肪积累小;女性多从事家庭劳动,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其皮下脂肪堆积水平要优于男性.木雅人与尔苏人的7 项皮褶厚度值接近,面部皮下脂肪堆积水平较高,尔苏人略低于木雅人,八甲人身体躯干和四肢皮下脂肪的堆积水平最优,空格人的7 项皮褶厚度均较小,皮下脂肪堆积水平较低.

木雅人和尔苏人皮褶厚度值接近与2 个族群所处的生活环境、饮食条件等因素相似有关,二者都生活在四川雅安石棉县,气候环境相同、生活方式接近.木雅人是藏彝走廊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族群,聚居在走廊东部边缘民族迁徙频繁的峡谷地带.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与党项关系密切,是古老的党项部落的一支[20].由于地域封闭偏僻,木雅人成为唯一留存有鲜明民族特征的西夏遗民后裔.尔苏人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系的大渡河、安宁河、雅砻江三江流域,尔苏语与曾建立过西夏王国的党项人的语言同源.木雅人与尔苏人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并与西夏党项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木雅人与尔苏人聚类结果接近.王子善等[20]认为“木雅人与尔苏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质特征相近,他们的欧氏距离最小.通过聚类分析2 个族群的体质特征位于南北两大族群之间,属于藏彝走廊类型.”这与本文结论一致,均认为木雅人与尔苏人最为接近.空格人与傣族和云南蒙古族同属于西双版纳地区,西双版纳是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干湿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饮食以大米为主,所以在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空格人与这2 个族群比较接近,聚类结果也接近.八甲人与四川汉族同属于我国西南地区,降雨量丰沛,河流支系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饮食以大米为主食,八甲人在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劳动强度等方面与汉族接近,再加上地理环境相似,所以聚类结果与四川汉族接近.张兴华等[21]认为“八甲人与空格人体质特征属于南方族群类型.” 本文认为空格人与傣族和云南蒙古族最为接近,八甲人与四川汉族比较接近,傣族、云南蒙古族、四川汉族都属于南方族群,本文研究结果支持八甲人与空格人体质特征属于南方族群类型这一结论.

猜你喜欢
雅人二头肌空格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趣填成语
空格填数
你来补缺的数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
喜获丁垂赋老师赠画册而题
堺雅人44岁全力奔跑
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对照研究
打招呼